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海 市 浦 東 新 區 人 民 法 院
民 事 判 決 書
(2005)浦民三(知)初字第32號
原告上海海外進出口有限公司,住所在上海市。
法定代表人劉筱珊,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賈來,上海市申達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夏利群,上海市申達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頂新箱包有限公司,住所在上海市金山區。
法定代表人王向平,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朱錦飄,上海市金海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包建鋒,男。
原告上海海外進出口有限公司訴被告上海頂新箱包有限公司商標侵權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并經預備審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05年7月8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代理人賈來、夏利群和被告委托代理人朱錦飄、包建鋒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訴稱,其系一家國有大中型進出口企業,專業從事箱包的生產和出口,并于1996年11月28日申請注冊了“NEWEST”商標,商標核定使用范圍包括皮革、人造皮革及各類箱包等,注冊有效期為1996年11月28日至2006年11月27日。2001年“NEWEST”商標被外經貿部確定為“重點支持和發展的名牌出口商品”商標。外經貿部于2002年7月9日向原告頒發了上述榮譽證書。被告自1997年以來一直使用“NEWEST”作為企業的英文字號,其中文企業字號“頂新”也系原告“NEWEST”商標的中文翻譯。被告的經營范圍與原告注冊商標的核定使用范圍一致。被告在廣告營銷過程中,通過網站等方式大量、突出使用了上述中英文企業字號,并將“NEWEST”作為其產品商標在同類商品上突出使用。被告的上述行為使相關公眾產生誤認,并非法獲取大量利潤,嚴重侵害了原告的注冊商標專用權。故訴請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使用含有“頂新”和“NEWEST”的企業名稱,停止使用“NEWEST”作為其產品商標,在《中國日報》、《新民晚報》頭版的顯著位置上以不小于3cm×6cm的面積連續三天刊登聲明消除影響,賠償經濟損失25萬元、訴訟合理開支 14,495元,并承擔本案訴訟費。
被告辯稱,其并未侵犯原告的商標權,原告對被告提出的各項訴訟請求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具體理由如下: 一、被告的中英文企業名稱均是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準和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準登記使用的,被告對自己的企業名稱包括商號擁有不可侵犯的專有權利,依法受國家法律保護。被告自成立以來,在宣傳介紹企業及產品的過程中,一直正常、規范地使用自己的企業名稱,原告訴稱被告惡意、突出使用企業名稱并無事實依據。二、原告商標不具有知名度。原告提交的證據材料可以反映出原告在自己產品和商標的對外宣傳方面投入少,從未獲得著名商標或馳名商標的榮譽稱號,即使是曾經獲得的外經貿部“重點支持和發展的名牌出口商品”稱號也因為經營不善在最近的評選中被取消。