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與中國農業銀行
平涼地區分行營業部等借款擔保糾紛
上訴案
法公布(2002)第35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民 事 判 決 書
(2001)民二終字第152號
上訴人(原審
被告):甘肅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住所地:甘肅省
蘭州市城關區
中山路124號。
法定代表人:王聯群,該社主任。
委托代理人:韓宏建,該社
法律事務所工作人員。
委托代理人:黨金鵬,該社法律事務所工作人員。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中國農業銀行平涼地區分行營業部。住所地:甘肅省平涼市東大街35號。
負責人:劉東風,該營業部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朱偉平,該營業部工作人員。
委托代理人:效延慶,中國農業銀行甘肅省分行工作人員。
原審被告:甘肅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平涼土特產品公司。
法定代表人:康健,該公司經理。
委托代理人:該公司工作人員。
上訴人甘肅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為與被上訴人中國農業銀行平涼地區分行營業部、原審被告甘肅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平涼土特產品公司借款擔保糾紛一案,不服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2001)甘經初字第26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由審判員周帆任審判長,審判員張勇健、代理審判員賈緯參加的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書記員王洪光(代)擔任記錄。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查明:中國農業銀行平涼支行(以下簡稱農行平涼支行)與甘肅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平涼土特產品公司(以下簡稱土產公司)之間存在
長期借款關系。1995年12月29日,農行平涼支行與土產公司、甘肅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以下簡稱省供銷社)
簽訂一份保證擔保
借款合同,約定:農行平涼支行向土產
公司貸款140萬元,利率按月息11.25‰計算,還款期限至1998年12月29日止;省供銷社作為借款方的保證人,對借款方違反合同的行為
承擔連帶責任,借款方不按期歸還貸款本息時,由保證人承擔代償責任。同日,農行平涼支行向土產公司
發放貸款140萬元。
1997年12月31日,農行平涼支行與土產公司、省供銷社簽訂一份編號為農銀保借字第002號的最高額保證擔保借款合同,約定:自1997年1月1日起至1999年12月31日止,農行平涼支行向土產公司發放最高限額不超過2600萬元的貸款,每筆貸款金額、用途、期限、利率、還款方式以借款借據為準;保證人與借款人對
債務承擔連帶責任;保證人的保證范圍包括主
債權、利息、
違約金以及貸款人為實現債權的費用;保證人保證期間自1999年12月31日至2001年12月31日。合同還約定,合同各方簽章之前,借款人應向貸款銀行交存10%的定金,作為履約的保證。合同簽訂后,自1997年至1998年,農行平涼支行與土產公司簽訂了數份借款合同,約定借款的數額、用途、期限、利率、還款方式等內容。其中,編號97第8006號合同約定貸款金額630萬元,期限自1997年10月5日起至1998年10月5日止,利率為月息9.24‰,分期還款的日期和金額分別為:1998年8月5日歸還200萬元,1998年9月5日歸還200萬元,1998年10月5日歸還230萬元;編號97第8010號合同約定貸款金額為85萬元,期限自1997年10月31日起至1998年6月30日止,利率為月息7.92‰;編號97第8013-1號、97第8013-2號、97第8013-3號合同約定貸款金額分別為220萬元、220萬元、225萬元,期限分別為自1997年11月25日、11月27日、11月28日起至1998年10月25日、11月25日、11月28日止,利率均為月息7.92‰;編號97第8017號合同約定貸款金額為170萬元,期限自1998年1月5日起至1998年12月25日止,利率為7.92‰;編號98第002合同約定貸款金額為50萬元,期限自1998年5月14日起至1999年5月14日止,利率為月息7.26‰。上述借款合同簽訂后,農行平涼支行按約定金額分別發放了貸款。其中,1997年10月5日發放的三筆貸款總計630萬元于同日歸還土產公司1997年3月在農行平涼支行的舊貸300萬元;1997年12月31日歸還土產公司1997年3月5日舊貸60萬元;1997年11月25日發放的貸款220萬元于次日歸還土產公司1996年11月25日舊貸220萬元;1998年5月14日發放的貸款50萬元于同日歸還土產公司1997年8月14日舊貸50萬元。土產公司均在歸還舊貸的銀行特種轉帳傳票上蓋章。
