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權的含義
股權是公司這種現代企業組織形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內容。各國立法關于股權的表述不是很一致,如日本公司法將之表述為“持分權”,我國臺灣公司法則表述為“因出資而產生的權利”。此外,還有不少國家和地區在立法中并不明確規定⑴。
在我國立法中,有關股權的表述也并不是很明晰,有些涉及股權的法條存在明顯的滯后痕跡,已不適應現階段經濟發展的要求,更對法院的執行工作造成了不必要的阻礙。如我國《公司法》中就未明確提出過股權的概念,在牽涉到股權時,往往以“出資額”、“注冊資本”、“資本額”、“股份”等名詞取而代之。
雖然股權與其種種“代稱”之間存在種種不可分割的聯系,但這里我們有必要將有關概念予以澄清,主要是股權與出資額及注冊資本的差別。其實,它們最主要的差別即在于股權是一種財產權利,而出資額與注冊資本僅僅是特定財產的數量表現;另一個重要差別在于前者是一個變數,而后兩者一般說來是一個定值。股權作為一種財產性權利,其價值是隨著公司的經營狀況好壞及其他因素而自動變化的,而出資額與注冊資本非依一定的法定條件和程序是不能任意改變的。
其實,股權的含義應當是比較好理解的。簡單地說,它就是股東因其出資而享有的特定財產權利。我國有法律稱之為“投資權益⑵”比較恰當。在公司中,公司人格的存在使股東不得直接支配公司財產,而只能按照法定程序,通過行使股權,以左右公司重大事務,并且公司享有收益權,股東的收益來自公司,股權的具體權能與所有權大相徑庭,股權絕非所有權。
(二)股權強制執行的含義
股權的強制執行是指法院根據債權人的申請依據生效的法律文書對被申請執行人作為股東在其他公司持有的股份或出資所采取的一種強制轉讓措施。當負債股東無力清償到期債務時,法院可以依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將該負債股東的財產性權利——股權以強制轉讓的方式變現清償或折抵債務。可見,股權的強制轉讓過程也就是法院憑借國家強制力,“強制”地把屬于負債股東的投資權益依照法定的條件和程序轉讓給第三人的過程。
二、股權執行的立法狀況及理論依據
(一)國內外關于股權強制執行的立法狀況
股權可以強制執行是國際通行的做法。大多數國家的法律都有關于股權強制執行的規定,如《法國民法典》(1978年1月4日第78—9號法律)第2078條第1款就有“強制執行被擔保抵押的公司股份”的規定,并在其《商事公司法》(1966年7月24日第66—537號關于商事公司的法律)第46條予以配套規定⑶;日本公司法第19、20條也規定有“非股東依拍賣或公開出賣而取得份額”的情形⑷;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臺灣地區的公司法剛開始也是沒有有關股權執行的內容,以致于法學界和實務界爭論不休,后來在公司法第111條第3項中增加了有關股權強制執行的內容,方才取得一致。
公司股權的強制執行是目前我國執行案件中愈見顯露的新難點。在我國目前公司制度不成熟和執行體制不健全的狀況下,實踐中時有執行程序法與其他法律沖突的現象,而這又并非實體法和程序法誰優先適用之簡單問題所能解決,使股權的強制執行問題十分棘手。股權的強制執行,在1998年之前處于較混亂狀態。
1998年6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頒布實施,其中有部分條文直接適用于公司股權的強制執行,這是我國首次明確地把股權列為強制執行的標的;2001年8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通過了《關于凍結、拍賣上市公司國有股和社會法人股若干問題的規定》,是我國第一次專門對強制執行有關上市公司的股權程序作出較為詳細、具體的司法解釋。
上述司法解釋提供了一些股權執行程序上的模式,對統一全國的執行工作確實起到了一定的導向作用,但不少難題仍然沒有答案,如對于公司股權適用于強制執行理論根據、適用何種條件和程序等問題;即使在《執行規定》施行以后,法學界也頗多爭論(由于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自由流動的本質特性,法學界對股權可否強制轉讓問題的爭議主要集中在有較強“人合性”特征的有限責任公司方面)。法院在執行的過程中也似乎覺得底氣不足,就更使得股權的強制執行障礙重重。
(二)股權執行的理論依據
目前,關于股權能否強制執行問題在理論界存在兩種爭論:
有學者認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不宜強制執行。
股權是一種私權,當遵循私法自治原則。有限責任公司是公司眾設立人在意志妥協一致后為實現各自的利益目標而設立,是契約的產物,與股份有限公司相比具有明顯的人合性質,如果將股東出資強制轉讓給第三人,無異于強制地變更原股東協議,將新的合作伙伴強加于其他股東,這樣既違背當事人——股東的個人意愿,也與有限責任公司的基本特質——基于合伙的當事人相互信任、股東與公司人格一定程度的結合、公司依股東協議設立和運作這些有限責任公司的基本理念相悖;當《執行規定》等執行法規作為程序法和司法解釋,與作為實體法、部門法的公司法理念相沖突的情況下,應更優先適用公司法的法理。
另外,從經濟角度,他們還認為這種強制轉讓行為有可能使公司受到新股東實力、信譽的影響,對公司將來發展路向等一系列問題造成沖擊,使原公司的經營、發展處于不穩定的狀態,從維護債權人利益和社會效益的角度而言,強制轉讓有限公司股權并非效果最優化的選擇。總之,反對者認為強制轉讓股權則有違民法上的契約自由原則,不利于公司的發展,不贊同有限公司股權的強制執行;對于債權人的保護,認為可執行由股權所生之對公司的金錢債權,如股息紅利等。
另有學者認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可強制執行。
股權既是社員權、又是一種財產性權利,自身具有并能派生出相當價值,完全可以強制轉讓并以其價值清償或抵償債務。效率與公平是強制執行的基本價值目標,債務人財產未窮盡,就未達到對債權人利益的最大保護,不可謂“公平”;截留股息紅利僅是掩人耳目之舉,不能參與公司決策的債權人毫無保障可言,不可謂“效率”;《執行規定》的頒布施行在公司法之后,按后法優于前法的原則,完全可遵照《執行規定》的有關規定強制執行公司股權;財產未執行窮盡的債務人坐享財產利益而債權人卻無從受償,在本質上有違誠實信用原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手術簽字非直系親屬可以簽嗎
2021-03-02域名糾紛需要如何處理
2020-12-04死刑復核期間可以見家屬嗎
2020-12-09子女有贍養能力低保能辦嗎
2021-01-11民法典包括勞動法嗎
2021-01-24關于承租權轉讓
2021-03-02工資4000,欠債不還強制執行多少
2021-01-11工傷申請應該歸哪個仲裁委管轄
2020-12-10私家車保全險多少錢
2021-01-23人身保險可否和侵權責任賠償共存
2020-12-15保險公司最多可以賠償的費用是多少
2020-12-18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怎么處理
2021-01-01保險合同的必備條款
2021-03-16交通意外撞死人保險怎么賠償
2020-11-13未事先告知投保人的遲延生效條款是否生效
2020-11-23保險費的征集方式有哪些
2020-12-30解釋保險合同條款應當遵循什么原則
2021-03-06公路貨運保險合同爭議案代理詞
2021-03-21產險投保指南
2021-01-22弱體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