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2005)滬二中民一(民)再終字第6號
抗訴機關:上海市人民檢察院。
原審上訴人(一審被告):顧偉民,男,1955年8月7日出生,漢族,住本市景風路403弄16號504室。
委托代理人:劉梅(顧偉民之妻),女,上海消防水帶廠工作,住同上。
委托代理人:柳偉,上海市海上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被上訴人(一審原告):上海虹祥汽車運輸有限公司,住所地本市中山北一路413號103、104、105室。
法定代表人:周正文,該公司經理。
委托代理人:沈紹明,男,上海市虹口區陸上運輸管理所工作人員,住本市赤峰路626弄32號。
顧偉民與上海虹祥汽車運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虹祥公司)財產權屬糾紛一案,上海市閘北區人民法院于2003年3月20日作出(2002)閘民一(民)初字第4857號民事判決。顧偉民不服,提出上訴。本院于2003年5月26日作出(2003)滬二中民一(民)終字第1032號民事判決,已經發生法律效力。2004年8月16日,上海市人民檢察院向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于2004年9月2日以(2004)滬高民一(民)抗字第 10號案件移送函,將本案移送本院審理。本院于2005年2月25日作出(2004)滬二中民一(民)抗字第4號民事裁定,決定另行組成合議庭對本案進行再審,再審期間中止原判決的執行。2005年7月28日,本院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原審上訴人顧偉民及其委托代理人劉梅、柳偉、原審被上訴人虹祥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沈紹明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虹祥公司于2002年9月28日向一審法院訴稱:顧偉民是公司下屬的一個車輛小組的承包人。2002年1月21日,為處理一交通事故,顧偉民向公司借款6.5萬元。事后,顧偉民因發生交通事故推說6.5萬元現金不見了,公司要求其還款遭拒絕,故請求法院判令顧偉民歸還借款6.5萬元。
顧偉民辯稱:其受公司委托領取6.5萬元去外地處理交通事故,而非向虹祥公司借款。又由于在前往處理交通事故途中發生交通事故,攜帶的錢款丟失,虹祥公司曾表示不再主張該6.5萬元,故不同意虹祥公司的訴訟請求。
原一審判決認定:2002年1月21日,虹祥公司委托顧偉民去江蘇省吳江市處理公司的一起交通事故的善后事宜。顧偉民向公司借款6.5萬元,留有借條一張。次日,顧偉民一行三人自行駕駛桑塔納轎車前往江蘇省吳江市,車至318國道震澤段時,由于駕駛操作不當,轎車撞至路燈桿,駕駛員張建華負道路交通事故全部責任。顧偉民在事發時曾向處理交通事故的警察陳述車中裝有8萬元的包不見了,警察封車后進行了尋找,未果。嗣后,虹祥公司要求顧偉民歸還借款,遭顧偉民拒絕,虹祥公司遂訴至法院。
原一審判決認為:虹祥公司指派顧偉民去江蘇省吳江市處理公司內交通肇事的善后事宜。顧偉民從公司里借取 6.5萬元接受派遣,并留有借條為證,故雙方的委托代理關系成立。虹祥公司借出6.5萬元,應視為預付處理委托事務的費用。顧偉民有義務妥善保管好該 6.5萬元,另應當按照公司的指示處理好委托事務。現顧偉民在受托期間發生交通事故,未能依照公司的指示處理好委托事務,虹祥公司以此為由向顧偉民主張該財產權屬,要求其返還6.5萬元并無不當,應予支持。顧偉民辯稱與虹祥公司非借款關系,其帶往吳江的錢因發生交通事故而丟失,己不應承擔還款責任的理由,無法律依據。因顧偉民在受托期間發生的交通事故,結論為“操作不當,單車肇事,負事故全部責任。”顧偉民雖未負交通事故責任,但該交通事故不屬不可抗力事由,沒有可以免去歸還借款責任的條件。另顧偉民作為長期從事運輸行業的人員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如何避免人為的操作不當,預防長途駕駛車輛可能出現的事故隱患,保證安全駕駛行車,現顧偉民未能充分舉證證明上述情節的發生是因不可歸責于己的事由造成,虹祥公司的經濟損失客觀存在,對此,顧偉民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顧偉民以與虹祥公司沒有借貸關系為由,不同意返還借款,無相關證據佐證,難以采納。至于顧偉民辯稱的其自己因此而遭受的損失,可另行向適格主體行使權利。遂判決:顧偉民應返還虹祥公司6.5萬元。案件受理費2460元由顧偉民承擔。
