1)開庭仲裁,由首席仲裁員或者獨任仲裁員宣布開庭。隨后,首席仲裁員或者獨任仲裁員核對當事人,宣布案由,宣布仲裁庭組成人員和記錄人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的仲裁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請。
2)仲裁庭通常按照下列順序進行開庭調查:
(1)當事人陳述。(2)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3)出示書證。物證和視聽資料。(4)宣讀勘驗筆錄、現場筆錄。(5)宣讀鑒定結論。
3)所有與案件有關的證據應當在開庭時出示,并經雙方當事人質證。證據是指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客觀事實材料,它是仲裁裁決的依據。仲裁法第43條的規定:當事人應當對自己的主張提供證據。仲裁庭認為有必要收集的證據,可以自行收集。根據這一規定,仲裁中的證據一是來源于當事人,即當事人按照“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提出證據。二是來源于仲裁庭,即在必要時,仲裁庭可以自行收集證據。仲裁庭對專門性問題認為需要鑒定的,可以交由當事人約定的鑒定部門鑒定,也可以由仲裁庭指定的鑒定部門鑒定。但仲裁庭對證據的收集不能免除當事人的舉證責任。
如果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時,根據仲裁法第46條的規定,當事人可以申請證據保全。當事人申請證據保全的,仲裁委員會應當將當事人的申請提交證據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按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采取保全措施。
不論是當事人提供的證據;還是仲裁庭收集的證據,都應當在開庭時出示,并由當事人相互質證。
4)當事人進行讀者辯論仲裁法第47條規定:當事人在仲裁過程中有權進行辯論。辯論終結時,首席仲裁員或者獨任仲裁員應當征詢當事人的最后意見。當事人辯論是開庭審理的重要程序,也是辯論原則的重要體現。
當事人進行辯論通常按照下列順序進行:(1)申請人及其仲裁代理人發言;(2)被申請人及其仲裁代理人發言;(3)雙方相互辯論。開庭辯論終結前,首席仲裁員或者獨任仲裁員可以按照申請人、被申請人的順序征詢當事人的最后意見。
在仲裁程序中,仲裁申請人和被申請人都應當按時出庭,未經仲裁庭許可不得中途退庭。否則將按照仲裁法第42條的規定,對申請人經書面通知,無正當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經仲裁庭許可中途退庭的,視為撤回仲裁申請;對被申請人經書面通知,無正當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經仲裁庭許可中途退庭的測缺席裁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
2021-02-01一切單位和個人有哪些保護環境的義務
2020-12-17交通事故后醫療機構申請墊付救助基金需要提供什么材料?
2021-01-04上班流產了如何賠償
2020-12-24P2P平臺因非法融資倒閉投資者的錢還要的回來嗎
2020-12-24用別人的域名算侵權嗎
2020-12-13交通事故傷殘鑒定內容
2021-02-24五保戶監護人是法定繼承人嗎
2021-01-07前妻要求增加撫養費我該怎么辦
2020-11-14交通事故工傷的待遇
2021-02-24離婚后還有哪些民事權利和義務
2021-02-07離婚財產分割訴訟時效是多久
2021-01-04反擔保合同的效力與實現條件
2020-12-09集資房什么時候可以提取公積金貸款
2021-02-07房地產開發中行政規劃的風險應當由誰承擔
2020-12-11試用期職工患病企業怎么辦
2020-12-13海上貨物運輸保險案例分析
2021-03-15保險合同有什么特點
2020-12-30購買人身保險新型產品注意什么
2020-11-22案例 旅游安全事故應明確旅行社責任險理賠范圍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