1997年12月31日,農行平涼支行向土產公司發放掛帳停息貸款40萬元,發放1998年12月31日到期掛帳半息貸款20萬元。
1998年,根據土產公司的申請及雙方簽訂的銀行承兌匯票契約,農行平涼支行為土產公司辦理了四筆銀行承兌匯票。1998年1月14日辦理收款人為中石化總公司蘭州化學工業公司化肥廠,到期日1998年4月14日,金額100萬元的銀行承兌匯票一筆。1998年4月14日,雙方簽訂編號98第004號保證擔保借款合同,約定將該匯票票款100萬元自當日轉為逾期貸款,按月15‰計息,省供銷社在最高額擔保限額之內擔保。雙方辦理了貸款手續。1998年4月15日,農行平涼支行承兌該匯票款100萬元并在轉帳傳票上注明"匯票無款支付轉入逾期貸款"。1998年1月14日,農行平涼支行還辦理了一筆付款人為土產公司,收款人為
四川省川化集團有限公司,到期日1998年3月14日,金額100萬元的銀行承兌匯票。匯票到期后,農行平涼支行以票據背書不連續為由拒付票款。該匯票持票人向
成都市青白江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該院
一審判決農行平涼支行票款100萬元,從1998年3月14日起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
流動資金貸款利率承擔100萬元的利息至清償日,支付持票人取得有關拒絕證明的費用4799.85元并承擔
案件受理費11255元。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維持了一審法院判決。農行平涼支行為此案支付訴訟費26265元,律師費45000元,差旅費14401.50元,共計85666.50元。1998年3月24日,農行平涼支行為土產公司辦理收款人均為中國農資公司成都公司
銀川辦事處、到期日1998年5月24日、金額各50萬元的銀行承兌匯票兩筆。1998年5月25日,農行平涼支行承兌該兩筆匯票款100萬元并在轉帳傳票上注明"匯票無款支付轉逾期貸款"。
1995年至1997年間,農行平涼支行代理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與土產公司簽訂借款合同,約定發放專項貸款。其中1995年12月6日簽訂編號95第024號合同,約定貸款100萬元,利率按月息9.3‰計算,還款期限為1996年5月6日;1996年8月30日簽訂編號為96第24號合同,約定貸款100萬元,利率按月息9.15‰計算,還款期限為1996年10月26日;1996年10月16日簽訂編號96第28號合同,約定貸款100萬元,利率按月息8.4‰計算,還款期限為1996年12月26日。上述合同簽訂后,農行平涼支行向土產公司發放300萬元貸款。1997年9月12日,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平涼市支行向土產公司發放一筆金額100萬元,利率為7.65‰,還款日期為1998年9月12日的貸款。1998年12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平涼地區分行以平地人銀發(1998)407號"關于糧棉油附營企業占用信貸資金劃轉情況的裁定通知",將土產公司上述四筆貸款本息占用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貸款劃轉給中國農業銀行,即從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平涼市支行劃轉農行平涼支行。
上述各項貸款到期后,土產公司分別于1997年12月31日歸還編號97第8006號合同項下貸款60萬元,1998年6月30日歸還1998年3月24日開出的銀行承兌匯票轉逾期貸款60萬元,1996年12月28日歸還編號95第024號合同項下專項貸款50萬元。截止2001年5月20日,尚欠農行平涼支行貸款本金2230萬元,利息及復利6798292.67元,以及經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生效判決確認的銀行承兌匯票100萬元及利息未償還。
1998年4月8日,農行平涼支行就土產公司拖欠250萬元專項貸款進行催收,土產公司在催收通知上蓋章;同年8月11日,農行平涼支行就土產公司拖欠銀行承兌匯票轉逾期貸款140萬元、1998年6月30日到期貸款85萬元、1998年8月4日到期貸款200萬元催收,土產公司在催收通知上加蓋了公章;1999年5月31日,農行平涼支行以掛號信函方式向土產公司、省供銷社發出逾期貸款100萬元、1800萬元及利息,向土產公司發出了逾期專項貸款350萬元及利息的催收通知,土產公司工作人員趙永平在郵件清單上
簽字,省供銷社在郵件清單上加蓋了收發專用章;2000年10月13日,農行平涼支行向土產公司、省供銷社以掛號信函方式發出催收逾期貸款350萬元、1880萬元及利息的通知,平涼地區
公證處出具了
公證書。 [Page]
