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汕頭市光華機械有限公司專利權屬糾紛案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0-10-14 · 477人看過

  汕頭市中級人民法院

  民 事 判 決 書

  (2004)汕中法知初字第16號

  原告汕頭市光華機械實業有限公司,住所地汕頭市光華路50號。

  法定代表人李新忠,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溫旭,廣東三環匯華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高勁松,廣東三環專利代理有限公司職員。

  被告陳鴻奇,男,漢族,1963年7月11日出生,住廣東省汕頭市長廈村東二直巷8號,身份證號碼:440504196307111218.

  委托代理人周應武,廣東潮潤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汕頭市光華機械實業有限公司訴被告陳鴻奇專利權屬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04年10月21日組織雙方進行證據交換,在2004年 11月15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代理人溫旭、高勁松,被告委托代理人周應武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汕頭市光華機械實業有限公司訴稱:原告成立于1976年,主要經營塑料機械成套設備和系列印刷設備的加工、制造、銷售及自產產品的出口業務等。原告非常重視機械設備制造技術的研發和改進,并在經營中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成績,榮獲了多項政府部門頒布的榮譽獎勵, 1997年原告被廣東省科學技術廳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被汕頭市人民政府授予“汕頭市先進單位”稱號。1999年,被廣東省科學技術委員會評為民營科技企業。原告還有多項產品被列入國家、省、市各級科技計劃,其中原告研發的“電磁動態鋁塑復合管生產線”于1999年8月被廣東省科學技術委員會評為廣東省級重點新產品,1999年11月被國家科學技術部等評為國家重點新產品。原告生產的“FM—5200智能控制土工布復合機組”于2002年被廣東省經濟貿易委員會評為廣東省優秀新產品,被國家科學技術部列為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并于2000年榮獲汕頭市人民政府頒發的汕頭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原告生產的 SJDD425—PL1100型電磁動態塑化擠出平膜扁絲機組于2002年榮獲汕頭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原告于2001年申請的“一種帶能形成拼縫的阻復合層的復合土工布”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實用新型專利權等。被告是原告法定代表人李新忠之親戚,于1997年進入原告工作,被告進入原告工作前,經營鋼材貿易生意。被告進入原告工作后,經過長時間的工作實踐,熟悉掌握了原告的各種機械設備的設計制造技術,被原告委以負責技術開發、產品銷售之重任,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績。但被告在原告任職期間,就已經在籌建自己的公司,并于2003年3月15日在汕頭市護堤路10號注冊設立“汕頭市歐格包裝機械有限公司”,后來被告未經原告同意私自離開工作單位,經營與原告同類的競爭產品。2004年6月3日,原告收到被告發來的律師函,被告自稱其擁有 “一種自動印刷機的印刷和印刷輸送裝置”的實用新型專利,指控原告生產的WY系列衛星式自動柔版印刷機組產品侵犯了其專利權。經原告調查,才得知被告在原告不知情的情況下,于2003年1月17日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了名稱為“塑料編織袋雙面印刷機翻面裝置”、專利號為03223144.X的實用新型專利,并于2004年2月18日被公告授權,專利權人為被告。原告認為,被告在原告單位任職期間,負責原告的技術開發工作,利用原告的物質技術條件,完成了上述專利技術的研發、設計,根據專利法第六條的規定,被告申請專利的技術屬于職務發明創造,專利權依法應屬于原告所有。請求判令:一、“塑料編織袋雙面印刷機翻面裝置”(專利號03223144.X)的實用新型專利的專利權歸原告所有;二、被告承擔原告為本案付出的律師代理費1.5萬元并承擔本案的訴訟費

  原告對其陳述的事實在舉證期限內提供的證據有:

  1、原告營業執照

  2、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

  原告以上述證據證明其主體的合法性

  3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證書,證明原告具有高新技術。

  4、國家級重點新產品證書,證明原告的機械技術創新能力。

  5 、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證書,證明原告的技術開發能力。

  6 、廣東省重點新產品證書,證明原告的機械技術創新能力。

  7 、汕頭市科學技術進步獎勵證書,證明原告的機械技術創新能力。

  8 、民營科技企業資格證書,證明原告屬于科技型企業。

  9 、廣東省優秀新產品證書,證明原告的技術開發能力。

  10、實用新型專利證書,證明原告的技術開發能力。

  11、機電商總字5068號會員證書,證明原告經營機械、機電產品。

  12、汕頭市先進民營企業證書,證明原告的經營能力較好。

  13、進出口企業證書,證明原告產品具有出口資格。

  14、中國包協證書,證明原告為包協會員。

  15、中國水泥協會證書,證明原告為水泥協會會員。

  16、質量體系認證證書,證明原告的技術水平較為先進 .