三、原告商標不是“NEWEST”文字,而是由字母和圖形組成的商標。如果原告商標僅僅是“NEWEST”文字,將不具備商標法對商標所要求的顯著性。同時,商標名稱區別于商標本身。被告注冊了“頂新”文字和圖形結合的商標,商標本身由文字和圖形構成,但商標名稱則表述為“頂新”,被告在英文網站上介紹自己商標名稱時將中文“頂新”翻譯成了英文“NEWEST”,并沒有侵犯原告“NEWEST”圖形商標的權利。四、國家工商總局發布的《關于解決商標與企業名稱中若干問題的意見》明確規定,處理商標與企業名稱混淆的案件應當自商標注冊之日或企業名稱登記之日起五年內提出請求。被告企業名稱于1997年2月經核準登記使用,原告卻于2005年4月提出訴訟,早已超過了五年。被告基于上述理由請求本院依法駁回原告訴請。
原告對其主張提供了下列證據:
1、第905046號商標注冊證、注冊商標變更證明及原告企業名稱變更材料,證明原告系本案所涉“NEWEST”商標權利人。
2、上海市商標事務所的領證通知,證明原告注冊商標名稱為“NEWEST”。
3、商標國際注冊申請材料,證明原告的商標已經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登記注冊,在全世界具有一定知名度。
4、2001年7月19日與2002年7月15日《國際商報》對原告獲得第三批外經貿部“重點支持和發展的名牌出口商品”稱號的報道以及2002年7月9日外經貿部頒發上述稱號的標牌,證明原告商標具有一定知名度。
5、商務部關于推薦2004-2005年度“中國名牌出口商品”備選名單有關事項的通知及附件,該份材料明確了評選該項稱號的資格條件和評審指標,以佐證原告在2001年榮獲“重點支持和發展的名牌出口商品”稱號時其商標具有一定知名度。
6、外經貿部證書,證明原告2001年在中國進出口額最大的500家企業中的排名領先。
7、上海市外經貿委關于1998、2000年度上海市企業進出口額排行榜,證明原告在上海市企業進出口額的排名中處于領先位置。
8、原告參加“中國名牌出口商品展覽會”的參展文件、編印《中國名牌出口商品》宣傳畫冊的相關材料、宣傳手冊、雜志廣告、總價為人民幣5萬余元的制作合同、《中國名牌》節目入選企業登記表及策劃案、總價為2萬余美元的廣告合同、金額為人民幣11萬余元的發票及國際商報對原告的報道。
9、第90屆廣交會攤位參展申請表、掛歷及報價單。
原告以證據8、9證明其通過對“NEWEST”商標和產品積極宣傳,已經使原告商標具有廣泛的知名度。
10、被告企業登記信息,證明被告在中英文企業名稱中分別使用了“頂新”與“NEWEST”作為商號。
11、(2005)滬浦證經字第467號保全證據公證書及翻譯件,證明被告在全球資源網等網站上大量、突出使用了“NEWEST”企業字號,并將“NEWEST”作為其產品商標在同類商品上突出使用。
12、(2005)滬浦證經字第1118號保全證據公證書,證明被告大量、突出使用“NEWEST”作為企業字號的行為已經造成了相關公眾的誤認。
13、全球資源網網站資料介紹,證明該網站系大型商務網站,具有廣泛影響。
14、被告廠址照片及被告在第93屆廣交會上的展位照片,證明被告在其企業名稱中突出使用原告商標。
15、各類費用發票與收據,證明原告為訴訟支出調查取證費3235元、翻譯費1260元、律師費1萬元,共計14495元。
16、被告2003年企業年檢報告書,證明2003年被告非法使用原告商標所得利潤。
被告就其辯稱提供了下列證據:
1、外商投資企業名稱登記核準通知書,證明1997年2月24日經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審查,被告中英文企業名稱分別定為上海頂新箱包有限公司與SHANGHAI NEWEST LUGGAGE CO.,LTD.
2、外商投資企業批準證書,證明1997年3月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準,被告中英文企業名稱分別為上海頂新箱包有限公司與SHANGHAI NEWEST LUGGAGE CO.,LTD.