2000年10月15日,經中國農業銀行甘肅省分行和中國人民銀行平涼地區中心支行批復,中國農業銀行平涼地區分行下發通知,原中國農業銀行平涼地區分行營業部與農業平涼支行合并,組建新的中國農業銀行平涼地區分行營業部(以下簡稱農行平涼營業部)。2001年4月30日,農行平涼營業部就土產公司拖欠2330萬元貸款本金及利息,省供銷社擔保的1880萬元貸款本金及利息向二單位發出通知催收未果,遂于同年5月10日向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土產公司償還借款本金及利息28517092.67元(利息暫計至2000年5月20日);省供銷社對其所擔保的款項承擔連帶責任;另判土產公司償付銀行承兌匯票款及利息1582000元至清償日止,并承擔全部
訴訟費用。
另查明:1996年5月2日,省供銷社向農行平涼支行出具"甘供銷財字第0179號"函稱:"平涼公司系我社直屬公司,我社愿為該司商品流轉借款2600萬元提供擔保,時間1995年12月29日至1997年12月29日,請予貸款為謝"。
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農行平涼支行與土產公司及省供銷社簽訂的最高額保證擔保借款合同、農行平涼支行與土產公司簽訂的本案所涉及的各份借款合同、銀行承兌匯票契約、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平涼支行與土產公司簽訂的本案所涉的借款合同,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為有效合同。農行平涼支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平涼支行在合同簽訂后,按約發放了貸款,履行了
合同義務。農行平涼支行與農行平涼營業部合并后,其權利義務由農行平涼營業部享有和承擔。農行平涼要求土產公司償還借款合同項下借款本金并承擔利息的訴訟請求成立,應予支持。對已由農行平涼支行墊付的銀行承兌匯票款,應由匯票申請人土產公司負責償還并按約承擔逾期利息。經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由農行平涼支行支付的銀行承兌匯票款100萬元,按雙方承兌匯票契約的約定,應作為逾期貸款由匯票申請人土產公司向農行平涼支行支付并承擔匯票到期日至付清之日的逾期利息。農行平涼營業部的此項訴訟請求亦予以支持。但農行平涼支行因票據糾紛涉訴,其目的是為避免墊付票款,與土產公司未按期交存票據款沒有因果關系,由此而支付出的費用應由其自行負擔。農行平涼營業部要求土產公司支付票據糾紛的訴訟費、律師費、差旅費85666.50元的訴訟請求無據,不予支持。
土產公司不能按約償還農行平涼支行的借款,對本案糾紛應負全部責任。土產公司在庭審中辨稱已超過
訴訟時效的1145萬元
貸款問題,經審查,其中專項貸款最早一筆于1996年5月6日到期,常規貸款最早于1998年4月14日到期,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平涼支行、農行平涼支行分別于1998年4月8日,1999年5月31日進行了催收,農行平涼支行又于2000年10月13日、農行平涼營業部于2001年4月20日發了催收通知。因此,本案所涉貸款的訴訟時效分別從1998年4月8日、1999年5月31日、2000年10月13日、2001年4月20日中斷。故農行平涼營業部的起訴未超過訴訟時效,土產公司的此項辯解理由不成立。農行平涼支行1997、1998年間向土產公司發放貸款1600萬元,其中900萬元全部歸還土產公司的舊貸,700萬元足額劃入土產公司帳戶,土產公司在貸款憑證上加蓋了公章,雖然雙方合同及借款借據上有"借款人應繳存10%合同定金"及"留足10%合同定金"的字樣,但無
其它證據證明農行平涼支行在放貸時扣收了10%貸款金額作為合同定金。土產公司的此項辯解理由亦不成立,該院不予支持。
省供銷社對土產公司的貸款提供2600萬元最高額保證擔保,雖然農行平涼支行與土產公司協商將1997年、1998年間貸款900萬元分別償還1996年、1997年的舊貸,但1996年5月2日省供銷社向農行平涼支行出具的函件具有保函性質,其為土產公司貸款提供擔保的意思表示明確,并對保證期間作出承諾。表明土產公司在農行平涼支行1996年、1997年的貸款仍由省供銷社提供最高額擔保。故農行平涼支行與土產公司協商以貸還貸,并未加重擔保人省供銷社的擔保責任,也未超出其擔保限額。省供銷社答辯認為也屬以貸還貸的1997、1998年土產公司的貸款700萬元,因從時間上證明,還舊貸在前,放新貸在后,農行平涼支行當日的會計臺帳也表明,土產公司銀行存款有用于還貸的資金,故不應認定為系以貸還貸。省供銷社對土產公司拖欠的貸款應承擔的擔保責任不能免除。但由省供銷社擔保的土產公司1995年12月29日向農行平涼支行貸款140萬元,因合同未約定保證期間,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二十六條的規定,農行平涼支行未在法定保證期間要求保證人省供銷社承擔保證責任,故免除省供銷社對該項貸款本息的保證責任。省供銷社的此項辯解理由成立,應予支持。該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一條、第一百一十二條、第一百一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八條、第二十六條、第三十一條之規定,判決:一、土產公司償還農行平涼營業部借款本金1880萬元,支付利息5323493.05元(利息計算至2001年5月20日);二、土產公司償付農行平涼營業部銀行承兌匯票款100萬元并承擔逾期利息582000元(利息計算至2001年5月20日);三:土產公司支付上列借款本金1980萬元自2001年5月21日起至付清之日的逾期利息(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流動資金
