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設銀行
北海分行民航分理處等與
廣西北海金滇物業發展公司等存單糾紛
上訴案
法公布(2002)第13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民 事 判 決 書
(2000)經終字第141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王平,1958年出生,
湖北省
黃石升達工貿有限公司經理。住所地:湖北省黃石市石灰窯區環湖路l-18號。
委托代理人:皮劍龍,
北京市金臺
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原審原告):黃石升達工貿有限公司。住所地:湖北省黃石市
武漢路26號。
法定代表人:王平,該公司經理。
委托代理人:皮劍龍,北京市金臺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原審
被告):中國建設銀行北海分行民航分理處。住所地: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北部灣西路。
負責人:莫志新,該分理處主任。
委托代理人:李宏康,鑫壘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強鈞,北京市眾明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第三人):北海金滇物業發展公司。住所地: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屋仔村90幢3號。
法定代表人:賈忠斌,該公司經理。
被上訴人(原審第三人):黃通國(下落不明)。
被上訴人(原審第三人):北海國際大酒店有限公司。住所地: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北部灣西路。
原審第三人:張瑜,1964年出生,北海安美物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原審第三人:賈忠斌,北海金滇物業發展公司經理。
上訴人中國建設銀行北海分行民航分理處、王平、黃石升達工貿有限公司與被上訴人北海金滇物業發展公司、黃通國、北海國際大酒店有限公司、原審第三人張瑜、賈忠斌因存單糾紛一案,不服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1998)桂經初字第45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由審判員奚曉明擔任審判長、代理審判員賈緯、王濤參加評議的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書記員夏東霞擔任記錄。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查明;1996年9月20日,黃石升達工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升達公司)為謀取高額利差,將300萬元匯給了張瑜,張瑜于同月26日將該款轉到了王平在中國工商銀行北海分行第二營業部開設的851194203號帳戶。9月23日,升達公司又將另一筆300萬元匯給了倪淵,倪淵于同月26日亦將款項匯到了王平上述帳戶。10月2日,王平又將以上存款600萬元匯到張瑜在中國銀行北海分行
四川路分理處開設的0826111292帳戶。10月4日,張瑜將該款轉入王平在中國建設銀行北海分行民航分理處(以下簡稱民航分理處)開設的7017744活期存款戶。期間,王平通過第三人北海金滇物業發展公司(以下簡稱金滇公司)副經理劉志剛介紹認識了被告羅建春(在押),并共同協商了存款事宜,劉志剛作為引資人并指定用款人,由羅建春出具定期存單。爾后,劉志剛于10月7日將王平存折上的款項轉入了由其開設在民航分理處的中心社7013375活期存折。當天,劉志剛將274.12萬元轉入了金滇公司在民航分理處開設的7017996存款帳戶。接著,劉志剛將該帳戶中90萬元以匯票形式通過賈忠斌帶往
昆明,提取現金72.94萬元,轉給張瑜111.18萬元。張瑜收到該款后轉給了升達公司。同時,劉志剛從中心社帳戶上轉到黃通國在民航分理處開設的7013375存款帳戶400萬元。同一天,黃通國提取3筆現金126.77萬元,其中交回金滇公司74.12萬元,黃通國自己留下52.65萬元。10月8日,黃通國將其余273.23萬元轉給北海國際大酒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際大酒店)使用。綜上,升達公司收取了高額利差111.18萬元,金滇公司用款162.94萬元,黃通國用款 52.65萬元,國際大酒店用款273.23萬元。10月7日,羅建春為王平開出一張600萬元的一年期定期存單,年利率為7.47%,并加蓋了民航分理處的印章。存單到期后,王平和升達公司要求民航分理處兌付未果,遂訴至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請求判令民航分理處兌付存款及利息,并賠償追償