3、第1188516號商標注冊證,證明被告于1998年7月7日就取得了圖文結合的“頂新”注冊商標。
4、注冊申請受理通知書及授權書,證明國家商標局于2004年6月受理了王向軍提出的圖文結合的“decent”商標申請,被告經授權可以使用該商標。
5、被告及其負責人所獲證書包括2000年全國外商投資雙優企業、2002年度上海市A類納稅信用單位、2003年度守合同重信用企業、上海市第四批專利試點企業、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箱包分會副理事長單位、上海市工商業聯合會箱包皮具行業商會副會長等榮譽或稱號,以此證明被告在同行業中具有相當知名度,沒有必要冒用原告商標。
6、商務部2005年第3號公告,證明原告“NEWEST”商標不在新通過的2005-2006年度“商務部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出口名牌”名單之列,原外經貿部“重點支持和發展的名牌出口商品”名單自本公告發布之日起失效。
7、(2003)滬證經字第7250號公證書及其翻譯件,證明將“頂新”與“NEWEST”互譯符合翻譯的正常規律。
8、(2005)滬金證經字第038號公證書,證明被告網站shanghainewest.com不存在商標侵權情況。
9、國際域名注冊證書,證明被告網站shanghainewest.com注冊時間為2003年10月15日。
10、由環球資源網發布的平面廣告資料及2004年10月的廣告合同,證明被告在2003年8月、2004年3月的廣告中均未使用網站shanghainewest.com,只是在2004年10月以后的廣告中才使用了上述網站。
11、被告2002、2003、2005年使用的宣傳手冊,證明被告在產品宣傳過程中均是使用自己的商標,并規范使用自己的企業名稱,沒有侵犯原告的商標權利。
原、被告雙方在庭審中還提交了自己生產的大小箱包各一件。原告箱包及其標簽上標注了“NEWEST”商標、變體字母“N”標識及原告的中英文企業名稱。被告箱包及其標簽標注了“頂新”商標中大寫字母“D”變化后的圖形、“DINGXIN”標識及被告的英文企業名稱等,其中“DINGXIN”及變體圖形 “D”標識處于突出、顯著位置。
被告對原告證據的質證意見如下:對證據1、2、4、5、6、8、10、11、12、13、14、15、16的真實性均無異議,但認為上述證據均不能證明被告侵犯其商標權;對證據3,因登記證書未經公證認證手續,申請委托材料系原告單方提交,故不予認可;對證據 7,因原告僅提交復印件,對復印內容也未經相關部門證實或認可,故無法確認;對證據9,因原告僅提交復印件,且攤位參展申請表系申請證明而非實際參展證明,報價單系他人發給原告,原告是否履行也不得而知,故持有異議。
原告對被告證據的質證意見如下:對證據1、2、3、4、5、6、7、9、 10、11的真實性均無異議,但認為上述證據均不能否定被告實施的商標侵權行為;對證據8,因該份證據缺乏翻譯件,且公證時間在原告起訴之后的2005年 4月19日,被告完全可以在收到原告訴狀后對網站內容作出修改,故不予認可。
本院對當事人提交的上述證據審查后認為:對于原告證據1、2、 4、5、6、8、10、11、12、13、14、15、16和被告證據1、2、3、4、5、6、7、9、10、11,因到庭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對其本身的真實性均無異議,且與本案事實具有一定關聯,而當事人對相關證據待證事實的異議涉及的是本院采信與否的問題,故本院確認上述證據為本案的定案證據。對原告證據3、7、9,因其不符合法律對證據形式要求的規定,故本院不予采納。對被告證據8,因該份證據本身系公證形成,其證明內容也僅限于公證時間涉及的事實,原告雖有異議但未提出反證,故本院予以采納。
經開庭審理,本院根據法庭調查中當事人提交的證據以及各自發表的陳述意見,確認以下基本事實:
原告前身系上海海外公司浦東公司,后經核準變更為現名,經營范圍包括商品進出口及承辦進出口代理、技術引進、經貿咨詢、投資辦實業、國內商業的批發零售等。1996年11月28日,原告“NEWEST”商標獲準注冊,商標核定使用范圍為:皮革、人造皮革及各類箱包,注冊有效期為1996年11月28日至 2006年11月27日。該商標以黑色長方形為襯底,正中突出鏤空“NEWEST”單詞,組成單詞的字母呈美術體。2001年7月19日與2002年7月 15日的《國際商報》公布了外經貿部“重點支持和發展的名牌出口商品”名單,其中包括了原告的“NEWEST”箱包。外經貿部于2002年7月9日向原告頒發了上述稱號的標牌。原告所屬上海上實(集團)有限公司在2001年中國進出口額最大的500家企業中的排名第169位。2002年3月,原告與案外人簽訂了總價五萬余元的廣告制作合同,制作公司及產品介紹。2002年9月,經外經貿部組織聯系,原告赴美參加為期四天的“中國名牌出口商品展覽會”。根據外經貿部通知,在原告報送企業材料后,《中國名牌出口商品》宣傳畫冊刊登了原告公司產品和商標的介紹。2003年5月,原告支付了金額為人民幣11萬余元的廣告費用。原告還編印了2003-2004年度的產品宣傳手冊,在《新風盛世》雜志上刊登廣告,并于2005年籌劃制作《中國名牌》廣播電視節目。 2003年12月,國家商務部公布了關于推薦2004-2005年度“中國名牌出口商品”備選名單有關事項的通知及附件,該份材料明確了評選該項稱號的資格條件和評審指標。2005年1月26日,商務部2005年第3號公告公布了2005-2006年度“商務部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出口名牌”名單,原告 “NEWEST”箱包不在其中,同時該公告還明確原外經貿部“重點支持和發展的名牌出口商品”名單自本公告發布之日起失效。
1997年2月24日,經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審查并頒發外商投資企業名稱登記核準通知書,被告中英文企業名稱分別定為上海頂新箱包有限公司與 SHANGHAI NEWEST LUGGAGE CO.,LTD.在1997年3月上海市人民政府頒發給被告的外商投資企業批準證書上亦載明了被告上述中英文企業名稱。被告公司于1997年4月10日正式成立,經營范圍包括生產銷售各類箱包和皮革制品等。1998年7月7日,被告“頂新”商標獲準注冊,商標核定使用范圍為:皮革、行李箱、旅行袋、手提包、公文包、學生用包等,注冊有效期為1998年7月7日至2008年7月6日。該商標由大寫字母“D”變化后的圖形與文字“頂新”組成。2004年4月 13日,被告公司負責人王向軍向國家商標局申請注冊“decent”商標,國家商標局于2004年6月4日受理了該申請。2004年7月2日,王向軍授權被告使用該商標,使用期限為10年。2003年10月15日,被告注冊了shanghainewest.com網站。被告先后曾獲得2000年全國外商投資雙優企業、2002年度上海市A類納稅信用單位、2003年度守合同重信用企業、上海市第四批專利試點企業、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箱包分會副理事長單位等榮譽或稱號,被告公司負責人王向軍還擔任上海市工商業聯合會箱包皮具行業商會副會長一職。
2005年3月21日,經公證人員操作電腦,在 globalsources.com網站搜尋“Shanghai Newest Luggage Co Ltd”相關信息,可以獲得關于該公司及其產品的相關介紹。在介紹中多次出現“Shanghai Newest Luggage Co Ltd”,在公司介紹中還出現了“about Shanghai Newest Luggage”、 “at Shanghai Newest Luggage”等字樣。公證人員在shanghainewest.com網站,進入“product showroom(產品展室)”,點擊“hardside luggage(硬行李箱)”中的產品圖片,可以獲得該款產品的詳細介紹。在該款產品介紹“Brand Name(商標名稱)”下注明的是“NEWEST”。2005年4月19日,公證人員在shanghainewest.com網站,進入“product showroom(產品展室)”,點擊“hardside luggage(硬行李箱)” 或“Softside luggage(軟行李箱)”中的產品圖片,在產品介紹“Brand Name(商標名稱)”下注明的均是“DECENT”。2005年5月12日,公證人員操作電腦進入google.com、 globalsources.com以及asiansources.com三個網站后輸入關鍵詞“newest”和“luggage”,搜尋結果均指向 “Shanghai Newest Luggage Co Ltd”相關信息,頁面中亦多次出現“Shanghai Newest Luggage Co Ltd”,在公司介紹中還出現了“about Shanghai Newest Luggage”、“at Shanghai Newest Luggage”等字樣。在上述2005年3月21日、4月19日以及5月12日公證材料關于被告公司或產品介紹的Contact Details(具體聯系方式)下均標注了被告“DECENT”圖文標記、以“newest”作為收件人名稱的電子郵件地址以及被告的網站域名 shanghainewest.com.2003年6月12日公證材料表明進入asia.globalsources.com網站后亦可搜索被告公司信息,被告公司介紹頁面同樣有“Shanghai Newest Luggage Co Ltd”字樣,在Contact Details(具體聯系方式)下均標注了被告“頂新”商標的圖形部分即變形后的大寫字母“D”。全球資源網即globalsources.com網站系大型商務網站,主要為買家提供廣泛的產品、供應商和采購市場信息的選擇。