顧偉民不服一審判決,提出上訴稱:其受虹祥公司的委托后領取6.5萬元赴外地為公司辦理有關賠償事務,與公司之間形成無償委托代理關系。在此過程中,因發生交通事故,致6.5萬元遺失。該款在交付被賠償人之前,所有權屬于虹祥公司,故對于該款遺失的后果,應由虹祥公司負擔,其不應承擔責任。要求本院撤銷原一審判決,改判支持其上訴請求。
虹祥公司辯稱:顧偉民向其領取有關款項后,未盡保管職責,故對于該款的遺失,顧偉民應當承擔責任,要求二審法院維持原判。
原二審判決認定:原一審法院依據在案證據所認定的法律事實無誤。
原二審判決認為:顧偉民受虹祥公司委托,領取公司向他人支付的賠償款6.5萬元,赴外地處理有關交通肇事善后事宜,其與虹祥公司已形成委托代理法律關系。顧偉民在領取該款后,對該款應負有妥善保管義務。顧偉民雖在處理委托事務期間發生交通事故,但交通事故與錢款丟失并非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顧偉民對該款未盡妥善保管之責,應對此承擔相應責任。原一審法院根據查明的事實所作判決并無不當。顧偉民所稱的其受虹祥公司委托履行職務行為的意見不能成為其對領取的公司錢款不承擔妥善保管義務的抗辯理由。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二審案件受理費2,460元,由顧偉民負擔。
上海市人民檢察院抗訴認為:終審判決認定顧偉民與虹祥公司成立委托代理關系并無不當,但以“顧雖在處理委托事務期間發生交通事故,但交通事故與錢款丟失并非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顧對該錢款未盡妥善保管之責”為由,判令顧偉民返還虹祥公司6.5萬元,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均有錯誤,理由如下:
顧偉民系虹祥公司掛靠人員,其受公司委托前往江蘇省吳江市處理公司有關人員交通事故善后事宜。因受委托,顧偉民從公司領取了處理交通事故所需錢款。基于委托代理而產生的領取錢款行為,對顧偉民而言雖產生了對該筆錢款的附隨保管義務,但在雙方民事權利、義務的責任承擔上,仍應以彼此間民事法律基礎關系的性質來確定。原終審判決既然認定雙方委托代理關系成立,卻又未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關于委托代理的規定處理雙方爭議,而是以財產權屬糾紛判令顧偉民返還虹祥公司錢款,適用法律顯屬不當。由于雙方未約定有償委托,虹祥公司實際也未支付過顧偉民報酬,故雙方應屬無償委托關系。《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406條規定:無償的委托合同,因受托人的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給委托人造成損失的,委托人可以要求賠償。本案事發當日,顧偉民乘坐單位車輛前往吳江(非公共交通工具),其將裝有 6.5萬元現金的包隨身攜帶置于車內,并無不妥。車至318國道震澤段突發交通事故,顧偉民作為乘車人,無法左右和控制他人駕駛行為,其對事故發生并無過錯。顧偉民在一審庭審時曾出示普陀區中心醫院入院病史,以證明自己在事故中因多處受傷而短暫昏迷。檢察機關審理期間,經向處理該起交通事故的警官徐雪官了解,其證實當時車上三人均處于昏迷狀態。在事故發生瞬間,顧因短暫昏迷喪失保管錢款的能力,其蘇醒后即在車內尋找錢包,并請求民警協助查找,已履行了受托人應盡的職責。上述客觀事實反映,顧偉民當天置于車內的錢款確系在該起交通事故中丟失,交通事故與錢款丟失之間客觀上存在因果聯系。雖然錢款丟失,受托事務未能完成,虹祥公司財產損失客觀存在,但該損失并非顧偉民主觀故意或者重大過失所致,其依法不應承擔賠償責任。
再審中,顧偉民在表示同意檢察機關的抗訴意見和堅持原審時主張的同時,還提出:1、之前確實代表虹祥公司與張建輝交通事故的受害方達成了調解協議,確定了賠償額,但考慮到可能要多用錢,故多向公司領取了3萬元,總共領了6.5萬元;2、事故發生后,自己受傷較重被送往醫院,所以在錢款丟失后未向公安部門正式報案,但向在場民警提起過。
虹祥公司不同意檢察機關的抗訴意見和顧偉民的上訴意見,認為:1、顧偉民因赴外地處理張建輝的交通事故,向單位領取了6.5萬元,并留有借條,但實際處理事故只需3.5萬元,多領3萬元沒有依據;2、顧偉民在錢款丟失后未及時報案;3、事故發生后,除車輛前擋風玻璃損壞外,其余的玻璃均未損壞,顧偉民稱錢是放在車輛后排座的,因此錢款是不可能遺失的。顧偉民沒有證據證明發生交通事故后其處于昏迷狀態,也無證據證明帶了6.5萬元去處理事故并在車上遺失,所以顧偉民應該承擔返還6.5萬元的責任。
