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條 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農村土地,經依法登記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或者林權證等證書的,其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依法采取轉讓、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轉。
【釋義】 本條是關于以其他方式承包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規定。
依照本法第3條規定,我國的農村土地承包制度包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家庭承包方式”和“其他方式的承包”。所謂“其他方式的承包”,依照本法第44條規定,是指對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農村土地,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的情況。本法第3章規定的“其他方式的承包”與本法第2章規定的“家庭承包”之間有諸多區別,其中對承包經營權流轉的規定方面也有顯著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流轉的客體有一定區別。在家庭承包中,流轉的客體一般為耕地、林地和草地的承包經營權。而其他方式的承包,流轉的客體一般為“四荒”等土地的承包經營權。
第二,流轉的方式有一定區別。家庭承包的流轉方式有轉包、出租、互換、轉讓等方式。而其他方式的承包的流轉方式有轉讓、出租、入股、抵押等方式。比如以家庭承包方式獲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不得抵押,依照我國擔保法第34條、第37條的規定,耕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不得抵押,而依法承包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荒地的土地使用權可以抵押。
第三,流轉的前提有一定區別。依照本法第16條第(1)項和第32條規定,家庭承包取得了土地承包經營權后,由于已由人民政府發證并登記造冊,土地承包經營權得到了確認,因此即已具備流轉的權利基礎。以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有的與發包方是債權關系,如承包魚塘,承包期3年,其間是一種合同關系。而承包“四荒”,由于期限較長,有的達到50年,雙方需要建立一種物權關系,因此必須在依法登記,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或者林權證等證書的前提下才能流轉。
第四,流轉的條件有一定區別。主要體現在:
1.家庭承包中的轉包、出租和互換,雙方當事人在簽訂合同后,要報發包方備案;采取轉讓的流轉方式的,轉讓方應當有穩定的非農職業或者穩定的收入來源,并要經過發包方同意。而其他方式的承包中的流轉則無此要求,主要原因是其他方式的承包是通過市場化的行為并支付一定的對價獲得的,而家庭承包是通過行使成員權獲得的,在我們國家具有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性質。
2.家庭承包中接受流轉的一方有的須為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如互換;或者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農戶,如轉讓。而在其他方式的承包中則對受讓方沒有特別限制。接受流轉的一方可能是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個人、農業公司或其他組織。
家庭承包與其他方式的承包,這兩種不同的承包方式之所以在條件上有所不同,其主要原因是,中國目前還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在九億左右。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其賴以生活的基礎。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首先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改革,主要就是為了解決農民的吃飯問題。通過二十多年的改革實踐,我國的農村面貌發生深刻的變化,農村經濟有了巨大發展,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這與堅持長期穩定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是分不開的,特別是穩定土地承包關系,是穩定基本經營制度的核心。穩定土地承包關系才能穩定農業,才能使農民從長計議,安心種地,舍得投入,保持農業持續穩定增長。穩定土地承包關系才能穩定農村。農民有了穩定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就有了基本的社會保障,他才敢于流動就業,做到進退有路。不至于發生某些國家在發展城市中出現大量貧民的現象,也不至于發生像城市職工因下崗或失業而帶來的困難和問題。穩定土地承包關系要處理好與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關系。因此,中央強調只有在第二、三產業發達、大多數農民實現非農就業并有穩定的工作崗位和收入來源的地方,才有可能出現較大范圍的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總體上看,我國絕大多數農村目前不具備這個條件。因此,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一定要堅持條件,不能刮風,不能下指標,不能強制推行,也不能用收走農民承包地的辦法搞勞動力轉移。如果不對農村土地家庭承包的承包經營權的流轉進行一定的限制,如允許農民抵押自己的土地或將土地入股于公司,如遇償債不成,將使這些農民失去土地,也就意味著失去了生活的保障。因此有必要對以家庭方式承包的土地的流轉加以一定的限制。
而對以其他方式承包的土地,則不必對其流轉加以過多的限制。承包人承包“四荒”地的主要用途是種樹種草,防治水土流失。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少林國家,人均占有森林面積和蓄積量分別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5%和12%,森林覆蓋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多(世界平均水平為25%) 。雖然經過二十多年的植樹造林運動,我國的林業建設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但與世界發達國家甚至一些發展中國家相比仍有相當大的差距。因此近兩年我國政府提出并實施了退耕還林、退耕還草的計劃。植樹造林的主要對象就是“四荒”地,為鼓勵農民或其他承包者植樹造林的積極性,我國森林法第3條規定,個人可以擁有林木的所有權和對所承包林地的使用權,并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登記造冊,發放林權證。承認林權的存在,而讓林權作為生產要素進入市場流轉就成為大勢所趨。因此我國森林法第15條規定,在不得將林地改為非林地的前提下,對下列林木、林地的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也可以依法作價入股或者作為合資、合作造林、經營林木的出資、合作條件。一是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二是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的林地使用權;三是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的采伐跡地、火燒跡地的林地使用權;四是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林木和其他林地使用權。允許依法獲得林權證的承包方對林權進行流轉,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的生產積極性,有利于加快林業規模經營、集約經營的發展。因此,我國農村土地承包法也順應這一歷史潮流,對通過招標、拍賣等方式承包“四荒”地進行造林的,在符合森林法等法律規定的情況下,承包方有權進行流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2018修正)
201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2017修正)
2017-11-04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關于2008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09年中央和地方預算的決議
2009-03-1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將第一商業部和第二商業部合并為商業部的決議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96修正)
1996-08-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國務院關于1998年特別國債付息問題的報告》的決議
2004-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上海合作組織特權與豁免公約》的決定
2005-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決定
2002-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2002)
2002-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的決定
1988-04-13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
1997-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市政機構問題的決定
1999-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2002-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
2006-08-27醫療機構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印刷業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法規匯編編輯出版管理規定(2019修正)
2019-03-02烈士褒揚條例(2019第二次修訂)
2019-08-01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殘疾人教育條例(2017修訂)
2017-02-01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貫徹實施質量發展綱要2013年行動計劃的通知
2013-02-27保險銷售從業人員監管辦法
2013-01-06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2012-07-09國務院關于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2-07-08太湖流域管理條例
2011-09-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遼寧蛇島老鐵山等3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通知
201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