被告廠址和被告在第93屆廣交會上的展位上均標明了被告的中英文企業名稱及其“頂新”圖文商標。被告箱包及其標簽標注了“頂新”商標中大寫字母“D”變化后的圖形、“DINGXIN”標識及被告的英文企業名稱等。被告在自己的宣傳手冊和各類廣告上均標明了“頂新”、“DINGXIN”或“DECENT”及被告的中英文企業名稱。被告上述對其中英文企業名稱的標注均系完整規范,同時還在顯著位置突出標明了“頂新”、“DINGXIN”或“DECENT”等圖文商標。
另查明:原告為訴訟支出調查取證費3,235元、翻譯費1,260元、律師費1萬元,共計14,495元。被告2003年經調整后的應納稅所得額為2,285,832.52元。
本案原告訴稱被告涉及的商標侵權事實有兩類:一是將“NEWEST”作為企業字號突出使用,二是在網站上宣傳其商標名稱為“NEWEST”。對原告訴稱是否成立,本院將綜合分析,予以評判。
本院認為:
一、被告對其企業名稱的使用是否構成商標侵權
(一)關于原告商標的知名度
原告“NEWEST”商標于1996年11月28日獲準注冊,被告在1997年2月24日經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準,中英文企業名稱分別定為上海頂新箱包有限公司與SHANGHAI NEWEST LUGGAGE CO.,LTD.原告商標雖然注冊在先,但被告中英文企業名稱與原告商標核準注冊時間相距不到3個月。2001年7月,原告“NEWEST”箱包被外經貿部評為“重點支持和發展的名牌出口商品”。外經貿部于2002年7月向原告頒發了上述稱號的標牌。這節事實可以表明原告通過努力使其“NEWEST”商標在當時具有了一定知名度。但是,在2005年1月26日商務部2005年第3號公告公布的2005-2006年度“商務部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出口名牌”名單上并沒有原告“NEWEST”箱包。同時,該公告還明確原外經貿部“重點支持和發展的名牌出口商品”名單自本公告發布之日起失效。這表明原告在2005年 4月11日起訴時已經不再擁有“重點支持和發展的名牌出口商品”稱號。從原告提交證據來看,其近年來在企業廣告宣傳方面的投入均為普通和常規支出,無論是廣告投入的數量、范圍還是持續時間均不足以表明其產品商標的知名程度。商標受保護的力度應當與其本身的知名度密切相關,本案原告商標在被告企業名稱核準以及原告提起訴訟之時,所具有的知名程度尚不足以使其獲得較一般商標更多的特殊保護。
(二)被告對其企業名稱使用的情況
從被告廠址、被告的展覽會展位、被告生產的箱包及其標簽、歷年宣傳手冊和各類不同載體廣告來看,被告對其中英文企業名稱的標注均完整規范,基本符合國家關于企業名稱標注的管理規定。被告在標注企業名稱的同時,還在顯著位置突出標明了“頂新”、“DINGXIN”或“DECENT”等圖文商標。被告在網站關于公司介紹中出現了“about Shanghai Newest Luggage”、“at Shanghai Newest Luggage”等字樣,但這些均是在介紹被告公司特定語境下的表述,訪問網站的公眾能夠清楚地明白這些單詞指代的就是被告公司,而不會產生混淆。被告申請注冊了以“newest”作為收件人名稱的電子郵件地址以及shanghainewest.com等網站域名。這些行為明顯不屬“將與他人商標相同或近似文字作為企業字號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突出使用”的情況,原告當庭亦明確表示本案訴請并不涉及被告的這些行為,原告如果認為被告的這些行為構成侵權應當另行提起訴訟。此外,原告還認為,因網絡的特點,由于被告在有關網頁上突出使用“newest”,使得潛在買家在使用有關搜索引擎時,可以輕易地獲得有關被告公司的信息,從而進一步造成誤認。但是基于查明的事實,被告在有關網頁上對其英文企業名稱“Shanghai Newest Luggage Co Ltd”的標注均完整規范,并未突出使用企業字號。由于被告在有關網頁中標注了“Shanghai Newest Luggage Co Ltd”,正如原告所述,網絡的特點必然使訪問者在輸入“Newest”和“Luggage”之后通過搜索引擎可以找到“Shanghai Newest Luggage Co Ltd”相關信息。綜上,原告訴稱被告在廣告營銷過程中通過網站等方式大量、突出使用中英文企業字號,依據不足,本院不予采信。
