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官司打的就是“證據”。究其原因,法院受理案件前既不認識原告,也不認識被告,對于原被告之間的爭議事實更不知情。所謂的案件事實均是通過原被告提交的證據來反映的。法官在此基礎上判定是非。
離婚案件雖然涉及夫妻感情是否確已破裂、子女撫養以及財產分割等諸多方面,但當事人在舉證過程中,往往感到力不從心,證據不好收集,或不知從何下手。但民事訴訟的審理原則卻是“誰主張、誰舉證”,當事人一方不能在舉證期限內舉出對自己有利的證據,往往要承擔不利的后果,或自己的訴訟請求得不到法院的支持。因此,如何在離婚案件中收集證據及運用,就成為當事人甚至是律師尤為注重的問題,特別是舉出關鍵證據,將對爭取自己的更多權益,無疑是非常必要的。
根據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民事訴訟證據有以下幾種:(一)當事人的陳述;(二)書證;(三)物證;(四)視聽資料;(五)電子數據;(六)證人證言;(七)鑒定意見;(八)勘驗筆錄。應該說,婚姻案件的處理過程中,特別是在舉證證明對方有過錯上,以上幾類證據是大量被運用的。但是,當事人對于證據的收集及其運用往往存在誤區。這是由于,當事人一般在離婚訴訟之前,對于法律不甚了解,往往是馬上面臨上法庭了,才匆匆忙忙看一下《婚姻法》等相關法律,或咨詢相關律師或有經驗的朋友。并且,當事人在對于法律條文的理解上,往往是斷章取義,只記得對自己有利的那一個條款,而忽視了上下文的相關聯系,理解片面。另外一個特點,是受社會各種流傳的錯誤說法的影響,做了很多無用功。比如,社會上流傳著“誰先起訴誰吃虧”、“帶孩子財產會多分”、“如果對方不同意,第一次打官司法院一定不會判離”、“只要找出對方有第三者的證據,一定能得到賠償”等瑕疵觀點,使得自己在取證方向上有所偏差,甚至“花冤枉錢、辦冤枉事”的現象普遍存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驅逐出境是否可以單獨適用
2021-03-08涉外離婚子女撫養權如何確定歸屬
2021-02-15可撤銷婚姻請求權的行使期限是多久
2021-02-19商標侵權是否構成反不正當
2020-11-12事故認定書如何審查
2021-01-19霸王條款是合同欺詐嗎
2020-11-29繼承人死亡其子女能代替繼承遺產嗎
2020-12-27兒童在商場受傷賠償問題是怎樣的
2021-01-29校園霸凌到底該如何預防
2021-01-16政府非法拆遷怎么處罰
2020-12-18勞務派遣行政許可決定書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23勞務派遣能否獲得賠償
2021-01-18用人單位使用已經辭職的員工參與拍攝的宣傳視頻,是否侵犯個人肖像權
2021-01-30商業車險訂過了退保是否可以
2021-02-04人身保險可以重復賠償嗎
2020-12-25保險公司騙保該如何維權
2021-01-18保險公司對第三者險應如何處理
2021-03-07什么是存款保險,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有哪些意義和作用
2021-02-09責任認定書下來后保險公司多久理賠
2020-12-31鄉級人民政府怎樣確認土地承包經營權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