債權費用23828元。
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另查明:王平所持600萬元款項是升達公司交其經營管理的資金。賈忠斌是代表金滇公司收款,張瑜是代表王平和升達公司收款。
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王平及升達公司為牟取高額利差在民航分理處作出開具存單的承諾后,將600萬元交給民航分理處,民航分理處開出活期存折后交給用資人支取,同時再由民航分理處另出具定期存單,以上行為是以存單為表現形式的違法借貸行為。王平及升達公司為出資人,第三人金滇公司、黃通國及國際大酒店是實際用資人,用資人應承擔償還出資人本金及利息的
民事責任。民航分理處為王平開具定期存單幫助出資人與用資人違法借貸,負有過錯責任,應對用資人不能償還出資人本金部分承擔40%的
賠償責任。第三人張瑜從用資人金鎮公司取得111.18萬元已作為利差交給出資人,該款項應當充抵出資人本金,張瑜在本案中不再承擔民事責任。第三人賈忠斌是金滇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其行為是職務行為,責任應由
法人承擔,其在本案中不應
承擔責任。劉志剛是經金滇公司授權貸款經辦人,其行為屬公司行為,其為公司開立中心社帳號由此產生的責任也歸金滇公司承擔。因王平和升達公司與民航分理處及第三人金滇公司、黃通國及國際大酒店之間是以存單為表現形式的借貸關系,共同違反了國家有關金融管理法規,各自應當承擔相應的過錯責任。故王平和升達公司要求民航分理處全部兌付存單本金及利息,沒有法律依據,其請求民航分理處賠償因追債支出的費用,也因其負有相應過錯責任,應自行承擔。該院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存單糾紛案件的若干規定》第六條(二)項第3目的規定,并經該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判決:一、第三人金滇公司付給王平、升達公司162.94萬元及利息(利息計算,從1996年10月5日起至本案生效判決規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日止,按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同期存款利率計付);二、第三人黃通國付給王平、升達公司52.65萬元及利息(利息計算,從1996年10月8日起計至本案生效判決規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日止,按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同期存款利率計付); 三、第三人國際大酒店付給王平、升達公司273.23萬元及利息(利息計算,從1996年10月9日起計至本案生效判決規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日止,按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同期存款利率計付);四、民航分理處對第三人金滇公司、黃通國、國際大酒店不能償還王平、升達公司本金部分承擔40%的賠償責任。本案訴訟費40010元,由王平、升達公司負擔4001元,民航分理處負擔8002元,第三人金滇公司負擔12003元,第三人黃通國負擔4001元,第三人國際大酒店負擔12003元。
王平、升達公司不服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上述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稱:王平在民航分理處柜臺上將活期存折交出換取了大額定期存單,因此,該600萬元實際交付給了民航分理處。王平持有定期存單后不可能再持有活期存折,故王平不可能將活期存折交給用資人。
一審判決也認定“原告為牟取高額利差,在被告作出開具存單的承諾后,將存款600萬元交給被告,由被告開出活期存折交給用款單位支取,同時再由被告給原告開出定期存單”。有關羅建春的
刑事判決書中也認定羅建春吸收王平600萬元存款后,擅自借給金滇公司和國際大酒店使用。這證明該筆資金是由民航分理處自行轉給用資人的,而非王平指定民航分理處交給用資人。一審法院在沒有證據證明出資人指定用資人的情況下,認定王平指定民航分理處將資金交給用資人,屬認定事實不清,繼而
適用法律錯誤。本案應當認定民航分理處將資金自行轉給用資人,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存單糾紛案件的若干規定》第六條第(二)項第1目的規定,請求
二審法院判決民航分理處對用資人償還王平和升達公司488.82萬元本金及利息
承擔連帶責任。[Page]
