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寶(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股東代表訴訟,是指當公司的正當權益受到他人侵害,特別是受到有控制權的股東、母公司、董事和管理人員等的侵害,而公司怠于行使訴權時,符合法定條件的股東以自己名義為公司的利益對侵害人提起訴訟,追究其法律責任的訴訟制度。股東代表訴訟制度是現代公司法的一項重要內容,成為彌補公司治理結構缺陷及其他救濟方法不足的必要手段,在保護中小股東權益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新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條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正式在我國確立了股東代表訴訟制度。在此之前,面對實踐中急需解決的保護中小股東利益的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做了有益的嘗試。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關于審理公司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一)》(征求意見稿1、2)(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對股東代表訴訟作了較為詳細系統的規定。當時考慮到新的公司法即將出臺,該司法解釋沒有正式公布。但在審判實踐中,該《征求意見稿》起著指引作用。一、對新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條的理解(一)股東代表訴訟的被告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條對股東代表訴訟的適格被告表述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他人”。雖然此處對公司內部人員僅列舉了三種,但公司的控股股東、其他股東、實際控制人等亦應解釋為屬于適格被告的范圍,這些人均可包含在“他人”之中。因此,我國股東代表訴訟的適格被告不僅包括公司的內部人員,也包括公司之外的任意第三人,即凡是對公司實施了不正當行為而對公司負有民事責任的人,在公司怠于對其行使訴權的情形下,都可以成為股東代表訴訟的被告。這種寬泛的規定有利于充分發揮股東代表訴訟制度的作用。(二)可訴行為的范圍根據公司法的規定,股東代表訴訟的客體范圍包括兩種情形:1.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情形;2.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權益,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情形。依據此規定,對于可訴行為的范圍,應理解為所有損害公司利益的行為,如董事等高級管理人員違反忠實義務、善管義務的行為,控制股東違反誠信義務的行為,第三人的侵害行為等。(三)原告資格限制鑒于我國股東代表訴訟制度剛剛建立,為了鼓勵代表訴訟,公司法對原告資格的限制作出了較為寬泛的規定,公司法僅對股份有限公司股東的持股時間和持股數量作出了限制。我國可以提起股東代表訴訟的適格原告包括如下幾類:1.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其提起股東代表訴訟沒有資格限制;2.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有持股時間和持股數量的限制,只有連續180日以上單獨或合計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東才具有股東代表訴訟的原告資格。(四)訴訟的前置程序公司法規定的前置程序是:1.原告股東需首先書面請求監事會或監事(有限責任公司不設監事會時)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如果是監事侵害公司權益,則向董事會或執行董事(有限責任公司不設董事會時)提出上述請求。2.監事會、監事、董事會、執行董事收到前述書面請求后拒絕提起訴訟,或者自收到請求之日起30日內未提起訴訟。符合上述兩個條件時,股東方可提起股東代表訴訟。但同時,為了避免僵化的前置程序可能帶來的消極影響,法律又規定了前置程序的免除條件。根據公司法的規定,當“情況緊急、不立即提起訴訟將會使公司利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時,股東可以不受前述前置條件的限制,直接提起代表訴訟。至于何謂“情況緊急”,《征求意見稿2》第四十二條的規定可作參考,包括:1.有關財產即將被轉移;2.有關權利行使的期間或者訴訟時效即將超過;3.其他緊急情況,必須立即起訴,如被告董事逃避有妨礙追究其責任之虞的情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定收養與事實收養有什么不同?
2021-03-18婚姻的自主權主要體現在哪些地方
2020-12-11婚姻關系發生變化包括哪些情形
2020-11-25對單位處分不服可以仲裁嗎
2021-01-02借款協議自己寫有法律保障嗎
2020-12-14欠條可以直接執行嗎
2021-01-31各級法院級別管轄范圍
2020-12-24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23公民侵犯個人隱私怎么處理
2021-03-05遺產的范圍有哪幾種
2020-12-09以拍賣方式簽訂的合同可否撤銷
2021-01-28用電人不注意安全用電,在合同法上可能面臨什么后果怎么規定
2020-12-10清償被繼承人債務的準則是什么
2020-11-24受威脅已過戶的贈與房產可反悔嗎
2021-01-25房產部門可否撤銷房屋產權證
2020-11-24公司盜用他人信息入職如何處罰
2021-01-06寒暑假勞動關系如何認定
2020-12-09河南新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0-11-27單位能否辭退拒絕加班的職工
2020-12-29勞動爭議有些類型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