經本院再審查明:原判決認定事實屬實,應予確認。
再審中,虹祥公司為證明顧偉民事故車輛的損壞情況,提供了其在汽車修理廠拍攝的事故車輛照片。顧偉民認為照片上沒有拍攝日期,拍攝地點也不在事故現場,故無法證明現場情況。本院認為,顧偉民的質證意見成立,對該份證據不予采納。
顧偉民在再審中未提供新的證據。
再審中,本院依職權向江蘇省吳江市震澤交巡警中隊的民警徐雪官、王新調查取證。徐雪官在調查筆錄中稱:2002年1月22日中午,其在當班巡邏時發現車禍現場,即打電話回警署報告。現場有多人圍觀,一輛道稽車撞在318國道邊的路燈桿上,車頭凹陷,車前蓋突起,前擋風玻璃碎裂在地上。車內三人都昏了,至于是否昏迷,不是很清楚,因其并非專業醫生。前排兩人傷勢較重,他們先被扶上車送往醫院。后排一人(即顧偉民)的頭上有血,當扶他時,他清醒過來說:“我的錢呢?”徐警官即和他一起在車內找,但未找到。徐警官安慰顧偉民不要著急,答應會封車替其尋找的。王新在調查筆錄中稱:事發這天非其值班,接到徐雪官的電話后馬上向事故現場趕去。接近現場時,看見顧偉民從桃源路路口向南方向走去,頭上流著血。(王新是處理張建輝交通事故的民警,故認識顧偉民。)虹祥公司及顧偉民對以上兩份調查筆錄均無異議。
再審中,本院又查明以下事實:
1、顧偉民與虹祥公司的關系:顧偉民之前是介紹車輛掛靠在虹祥公司名下,虹祥公司向其支付一筆介紹費。之后,由顧偉民具體負責其介紹車輛的驗車、事故處理及養路費等費用的收取等。顧偉民與虹祥公司之間沒有任何書面協議。
2、2002年1月17日,在江蘇震澤交警中隊的主持下,顧偉民等代表虹祥公司與張建輝交通事故的受害方達成了調解協議,內容為:“一、雙方對責任認定表示無異議;二、宣布調解方案總帳208426.58元,雙方各承擔50%,雙方表示同意。另外,甲方虹祥公司經理表示出于對乙方同情,自愿補償乙方 6400元正。” 扣除以前已支付的費用,虹祥公司按調解協議還應向受害方支付近3.5萬元。
3、2002年1月22日,顧偉民乘坐的車輛為虹祥公司安排的虹口區陸上運輸管理所的道稽車,司機為張建華,其與虹祥公司的關系與顧偉民相同,虹祥公司原實際負責人林有生坐在副駕駛座上。為處理張建輝交通事故的賠償事宜,三人受虹祥公司委托已數次前往江蘇吳江。
4、2002年1月27日,虹祥公司與張建輝交通事故的受害方達成了正式的賠償調解書,賠償金額與調解協議一致。
5、2002年1月28日,虹祥公司根據賠償調解書將剩余的賠償款34813.29元支付給受害方。
以上事實由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圖、現場照片、道路交通事故調解記錄、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書、張建輝交通事故受害方的收條、民警徐雪官和王新的證詞,以及顧偉民、林有生、張建華、虹祥公司的陳述等證據為證,并經庭審質證,足以認定。
本案的主要爭議焦點是:顧偉民與虹祥公司之間法律關系的性質以及顧偉民是否應該承擔賠償虹祥公司6.5萬元的責任。
本院認為:顧偉民與虹祥公司約定,由顧偉民去處理該公司一掛靠職工的交通事故賠償事宜,雙方委托合同關系成立。顧偉民在向虹祥公司領取6.5萬元時,雖留有借條,但從該款的用途看,是支付張建輝交通事故受害方的賠償款,而非顧偉民能自由支配和處分的,故該款名義上為借款,實質上系預支款。鑒于顧偉民與虹祥公司在約定委托事務時,未明確約定報酬,虹祥公司實際也未向顧偉民支付報酬,故雙方應屬無償委托代理關系。虹祥公司認為雙方屬借貸關系,顧偉民應無條件的承擔返還6.5萬元借款的責任沒有依據,本院不予支持。
根據顧偉民在事發前代表虹祥公司與張建輝交通事故的受害方簽訂的調解協議中確定的賠償額,以及虹祥公司實際已支付的數額,顧偉民此次只需向公司預領3.5萬元,而其實際領取了6.5萬元。鑒于虹祥公司與受害方尚未簽訂正式的賠償調解書,賠償款也未全部付清,已初步確定的賠償額很有可能發生變動,故顧偉民多向公司預領3萬元,待事情了結后統一結算并無不妥。虹祥公司認為顧偉民多領3萬元不當,依據不足,本院不予采信。
關于事發當天,顧偉民是否將6.5萬元現金帶上車的問題。據顧偉民稱:其將6.5萬元現金和自己的一只裝有1.5萬元現金的皮包共同置于一不透明的白色馬夾袋內,放在車后排座位后的平臺上。對此,除了顧偉民的陳述外沒有其他直接證據可以證明。但鑒于顧偉民向虹祥公司領取6.5萬元時,雙方對該款的用途,即支付張建輝交通事故受害方的賠償款均無異議;同去的張建華與林有生均稱,看見顧偉民拎著一只鼓鼓的馬夾袋上了車;要顧偉民自己舉證證明系爭錢款已帶上車,缺乏現實可能性。綜上,依據民事案件證明標準的蓋然性,可以推定事發當天顧偉民將6.5萬元現金帶上車。