民航分理處上訴稱:600萬元存款在民航分理處沒有存款憑條,也沒有從其他帳戶上轉入的憑證。民航分理處的帳上也不存在本案定期存單所使用的3010183帳戶,該存單是建行北海分行石油化工廠辦事處的,加蓋的是民航分理處的行政印章,而不是儲蓄專用章,該存單是虛開的并無真實存款內容的偽造存單。民航分理處和王平之間不存在定期存款關系。因此本案是一般存單糾紛,不是以存單為表現形式的借貸糾紛,把本案認定為以存單為表現形式的借貸關系是錯誤的。活期存折有密碼,王平將密碼泄露出去,使得用資人將款轉走,其行為實際與各用資人之間形成了直接非法借貸關系,其后果應當由出資人自行承擔。《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存單糾紛案件的若干規定》第五條第(二)款第4項規定:“存單糾紛案件的審理中,如有充足證據證明存單、進帳單、對賬單、存款合同等憑證系偽造、變造,人民法院應在查明案件事實的基礎上,依法確認上述憑證無效,并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請求二審法院
撤銷原判,依法改判。
金滇公司、國際大酒店和黃通國二審中均未答辯。
本院查明:1996年春節前后,通過他人介紹羅建春即與劉志剛認識。并且在本案所涉事實和本院(2000)經終字第145號案事實發生以前,羅建春已經多次以民航分理處名義為出資人開具存單,并將款項交給國際大酒店和金滇公司等其他用資人使用。根據劉志剛一審出具的證明材料稱,在金滇公司與民航分理處辦理涉及本案和本院(2000)經終字第145號案的兩筆資金貸款時,是羅建春將戶名為王平的600萬元、700萬元兩本活期存折交給劉志剛并告知密碼。羅建春自己在接受原審法院調查時,承認王平不知道600萬元和700萬元轉給金滇公司、黃通國及其國際大酒店使用。1996年10月2日和7日,金滇公司與民航分理處
簽訂了兩份
借款合同,借款金額分別為700萬元和200萬元。金滇公司法定代表人賈忠斌在一審庭審稱,金滇公司是根據該兩份借款合同與民航分理處發生借貸關系。1997年7月31日,國際大酒店出函證明,是根據其與民航分理處之間的借款關系,獲得400萬元款項。一審期間張瑜證明,王平通過他而認識羅建春并協商高息存款的事宜。他和王平是按羅建春通知的時間,兩次到民航分理處辦理轉定期存款和提取利息的手續。兩次辦理過程都是在民航分理處柜臺見到羅建春后,由他將活期存折交給羅建春。羅建春在柜臺填寫好定期存單后,當面加蓋公章并在驗鈔機上對存單檢驗后,便將存單交給了王平。然后他們在羅建春辦公室等候羅建春安排給付高息事情。
1997年4月28日,羅建春被逮捕。1998年4月3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
人民檢察院以羅建春等人涉嫌犯罪,向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1999年12月20日,該中級人民法院以(1998)北刑初字第44號刑事判決書判決羅建春犯有
違法發放貸款罪,處以有期徒刑15年,并處罰金15萬元。羅建春等人不服,提起上訴。2000年8月3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作出(2000)桂刑經終字第17號刑事判決書,維持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中級人民法院對羅建春的一審判決。該兩級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對羅建春有關本案和本院(2000)經終字第145號案的兩筆資金的犯罪事實,均認定為羅建春擅自將其中200萬元和700萬元借給金滇公司、將400萬元借給國際大酒店、黃通國使用,至今皆未歸還。
王平是升達公司經理,同時兼任湖北省黃石汽車交易市場(以下簡稱汽車市場)經理,升達公司600萬元和汽車市場700萬元資金均委托其管理。
1997年5月2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公安局向中國建設銀行北海分行發出通知稱,由于羅建春等人涉嫌
經濟犯罪,對羅建春等人非法出具的包括本案存單在內的32張定期存單,暫緩兌付。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人民檢察院辦發出了內容相同的通知。同年9月上旬,升達公司和汽車市場委托湖北省黃石市公安局赴北海市協助提前支取兩份定期存單的存款,被拒絕。1998年9月20日,王平、升達公司、汽車市場以同一訴狀向原審法院提起訴訟。訴請民航分理處兌付存款1300萬元本息、支付逾期兌付利息及追償債權費用,并承擔訴訟費。原審法院將兩份存單引發的糾紛分為(1998)桂經初字第43號和(1998)桂經初字第45號兩案審理,并根據民航分理處的申請分別追加了原審第三人。