逾期貸款利率計算);四、省供銷社對土產公司上述給付本金1840萬元及相應利息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省供銷社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后,有權向土產公司追償;五、土產公司償還農行平涼營業部借款本金350萬元,支付利息892799.62元(利息計算至2001年5月20日),并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逾期貸款利率承擔350萬元,支付利息892799.62(利息計算至2001年5月20日),并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逾期貸款利率承擔350萬元自2001年5月21日起至付清之日的逾期利息;六、駁回農行營業部的其他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184010元,農行平涼營業部負擔522元,土產公司負擔183488元。
省供銷社不服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上述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并在
二審開庭質證后
變更訴訟請求稱,在農行平涼支行與土產公司的借款
合同履行中,有1600萬元屬于轉貸,亦即以貸還貸,其中850萬元貸款歸還了擔保借款合同之前即1995年12月31日之前的貸款,屬于貸新還舊,擔保人省供銷社不知情,應當免除擔保責任,原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請求二審改判省供銷社對土產公司的1600萬元借款不承擔擔保責任,上訴費由農行平涼支行承擔。農行平涼支行答辯稱,在其與土產公司的借款合同履行中,即使存在以貸還貸,也沒有超出省供銷社所擔保的借款最高額及借款期限。省供銷社仍然不能免除擔保責任,而且,省供銷社作為土產公司的上級主管部門,對土產公司的資金使用情況是清楚地,其對土產公司以貸還貸不知情的上訴理由是不能成立的,故請求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院二審期間,上訴人省供銷社就其上訴主張的以貸還貸的1600萬元中用于歸還1995年12月31日之前貸出的850萬元,承認系在土產公司已償還舊貸款之后所貸出,且土產公司還貸所用資金屬于其自由資金。對于該1600萬元中的另750萬元,省供銷社未再舉證主張。
本院認為,農行平涼支行與土產公司簽訂的上述一系列借款合同、與省供銷社簽訂的最高額借款
擔保合同以及省供銷社向農行平涼支行出具的最高額擔保函,中國農行發展銀行平涼支行與土產公司簽訂的借款合同,是各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且不違反
法律法規的規定,應認定合法有效。借款合同簽訂后,農行平涼支行履行了放款義務,土產公司僅償還了170萬元,其余2230萬元借款本金及相關利息至今未還,土產公司應履行償還義務,省供銷社也應履行擔保責任。省供銷社上訴中提出1600萬元屬于以貸還貸的上訴理由中,有750萬元屬于以貸還貸,但經審理認定所歸還的貸款也是省供銷社所擔保的借款期限內提出的,屬于借款期限內的轉貸行為,擔保人不能免除擔保責任。對于另外850萬元歸還了擔保借款期限之前的舊貸的問題,省供銷社對于自己所提供證據的說明,證明了該三筆還貸均是以借款人自有資金首先歸還舊貸,然后借出新貸,故構不成貸新還舊,因此省供銷社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
適用法律準確,判決得當,應予維持。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判決如下:[Page]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84010元由省供銷社承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周 帆
審 判 員 張勇健
代理審判員 賈 緯
二ΟΟ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書 記 員 王洪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