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警告,責令改正,可以并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損毀或者擅自移動永久性測量標志和正在使用中的臨時性測量標志的;
(二)侵占永久性測量標志用地的;
(三)在永久性測量標志安全控制范圍內從事危害測量標志安全和使用效能的活動的;
(四)在測量標志占地范圍內,建設影響測量標志使用效能的建筑物的;
(五)擅自拆除永久性測量標志或者使永久性測量標志失去使用效能,或者拒絕支付遷建費用的;
(六)違反操作規程使用永久性測量標志,造成永久性測量標志毀損的。
【釋義】
本條是關于違反有關保護測量標志的規定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的規定。
一、本條所稱違反本法規定,是指違反本法第三十五條第一款、第三十七條和第三十八條第一款的規定。
本法第三十五條第一款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損毀或者擅自移動永久性測量標志和正在使用中的臨時性測量標志,不得侵占永久性測量標志用地,不得在永久性測量標志安全控制范圍內從事危害測量標志安全和使用效能的活動”。第三十七條規定:“進行工程建設,應當避開永久性測量標志;確實無法避開,需要拆遷永久性測量標志或者使永久性測量標志失去效能的,應當經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批準;涉及軍用控制點的,應當征得軍隊測繪主管部門的同意。所需遷建費用由工程建設單位承擔”。第三十八條第一款規定,“測繪人員使用永久性測量標志,必須持有測繪作業證件,并保證測量標志的完好”。測量標志是國家的一種基礎性設施和寶貴財富,它是各部門、各地方的測繪單位在測量時建立和測量后留存在地面和地下的各種標志與建筑物,是廣大測繪人員長期艱苦奮戰付出巨大代價所得到的重要成果。因此本法對測量標志的保護管理單設一章作出具體規定。
二、對違反測量標志保護管理的行為,本條以列舉的方式作了規定,包括以下六種:
1.損毀或者擅自移動永久性測量標志和正在使用中的臨時性測量標志的行為。永久性測量標志一經建立,將長期發揮作用,一旦遭到損毀或移動將造成嚴重損失和后果。一般恢復一座永久性測量標志要付出建造時幾倍的工作量,高等級的永久性測量標志一旦破壞將很難恢復,直接影響國家的建設。損毀測量標志,是指人為地造成測量標志部分或全部失去效能。擅自移動測量標志,是指未按法律、法規的規定履行報批手續,或超越職權挪動、遷建測量標志,改變測量標志原來的地理位置或高程。損毀或者擅自移動測量標志,都屬于故意破壞測量標志的行為,都要依照本條規定追究其法律責任。
2.侵占永久性測量標志用地的行為。建設一座永久性測量標志需要在測定的位置上占用一定的土地,任何人、任何單位都應以國家建設為重,為永久性測量標志用地提供方便,更不得侵占永久性測量標志用地。
3.在永久性測量標志安全控制范圍內從事危害測量標志安全和使用效能的活動的行為。永久性測量標志安全控制范圍,是指為了保障測量標志的安全及其使用效能,防止人為破壞和減少自然的侵蝕,依法在永久性測量標志周圍劃定的,禁止進行某種活動的區域。從事危害測量標志安全和使用效能的活動一般包括采礦、取土、挖沙、采石、爆破、射擊以及其他危害測量標志安全和使用效能的活動。
4.在測量標志占地范圍內,建設影響測量標志使用效能的建筑物的行為。主要包括在兩個相鄰的測量標志之間建造建筑物,使測量標志之間不能通視;在有測量標志的占地范圍內建造建筑物,妨礙測量標志的使用效能等違法行為。
5.擅自拆除永久性測量標志或者使永久性測量標志失去使用效能,或者拒絕支付遷建費用的行為。由于工程建設需要拆除或者使永久性測量標志失去效能的,應當按照本法第三十七條規定的審批程序進行報批,有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同意后方可拆遷。否則,就屬于本法規定的違法行為,就要承擔本條規定的法律責任。
6.違反操作規程使用永久性測量標志,造成永久性測量標志毀損的行為。按照正確的操作規程使用永久性測量標志,是保證測量標志完好無損的一個先決條件,否則,就會對永久性測量標志造成毀損。實施這一違法行為的行政管理相對人主要是測繪人員。
三、根據本條規定,追究違法行為人法律責任的形式有行政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任和刑事法律責任三種形式。
1.行政法律責任,包括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兩種方式。本條規定的行政處罰的種類有警告、罰款兩種。同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按照權限對違法行為人提出責令改正的要求。本條規定的罰款是一種并罰的行政處罰措施,即它在本條中不能單獨使用,而是由有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權限根據違法行為的性質、情節和造成的后果等具體情況,在作出警告處罰的同時,決定是否給予罰款的處罰,這種處罰可以處,也可以不處。本條規定的具體罰款數額是五萬元以下,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幅度由有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確定。同時,對尚不構成刑事處罰的,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本條未對行政處分的種類作出規定,可由行政機關根據違法行為的輕重、造成危害程度的大小等具體情況,作出具體的行政處分決定。
2.民事法律責任。根據本條規定,凡是實施本條所列舉的違法行為之一,給他人(主要指測繪單位)造成經濟損失或者其他損失的,應當依照民事法律的規定,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本條規定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是賠償損失。按照本條規定,承擔賠償責任的條件是:第一,有違反保護測量標志規定的行為;第二,給有關單位造成了損失;第三,違反保護測量標志規定的行為同有關單位的損失之間有著必然的因果關系,即有關單位的損失是由違反保護測量標志規定的行為造成的。上述三個條件缺一不可,如果沒有違反保護測量標志的規定,或者雖有這一條件,但并未給有關單位造成損失,都不應承擔賠償責任。賠償損失應當堅持完全賠償的原則,凡屬因承擔民事責任一方造成的經濟損失都應當賠償。
3.刑事法律責任。實施本條所列舉的違法行為之一情節特別嚴重,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刑法的規定承擔刑事責任。涉及的刑法主要罪名是第三百二十三條規定的故意破壞永久性測量標志罪,即違法行為人明知是受保護的永久性測量標志,而故意予以破壞的,才構成犯罪。對故意破壞永久性測量標志的犯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2009-12-26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八十七號)
2008-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延長本屆人民公社、鎮人民代表大會任期的決議
1982-11-19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1992修正)
1992-09-0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葡萄牙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2006-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承擔刑事責任范圍問題的答復意見
2002-07-2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的決定(2003)
2003-12-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
2005-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軍官法
1995-05-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幾個問題的解釋
199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中央銀行財產司法強制措施豁免法
2005-10-25獸藥管理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旅行社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2012第一次修正)
2012-03-30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
2014-08-07銀行辦理結售匯業務管理辦法
2014-06-22違反《鐵路安全管理條例》行政處罰實施辦法
2013-12-24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稽查條例 (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石家莊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1970-01-01關于印發《測繪地理信息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項目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2013-07-0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質量工作考核辦法的通知
2013-05-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電煤市場化改革的指導意見
2012-12-20國務院關于廣東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1-01國務院關于促進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科學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2-10-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
2010-10-27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蔬菜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的通知
2010-08-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2010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0-04-06國務院關于試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的意見
2010-01-02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9-12-3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采取綜合措施對耐火粘土螢石的開采和生產進行控制的通知
20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