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內容:離婚當事人對離婚有哪些錯誤認識呢?在離婚上,許多當事人產生一些錯誤認識,如當事人認為先提出離婚的一方會在財產上吃虧,但事實是在訴訟地位上,雙方是平等的,法院會根據具體情況對財產進行分配。
離婚當事人對離婚的錯誤認識:
1、先提出離婚者在財產上會吃虧。
夫妻雙方在案件訴訟中地位平等,離婚時,法院首先會分清當事人的個人財產和夫妻共同財產,個人的財產歸各自所有。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先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按男女平等,保護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照顧無過錯方和有利于生產,方便生活的原則處理。因此,先起訴不等于原告必須在財產分割方面作出讓步,二者沒有必然聯系。
2、分居二年即可自行離婚。
這種認識沒有任何法律依據,因為離婚是配偶雙方依照法定的條件和程序解除婚姻關系的民事法律行為,如果想依法解除婚姻關系,只能到民政部門協議離婚或到法院訴訟離婚,此外,沒有第三條途徑。
3、家人不同意,法院就不能判離婚。
離婚訴訟解決的是夫妻雙方的人身關系,而并非與其父母,近親屬之間的其他糾紛.因此,法院對除涉及精神病人的離婚案件外,一般不會主動征求當事人雙方父母、近親屬的意見,更不會以當事人是否征求過雙方父母,近親屬的意見,雙方父母及近親屬是否同意當事人離婚作為依據而決定最后的結果。
4、只要沒離婚,就有權接妻子回家。
在離婚訴訟中,有的男方當事人認為,只要雙方還沒有離婚,自己作為丈夫就有權接妻子回家.應當說這種試圖重歸于好的想法是積極的,且有時也是有效的,但應切記: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受法律保護。丈夫必須經過妻子的同意才能將妻子接回家,如果強行“拖”妻子回來,則屬違法行為,將會受到法律相應的制裁。
5、離婚后,如對子女沒有撫養權,就可以和子女脫離關系。
有的當事人認為,只要法院把子女判歸對方撫養,自己就與子女脫離關系了。這種想法不僅違背了起碼的道德,同時也違反了法律的規定。《婚姻法》規定: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系,不會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后,子女無論由誰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一方撫養的子女,另一方應負擔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如出現原定撫養費數額不足以維持生活或子女患病、上學等新情況,子女有權要求父母增加撫養費,如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病,傷殘等原因無力繼續撫養,或有虐待子女等行為,法院還可依撫養方當事人、子女等的訴訟申請變更撫養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數罪并罰有什么條件限制,數罪并罰有什么特殊情形
2021-02-28在我國對于銷贓拘留多久
2020-12-19工地受傷老板不賠償怎么辦
2021-01-10侵犯著作權罪處罰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22執行異議復議規定的基本原則和10個核心問題解讀
2021-01-09離婚時能否要求男方歸還婚前借款
2020-11-18可以有條件的放棄繼承權嗎
2021-02-12幼童在火車站內玩耍被列車軋傷致殘事故責任如何認定
2021-02-22合同免責條款有哪些
2021-01-13提前終止勞動合同
2021-02-21女職工孕期能不能被辭退?
2020-11-10人壽險理賠需要準備什么資料
2020-11-26投資保險的常見誤區有哪些
2021-01-24保險合同是否為有名合同,有哪些內容
2021-03-03人身保險合同的糾紛處理注意事項
2021-03-14保險公司解除保險合同引糾紛解除合同是否可以
2020-11-30保險合同成立要件有哪些
2020-12-24汽車刮蹭怎么申請理賠
2021-03-18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標志管理工作
2021-03-23被保險人放棄向第三人索賠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