  17、中國包裝報報道,證明原告在塑料編織包裝機械技術方面具有先進水平。

  18、被告陳鴻奇身份證復印件,證明被告的身份情況。

  19、原告1998年7月工資領取表。

  20、原告1998年12月工資領取表。

  21、原告1999年12月工資領取表。

  22、原告2000年12月工資領取表 .

  23、原告2001年12月工資領取表 .

  24、原告2002年10月工資領取表 .

  25、原告2002年11月工資領取表 .

  26、被告陳鴻奇2003年3月領取工資的收據。

  原告以上述證據19-26證明被告為原告工作人員。

  27、原告與新會市三江塑料紡織廠簽訂的購銷合同

  28、原告與廣州榮力無紡布有限公司簽訂的購銷合同。

  29、原告與岳陽石油化工總廠隆興實業公司簽訂的購銷合同(2000年5月11日)。

  30、原告與岳陽石油化工總廠隆興實業公司簽訂的購銷合同(2001年9月8日)。

  31、原告與廣西玉林市紙袋廠簽訂的購銷合同。

  32、原告與常州市恒成塑料機械有限公司簽訂的購銷合同。

  33、原告與泰國CP公司簽訂的購銷合同。

  34、原告與岳陽卜立包裝有限公司簽訂的購銷合同。

  原告以上述證據27-34證明被告在原告處負責技術開發、產品銷售工作。

  35、被告設立的汕頭市歐格包裝機械有限公司的營業執照,證明被告與原告存在勞動關系期間,就已經私下設立與原告存在競爭關系的企業,經營與原告同類產品。

  36、被告給原告發來的律師函,證明被告將應屬于原告的專利技術,反過來指控原告專利侵權

  37、名稱為“塑料編織袋雙面印刷機翻面裝置”(專利號03223144.X)的實用新型專利文件,證明被告將屬于原告的職務發明創造技術私自申請了專利。

  38、原告與廣東三環匯華律師所簽訂的訴訟合同,證明原告委托律師進行本案訴訟。

  39、原告履行合同付出的律師費發票,證明原告為本案支付了15000元律師代理費。

  40、單色印刷機技術圖紙(2001年4月16日設計和制圖,4月20日批準)。

  41、版輥總成技術圖紙(2001年5月10日設計,5月12日批準)。

  42、一種版輥的技術圖紙(2001年5月19日設計,5月21日批準)。

  43、ZSTD1300型印刷制袋機組概貌圖(2000年7月15日設計,7月18日批準)。

  44、編織袋袋長工藝對照表1份及說明1份。

  原告以上述證據40-44證明被告是利用原告的物質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原告在被告申請專利前已擁有單色印刷機的技術等。

  被告陳鴻奇在答辯期限內沒有提出書面答辯,開庭時口頭辯稱:一、原告起訴稱委任被告負責技術開發工作不實,被告僅僅負責銷售工作,沒有負責和參與技術研發。二、本案訟爭的專利權不是從原告處得到的,而是來自合作伙伴臺灣人陳堅承。

  被告在舉證期限內提供了以下證據:

  1、(2004)汕市證內字第1297號公證書(下稱1297號公證書)1份,被告和陳堅承在2004年9月14日共同出具聲明書,聲稱公證書所附的《合作協議書》復印件是被告和陳堅承在2002年1月2日于汕頭簽訂(注:《合作協議書》復印件上的簽署日期為2003年1月2日)。被告以此證明涉案的技術是他與臺灣陳堅承合作的。