(三)被告企業名稱的法律性質
1991年5月6日國務院批準的《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第三條規定企業名稱經核準登記注冊后在規定的范圍內享有專用權。該《規定》第八條規定企業使用外文名稱的,應報登記主管機關登記注冊。盡管1999年以后修改的《企業名稱登記管理實施辦法》規定,企業名稱需譯成外文使用的,由企業依據文字翻譯原則自行翻譯使用,不需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準登記,但本案被告中英文企業名稱登記核準是在1997年2月24日,故依照當時的法律規定,被告作為外商投資企業依法對自己的中英文企業名稱在規定的范圍內享有正當權益,受法律保護。特別本案被告作為外商投資企業,英文企業名稱在其對外經貿往來中意義重大,其對自己依法登記注冊、長期使用的英文企業名稱應當享有正當權益。商標與企業名稱之間關系密切,同為識別性標記,但兩者的存在均有其獨立的社會價值,屬于依法受到保護的民事權利,彼此之間不宜區分高低主次。商標與企業名稱按照法律規定均有自己的權利范圍,權利人有權在權利范圍之內正當行使自己的權利。本案被告合法擁有自己的中英文企業名稱,實踐中并未將企業字號突出使用,其對自己中英文企業名稱正當使用的行為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
此外,原、被告同屬位于上海的箱包生產銷售企業,原告應當知曉被告企業名稱的使用情況。原告于2005年4月11日提起本案訴訟,此時距離被告企業名稱核準之日已經超過8 年。原告懈于提起本案所涉爭議,對此應當承擔不利后果,否則不利于社會經濟秩序的穩定。同時,被告并無將其企業字號突出使用的行為,原告商標亦非馳名商標,其訴請被告停止使用中英文企業名稱沒有法律依據。綜上所述,被告對其中英文企業名稱的使用不構成對原告商標權的侵害。
二、被告在其網站產品介紹“Brand Name(商標名稱)”欄標注“NEWEST”行為的性質
《商標法實施條例》第三條規定,商標法及其實施條例所稱商標的使用,包括將商標用于商品、商品包裝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書上,或者將商標用于廣告宣傳、展覽以及其他商業活動中。在網站產品介紹中標注商標名稱讓訪問網站的公眾了解產品商標,屬于將商標用于廣告宣傳即商標使用的方式之一,被告在 shanghainewest.com網站箱包產品介紹“Brand Name(商標名稱)”欄標注“NEWEST”的行為當然也屬于商標使用行為。而“NEWEST”系原告商標的名稱,被告對此并不擁有任何商標權利,被告在網站箱包產品介紹“商標名稱”欄標注“NEWEST”,必然使訪問網站的公眾造成混淆,誤以為“NEWEST”是被告箱包產品的商標名稱,故被告的上述行為侵害了原告的商標權。被告辯稱,原告商標并非“NEWEST”,而系由字母和圖形組成的商標。但正如被告對自己的“頂新”圖文商標稱之為“頂新”一樣,原告“NEWEST”圖文商標名稱就是“NEWEST”。被告還辯稱,其擁有“頂新”商標,在建設網站時由于翻譯的原因將“頂新”英譯為 “NEWEST”。但“頂新”的英譯實際上有多種,被告還可以翻成“DINGXIN”等,“NEWEST”并非唯一譯文。更重要的是,“NEWEST”系原告商標名稱,依法受到保護,同時被告“頂新”商標與原告“NEWEST”商標的核定使用商品范圍都包括了各類箱包和皮革,被告在翻譯自己“頂新”商標時有義務避免侵害原告的商標權。