根據法律的有關規定:無償的委托合同,因受托人的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給委托人造成損失的,委托人可以要求賠償。本案事發當日,顧偉民將裝有6.5萬元現金的口袋隨身攜帶置于由虹祥公司安排的車輛內,并無不妥。車至318國道震澤段時突發交通事故,顧偉民作為乘車人,無法左右或控制他人的駕駛行為,其對交通事故的發生沒有過錯。事故發生后,車損嚴重,車內三人均受傷,且有一定程度昏迷。無論昏迷的時間長短或程度深淺,都會使顧偉民喪失一定的控制或保管錢款的能力。當顧偉民恢復意識后,即告知在場民警錢款遺失,并與其共同積極尋找。由此可見,顧偉民在攜帶錢款前往江蘇吳江處理委托事務的過程中,已經盡到了一位無償受托人應盡的一般注意義務。雖然6.5萬元最終未能找到,受托事務未能完成,虹祥公司的財產損失客觀存在,但鑒于虹祥公司不能證明該損失系顧偉民的故意或重大過失所致,故顧偉民依法不應承擔賠償責任。原審以交通事故與錢款丟失并無必然因果關系、顧偉民對錢款未盡妥善保管之責為由,判令其承擔賠償責任確有不當,應予糾正。檢察機關的抗訴理由成立,應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二)、(三)項、第一百八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百零六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本院(2003)滬二中民一(民)終字第1032號民事判決和上海市閘北區人民法院(2002)閘民一(民)初字第4857號民事判決。
二、駁回上海虹祥汽車運輸有限公司的訴訟請求。
一、二審案件受理費共計4920元,由上海虹祥汽車運輸有限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徐 軍
代理審判員 ?王疆中
代理審判員 ?王怡紅
二○○五年十月十二日
書 記 員 ?黃 亮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民申請執行書
2020-10-14民事答辯狀
2020-10-14財產保全申請書(樣式一)
2020-10-14重新鑒定、勘驗申請書
2020-10-14辯護律師查閱、摘抄、復制案件訴訟文書、技術性鑒定材料登記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一審公訴案件適用簡易程序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一審自訴、反訴并案審理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最高人民法院核準死刑用)
2020-10-14×××人民法院罰款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報請核準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的報告(刑事案件用)
2020-10-14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筆錄(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減刑執行通知書(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減刑用)
2020-10-14律師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的函(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退還、返還扣押(調取)物品、文件清單
2020-10-14撤銷不(予)批準逮捕決定通知書
2020-10-14刑事申訴復查通知書
2020-10-14糾正不當暫予監外執行決定意見書
2020-10-14指定管轄決定書(送達其他對管轄有爭議的人民檢察院)
2020-10-14提押證
2020-10-14會見涉密案件在押犯罪嫌疑人申請表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