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申請和解的程序
一般先由債務人提出和解申請及和解協議草案,然后由債權人會議討論通過,再經法院認可或批準后生效執行。
和解申請
債務人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在破產案件受理錢,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和解,也可以在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后、宣告債務人破產前,向人民法院申請和解。債權人沒有和解申請權。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和解申請符合規定的,應該裁定準許和解,予以公告。
和解協議
和解協議是債務人提出草案,債權人會議表決通過,人民法院認可的關于清產債務的協議。
和解的終結
1、正常終結:債務人執行和解協議,和解程序終結。
2、非正常終結:債務人不能執行或者不執行和解協議的,人民法院和解債權人請求,應當裁定中止和解協議的執行,并宣告債務人破產。
二、解協議的效力如何
執行和解,是指在執行中雙方當事人就執行標的的一部或全部,自愿協商達成如何執行的協議。
對執行和解協議的效力,有的學者認為“執行和解協議不具有法律效力”,理由是執行和解協議是當事人之間自行和解的結果,如果一方當事人不履行仍要按原法律文書執行,只有原法律文書才具有法律意義上的約束力。
也有的學者主張,執行和解協議一經達成就具有法律效力,理由是該協議明確了執行的方式、內容、時限,對權利人義務人都具有約束力;只要和解協議履行完畢,就不能再按原判決執行,當事人也不能再反悔。
筆者認為,達成和解協議是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這個條件就是和解協議得到履行。
具體理由有:
1、執行和解協議的效力已為法律所確認。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一條第二款規定:“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和解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對方當事人的申請,恢復對原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這條法律規范從反面肯定了和解協議的效力,即當事人應當自覺履行和解協議,不是靠法院強制執行,并且規定了不履行和解協議的處理,即仍要執行原判決。
2、執行和解協議是經過司法程序確認的。
和解是當事人對自己民事權利的處分,體現了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只要這種處分不損害國家、集體、他人的合法利益,就應當受法律保護。
但和解協議不僅是雙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而且依法要由執行員將協議內容記入筆錄,才能得到法律上的承認,體現了法院的意志,當然具有法律效力。
3、執行和解協議可以產生中止或終結執行程序的效力。
如果和解協議是當即履行,則執行程序也告終結。
如果和解協議約定履行期限,則在此期限內法院也不得按原法律文書執行。
如果在部分履行和解協議后當事人又反悔的,則已行部分仍然有效。
如果當事人已完全按和解協議履行完畢,這時任何一方當事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恢復原法律文書的執行,法院也不能依職權執行。
4、執行和解協議生效應當具備一定的條件。
和解協議是實踐性的協議,而不是諾成性的。
如果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和解協議,則該協議就無法律約束力,這時只有原法律文書才具有法律效力。
反之,如果已經按和解協議履行,則原法律文書就不具有強制執行力,這時和解協議具有完全的法律效力。
筆者認為,如果全盤否定和解協議的效力,在實踐上會放縱部分當事人隨意違反和解協議,拖延執行時間;如果認為和解協議具有絕對確定的效力,則又會漠視法律文書的嚴肅性,失去法律文書的制約任用,最終都不利于及時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三、執行和解法律保證
法院對執行和解協議進行審查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審查執行和解協議是否違背法律規定和社會公共道德。經審查執行和解協議違背法律規定和社會公共道德,要向當事人說明和解協議無效,案件執行程序繼續進行。
二是審查被執行人是否具備履行和解協議的條件,是否存在被執行人利用執行和解拖延執行逃避執行的可能。
具體做法是在雙方達成和解協議后,執行法官要責令被執行人說明履行和解協議的能力和條件。被執行人不能說明其有履行義務的能力和條件,又不能提供執行擔保的,法院不認可和解協議的效力,執行程序不停止。法院審查執行和解協議的情況要記入筆錄。
為保證執行和解協議的落實,還要加大對被執行人不履行和解協議的制裁措施。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后,被執行人無正當理由不履行和解協議甚至轉移財產逃避執行的,恢復執行后要要嚴肅追究被執行人拒不履行的法律責任,采取罰款、拘留等制裁措施。情節嚴重的,要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其拒不執行的刑事責任。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后,執行法官要告知被執行人拒不履行和解協議的法律后果并記入筆錄。
規范執行和解還要明確執行和解協議的風險責任的承擔。執行和解協議從其性質上講是建立在民事權利自治的基礎上的,它實質上是債權人、債務人針對如何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重新訂立的合同。被執行人在履行和解協議的過程中由于自身情況發生變化,而喪失履行義務的能力,或其化原因造成執行不能的風險責任只能由當事人承擔。對此,執行法官應告知申請執行人并記入筆錄。
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后,執行案件如何處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107條規定,人民法院執行案件,一般應當在6個月內執行結案,但中止執行的期間應當扣除。執行中,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執行程序實際處于中止狀態。如果和解協議規定的履行期限在6個月以內,案件可裁定中止執行,和解協議履行完畢后做執行結案處理。如果和解協議履行期限在6個月以上,由于超過了法定的6個月的結案期限,法院可依法裁定終結本次執行程序,向申請執行人發放債權憑證,被執行人不履行和解協議申請執行人可憑債權憑證重新立案執行。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政府征地程序有哪些
2021-01-26企業受益人是法人嗎
2021-02-09房產抵押需要哪些資料
2020-11-26交通事故碰到人如何處理
2021-02-28交通事故復核失敗怎么辦
2020-12-07哪些是夫妻共同財產,哪些夫妻各自財產
2020-12-27婚姻自由原則與婚姻自主權的區別有哪些
2021-03-23如何保障老年人的婚姻自由權?
2020-12-25速裁程序是一審終審嗎
2020-12-21清償被繼承人債務的準則是什么
2020-11-24用人單位能否在服務期內扣押員工證件
2020-12-23勞務公司將勞務分包是否有效
2021-01-13個人旅游意外保險條款
2021-01-04<保險法>之財產保險部分學習摘要
2021-03-17人身保險合同的常見條款
2021-03-20哪些原則適用于人身保險合同
2020-11-11保險費率是否適用價格法
2021-02-22發生交通事故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2-16收費停車場車被劃 保險公司不賠償應找保管人
2021-01-16拆遷沒有協商有強制評估嗎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