被告對其上述商標侵害行為應當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盡管2005年4月19日的公證材料表明該日網站產品介紹 “Brand Name(商標名稱)”已改為“DECENT”,但鑒于被告在shanghainewest.com網站上的涉案侵權行為和相關辯稱意見,被告今后仍然負有不得在各類載體或以其他方式將其商標名稱標注為“NEWEST”的義務。考慮到被告將其商標名稱標注為“NEWEST”的行為發生在 shanghainewest.com網站,被告還負有在原有范圍內消除影響,澄清誤解的責任。被告辯稱其在2003年8月、2004年3月的廣告中均未使用網站shanghainewest.com,只是在2004年10月以后的廣告中才使用了上述網站,并以此進一步證明被告對 shanghainewest.com網站的使用在2004年10月以后。但根據被告提交的國際域名注冊證書,shanghainewest.com網站的注冊時間為2003年10月15日,被告提交廣告僅能證明該份廣告對上述網站的使用時間,并不能否定該網站的注冊時間和持續時間。原告認為被告證據不能表明其在2003年10月15日即注冊日之前沒有使用該網站,但對此并未提交證據予以支持。故本院在當事人沒有提交相反證據的情況下推定前述被告實施商標侵害行為的持續時間為2003年10月15日至2005年4月19日。本院將綜合被告上述商標侵害行為的持續時間、涉及范圍、過錯程度、造成影響以及原告訴訟合理支出等因素酌情確定損害賠償數額。綜上所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款第(一)、(七)、(九)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五十二條第(一)項、第五十六條第一、二款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上海頂新箱包有限公司在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停止將其商標名稱標注為“NEWEST”的行為;
二、被告上海頂新箱包有限公司在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上海海外進出口有限公司經濟損失人民幣三萬元;
三、被告上海頂新箱包有限公司在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在其shanghainewest.com網站首頁顯著位置以不小于3cm×6cm的面積連續三十天刊登聲明以消除影響;
四、對原告上海海外進出口有限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本案案件受理費人民幣6,477元,由原告上海海外進出口有限公司負擔2,591元(已付),被告上海頂新箱包有限公司負擔3,886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孫 黎
代理審判員 倪紅霞
代理審判員 徐 俊
二○○五年八月四日
書 記 員 朱 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民事裁定書(終結船舶優先權催告用)
2020-10-14人民法院調卷函(審理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抗訴案件用,樣式二)
2020-10-14代理非訴訟事務授權委托書
2020-10-14刑事自訴書
2020-10-14重新鑒定、勘驗申請書
2020-10-14民事反訴狀(民事被告或刑事自訴案件被告人提起反訴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停止執行死刑命令(停止執行死刑用)
2020-10-14人民法院立案登記表(二審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合議庭評議筆錄(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執行通知書(有期徒刑、拘役用)
2020-10-14人民法院發還財物清單(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代理詞(刑事)
2020-10-14逮捕決定書回執
2020-10-14批準逮捕決定書回執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不提請抗訴決定書
2020-10-14應當逮捕犯罪嫌疑人意見書
2020-10-14不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決定書
2020-10-14刑事賠償決定書
2020-10-14刑事賠償立案決定書
2020-10-14提供法庭審判所需證據材料意見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