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應當如何正確應對勞動仲裁
一、“事前預防”是基礎
1、完善企業的規章制度,確保員工手冊與規章制度合法有效。
根據勞動部門的統計發生,很多單位最終在勞動仲裁案件中敗訴,有一大部分是因為其員工手冊與規章制度最終沒有得到法律的認可,其中一些是因為制訂規章制度的程序不合法,沒有民主程序,沒有公示程序,一些是因為制訂規章制度的內容不合法,違反了法律的規定,最終導致了規章制度無效,并進而直接導致企業在勞動仲裁與訴訟中敗訴賠償。
因此,完善好企業的規章制度是企業應對勞動糾紛第一要素,也是最重要的一環。而往往就是這個最重要的環節被很多企業所忽略,很多單位直接在網上下載個所謂的規章制度模板,然后直接就拿到企業管理中適用了,這為以后企業的用工埋下了巨大的用工風險,這也是實踐中勞動案件企業敗訴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2、企業各部門要加強配合,加強員工考核,收集證據。
在企業的規章制度完善好后,接下來就是如何適用規章制度的問題了。因為制訂的再漂亮的規章制度,如何不能有效與實踐操作融合,對企業來說也是沒用的。實踐中企業應當通過日常的管理與培訓,向用人部門解釋制度的適用標準,最終讓用人部門清楚知道,哪些行為是企業鼓勵的,哪些行為是企業不允許的,哪些行為是企業絕對禁止的,違反了就有可能要面臨著被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的嚴重處罰。
通過這樣的日常管理,讓用人部門加強對員工的日常考核,這樣才能適時發現員工違法違紀情況,才能在員工出現違法違紀情況時,及時發現與固定證據,為以后仲裁與訴訟保存足夠的證據。
3、完善企業的制度設計,包括考勤管理,工資結構等。
在實踐案例操作中,有一大部分的訴訟請求面臨的是勞動者提出的加班費的訴請,很多單位敗訴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企業在制度設計的時候存在缺陷。要想減少員工因為加班問題與公司出現糾紛,就必須提前對考勤、工資結構作出一個有效的設計,才能有效的避免這些勞動糾紛。
二、“事中應對”是關鍵
1、企業應積極應對仲裁與訴訟,不要輕視。
目前實踐中,企業在勞動仲裁案件敗訴率高,單位對仲裁案件不重視也是一個根本原因。有的單位甚至認為員工屬于無理取鬧,仲裁根本不用理,有的連開庭都不去,這最終導致了仲裁委的缺席判決,可想而知,這樣的判決結果對單位肯定是不利的。有的案件標的大的還好,還有到法院起訴重新認定的機會,碰上一些標的小的(仲裁標的少于12個月的最低工資),直接適用一裁終局,單位連辯解的機會都沒有,就得賠償,結果肯定是不理想的。
2、尋求專業勞動法律師幫助,全面了解仲裁的法律風險,知已知彼。
由于勞動案件的特殊性,企業與員工在庭上,往往是“針尖對麥芒”,對抗性非常強,很多案件往往從勞動仲裁、一審、二審,有點甚至在高級人民法院打再審,但快律律師認為,案件要區分特殊性,企業在面對勞動糾紛案件時,最先應該做的是先讓專業的律師對案件進行一個全方位的分析,然后區分情況處理。
如果是經過專業律師看過,案件確實是單位證據不足,訴訟風險很高,賠償可能性很大,那么單位就不如在仲裁委,法院組織下進行調解,以把訴訟的風險降到最低,以免造成更大的損失。如果是專業律師看過,認為單位證據充足,訴訟風險低的,則可以繼續走程序走下去。
通過這一程序,可以有效幫助單位加強處理案件的主動性,降低訴訟風險,避免不必要的麻煩。試想想,如果一個單位必敗的案件最終被生效的判決確認,對單位來講不僅僅是賠償那么簡單,更重要的喪失了企業管理的權威性與主動性,對其他員工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如果只是賠償還好處理,要是碰上員工要恢復勞動關系,試想想,判決后單位將會多么的不利,不僅要支付其訴訟期間的工資,而且還要重新給其安排工作崗位,這對企業管理造成的負面影響是無法想象的。
三、“事后總結”是必須
1、通過發生了的訴訟仲裁案件,查找到企業的管理漏洞,盡時完善。
在訴訟仲裁案件中,通過員工的訴訟抗辯,找到企業管理中的漏洞,進而完善自己。在實踐案例中很多員工都會提到一個加班費的問題,企業可以根據員工提出的質疑,迅速查找到企業工資結構中的不足,重新設計自己的考勤管理。有的員工提出規則制度沒有書面告知,沒有經過民主程序,這些都可以及時進行修正,進而完善。
但在事后總結這一塊,最怕的就是有的單位花了錢又不買教訓,好了傷疤忘了疼,今天賠償個雙倍工資,賠償了幾十萬,明天又來一個沒簽勞動合同的,這樣的單位都是有問題的企業。已經出現的法律問題,要想辦法解決和應對,如果出了問題不總結,那么企業永遠都會有法律風險的。
2、完善人力資源的配置,加強人力資源的管理。
很多企業對人力資源不重視,有點讓行政兼任,有的讓法務兼任。但隨著用工單位的不斷狀大,人力資源的工作將越來越多,企業在勞動用工方向將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法律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企業沒有一個專業的人來做這一塊事情,肯定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法律風險。
以上便是律霸網小編為你講解的相關知識,企業應當積極的面對勞動仲裁,用法律的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但是,這不意味著可以通過犧牲勞動者權益來取得。如果你還有什么疑問,我們有專業的律師為你提供在線法律咨詢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無責任機動車是否必須為被告
2020-12-13畜牧獸醫行政執法不包括什么
2021-03-09行政復議的對象是什么
2021-01-27單位墊付醫療費用如何賠償
2020-12-05開支票日期怎么寫
2020-12-05企業破產案件應由哪個法院管轄
2021-02-13關于子女探視權法律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19民事案件延長審限的適用情形
2021-02-24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是否構成合同詐騙罪
2021-02-24欺詐損害國家利益合同可以生效嗎
2020-11-24代替繳納社保能否認定勞動關系
2021-03-25外包的意義
2020-12-16公司虧損沒錢發工資構成犯罪嗎
2021-03-12意外險車禍賠付多少錢
2020-11-15財產保險的概述與原則分別是什么
2021-02-10法律對保險合同的變更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16人身保險合同中“違法行為免賠”條款應該如何理解
2021-01-07保險公司怎么評估房屋補償標準
2021-02-25設立外資保險公司的批準機構
2021-01-30交通事故不理賠情形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