本院認為:升達公司經理王平根據與民航分理處原主任羅建春的口頭約定,將600萬元活期存折交給羅建春,羅建春以民航分理處名義給王平出具600萬元定期存單并將款項轉給金滇公司、國際大酒店使用,王平通過中間人獲取高額利差的事實,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存單糾紛案件的若干規定》第六條“在出資人直接將款項交與用資人使用,或通過金融機構將款項交與用資人使用,金融機構向出資人出具存單或進帳單、對帳單或與出資人簽訂存款合同、出資人從用資人或從金融機構取得或約定取得高額利差的行為中發生的存單糾紛案件,為以存單為表現形式的借貸糾紛案件。”的規定。同時該條第(二)項還規定:“如以存單為表現形式的借貸行為確已發生,即使金融機構向出資人出具的存單、進帳單、對帳單或與出資人簽訂的存款合同存在虛假、瑕疵,或金融機構工作人員超越權限出具上述憑證等情形,不影響人民法院按以上規定對案件進行處理。”本案羅建春為王平開具的定期存單加蓋了民航分理處的公章,并且是在柜臺所為,故應認定羅建春的行為是職務行為。民航分理處上訴稱本案存單是虛開的并無真實存款內容的偽造存單,民航分理處和王平之間不存在定期存款關系,因與事實不服,本院不予支持。
客戶存折密碼在正常情況下,是由客戶自行設定而不為他人和銀行所知的。但是在如本案以存單為表現形式的非法借貸關系中,包括銀行在內的各方當事人,均不是嚴格按照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規定為存貸款行為的。本案羅建春承認款項是由其本人貸給金滇公司和國際大酒店而與王平、升達公司無關,用資人金滇公司的劉志剛、中間人張瑜也均證明是羅建春將王平600萬元活期存折及其密碼交給劉志剛。故民航分理處根據銀行與客戶間正常存貸款關系的要求,上訴稱王平將密碼泄露出去方使用資人將款轉走,因無證據證明是王平將活期存折和密碼交給劉志剛,故本院對民航分理處關于王平實際與各用資人之間形成了直接非法借貸關系、其收不回款項的后果應自行承擔的上訴請求。不予支持。
1996年春節前后,羅建春經人介紹便與金滇公司的副經理劉志剛認識并有了往來。同年10月本案事實發生前,劉志剛及其金滇公司、黃通國及其國際大酒店與羅建春及其民航分理處,便發生過引資并違法借貸的關系。王平將升達公司600萬元和汽車市場的700萬元帶到北海市目的,既要存入銀行規避風險,又要獲取高額息差,但不管是誰使用其資金。本案沒有證據證明王平事先認識金滇公司的劉志剛,也沒有證據證明王平直接與劉志剛發生借款關系。金滇公司付給王平的高額息差也是先付給中間介紹人,再轉給王平的。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和北海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對羅建春犯罪事實的認定;原審法院對羅建春證實王平是在民航分理處存款并到時按存單支取、而劉志剛則是根據金滇公司與民航分理處的借款合同劃走款項的調查筆錄;劉志剛和張瑜一審出具的證明材料;賈忠斌在一審的庭審筆錄等,應當認定是民航分理處指定了本案的用資人,而不應認定是王平及其升達公司指定了金滇公司為用資人,更沒有證據證明王平指定了國際大酒店等為600萬元中的400萬元的用資人。王平及其升達公司、汽車市場對民航分理處將其存款貸給金滇公司或者其他任何人使用,是同意或者認可的。但不能因同意或者認可而認定為指定了具體的用資人。故王平和升達公司上訴稱,本案資金是由民航分理處自行轉給用資人并請求二審法院判決民航分理處對用資人的
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因有事實佐證,本院予以支持。原審法院認定王平指定民航分理處將資金轉給用資人,適用《關于審理存單糾紛案件的若干規定》第六條(二)項第3目的規定,判決民航分理處只對用資人不能償還的本金部分承擔40%的賠償責任,屬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不當、判決錯誤,應予糾正。原審法院關于本案性質、用資人的債務承擔和高額息差等事實認定清楚、判決得當,應予維持。本院根據《關于審理存單糾紛案件的若干規定》第六條第(二)項第1目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二)、(三)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Page]
一、維持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1998)桂經初字第45號民事判決主文第一、二、三項以及一審
訴訟費用承擔部分。
二、撤銷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1998)桂經初字第45號民事判決主文第四項。改判由中國建設銀行北海分行民航分理處對本案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上述應付款項,限于本判決送達之次日起10日內執行完畢。 逾期履行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處 理。
二審
案件受理費40010元,由中國建設銀行北海分行民航分理處承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奚曉明
代理審判員 賈 緯
代理審判員 王 濤
二○○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書 記 員 夏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