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財產權的一般理論
財產權(propertyrights)在經濟學上又同時被稱為“產權”,雖然經濟學家對此研究由來已久,但他們主要側重于考察財產權的功能、財產權與經濟效益的聯系等。比如德姆塞茨認為,“產權是一種社會工具,其重要性在于事實上它能幫助一個人形成與其他人進行交易的合理預期”:“產權的一個主要功能是引導人們實現將外部性內在化的激勵。”[1]《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則將產權定義為“一種通過社會強制而實現的對某種經濟物品的多種用途進行選擇的權利”[2].但這樣定義財產權,在法學家眼里是遠遠不夠的。法學家總是試圖明確財產權的內容,并因此導致對財產權認識的差異。這種差異主要體現在財產權與所有權的關系上。
一種觀點認為財產權就是所有權,是包括不同權能的權利。被認為具有權威性的《牛津法律大辭典》就認為,產權“亦稱為財產所有權,是存在于任何客體之中或之上的完全權利,它包括占有權、使用權、出借權、轉讓權、用盡權、消費權和其他與財產有關的權利。”[3]
一種觀點則將財產權分為所有權和與所有權有關的權利。按照法國《民法典》的定義,所有權是“對于物有絕對無限制地使用、收益及處分的權利。”[4]我國《民法通則》對財產所有權的定義是,“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5]理論上進而認為所有權包含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四項權能,所謂與所有權有關的權利就是在所有權權能與所有人發生分離的基礎上產生的。它是指非所有人在所有人的財產上享有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權以及在特殊情況下依法享有的一定的處分權。[6]“與所有權有關的權利”也因此被稱為“他物權”。
上述關于財產權的定義的差別是因為英美法系國家和大陸法系國家不同的財產制度而造成。英美法系國家本身就沒有嚴格區分財產權和所有權,但在大陸法系國家所有權則只是財產權的一種,財產權同時還包括他物權。因此,在討論財產權問題時,必須將它納入一個完整的財產法律制度中考察。在我國,具體到公司法人財產權上,理論上可以這樣假設:公司對股東的出資,或者只享有他物權,或者同時享有所有權和他物權。但如果認為公司享有所有權,這種所有權就應當為大陸法系國家(包括我國)所認為的所有權-“那種對于物有絕對無限制地使用、收益及處分的權利”或“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之前的出軌證據兩年后還有效嗎
2021-03-20向公安機關報案不予立案,可以就此事提起行政訴訟嗎
2020-12-19有限合伙企業入伙與退伙的特殊規定
2021-01-16經濟糾紛會異地審理嗎
2021-03-25孩子的法定監護人一般是一個還是兩個
2021-02-21侵權損害賠償怎么計算
2021-01-12財產保全必須提供對方賬戶嗎
2020-11-15拿房產證幫別人擔保有期限嗎
2020-11-15房地產抵押登記的程序
2021-01-21軍人撫恤金可以定期發放嗎
2021-03-19土地糾紛最有利的證據
2020-12-03工廠噪音粉塵大 近鄰如何維權
2021-01-19競業限制時間不得超過多久
2021-01-16公司虧損沒錢發工資構成犯罪嗎
2021-03-12提前半個月辭職合法嗎
2021-03-10兒童意外險保障范圍都是包括哪些
2021-02-06保險公司為什么拒絕賠償
2021-02-06保險公司理賠務工標準
2021-01-29保險合同有哪些法律特征
2021-01-04保險公司把被保人寫錯了怎么理賠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