  2、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咨詢中心檢索的臺灣地區專利公報一份,專利名稱為“PP編織袋雙面印刷機翻面裝置”,證明本案的“03223144.X”號實用新型專利來自于臺灣的陳堅承。

  3、2004年春季發行的臺灣中經社《臺灣機械雜志》,證明被告在雜志上刊登了專利產品的廣告,原告同時也在該雜志上廣告其產品,說明原告的產品與被告不同,原告也早就知道被告產品已經在市場上流通。

  4、中國塑編企業聯合主辦發行的2003年第6期《塑編包裝》雜志,證明原告和被告均在上面登廣告,但原告并沒有登印刷機,說明當時雙方的產品不同,原告當時從未生產與被告一樣的印刷機,被告的產品原告并不知道。

  在本案證據交換后,原告在開庭時提供了(2004)汕市證內字第1672號公證書(下稱1672號公證書),陳堅承在2004年11月12日出具聲明書,聲明書的內容為:一、公證書所附的《合作協議書》復印件(注:該《合作協議書》與被告提供的1297號公證書所附的《合作協議書》相同)并非其與被告在 2003年1月2日簽署的,而是在2004年9月份在汕頭簽署,應被告的要求,與被告于2004年9月14日到汕頭公證處聲明《合作協議書》系2002年 1月2日在汕頭市簽署,與事實不符,予以更正。二、該《合作協議書》是應被告要求所簽署。三、陳堅承自2003年1月與被告合作以來,并未提供名稱為“塑料編織袋雙面印刷機翻面裝置”(專利號03223144.X)的專利技術。原告以此證據推翻被告提交的1297號公證書內容的真實性。

  開庭后,被告在2004年12月6日向本院提交了《合作開發經營合約》(下稱《合約》)一份。《合約》簽訂于2002年2月1日,《合約》約定被告與陳堅承及案外人陳清得共同出資合伙合作開發“編織袋印刷機械”項目,其中第二條第2項約定:陳堅承投入21.875萬元,占投資總額35%.第七條第2項約定:陳堅承負責將成熟的原始草圖(包括平臺三色印刷機、雙層平臺式八色印刷機、整卷立式五色印刷機)在2002年12月20日前提供使用,并負責相關的工藝技術監控。被告以此證據反駁原告提供的1672號公證書內容的真實性,證明被告和陳堅承存在合作關系,陳堅承以技術入股,訟爭的專利技術來源于陳堅承。2004年 12月10日,本院召集原告和被告到庭進行質證。

  本案經證據交換和開庭質證,被告對原告提供的證據的質證意見為:對證據1-39中的證據33外,其余真實性沒有異議,但對原告要證明的事實有不同意見,認為證據27-32、證據34只能證明被告在原告處負責銷售工作,沒有負責技術開發工作。對證據 33,被告在證據交換時對其真實性予以認可,但被告的委托代理人開庭時稱無法核實其真實性。對證據40-44,被告在證據交換時對證據40-44的真實性予以認可,對原告所要證明的事實有異議,原告的單色印刷機技術是仿造日本牛朗公司的中縫制袋機中的一個組成單元,是社會公開的技術,與被告的技術相比落后,而且技術結構也不一樣;但被告的委托代理人開庭時認為這證據是原告單方制作的,對其真實性和關聯性不予認可。對原告在開庭時提供的1672號公證書,認為原告提交時已超過舉證期限,且該聲明書并沒有否定被告提交的《公證書》的真實性,因此,對該份證據不予認可。

  原告對被告提供的證據的質證意見為:對證據1的真實性和關聯性有異議,認為聲明書中聲明2002年1月2日簽訂協議書,但公證書中所附的協議書卻是2003年1月2日簽訂的;根據原告提交的反駁證據,被告的該份公證書的真實性本身就存在問題。對證據2-4的真實性沒有異議,但對證據的關聯性有異議。認為證據2沒有轉讓協議或者許可協議等佐證,不能直接證明技術是來自陳堅承,其專利來源的合法性無法證明。對證據3和證據4,由于陳堅承與被告設立的公司是不同主體,因此無法證明陳堅承與被告在訴訟之前就存在某種合作關系;而且僅憑廣告并不能說明合作的內容,更加不能直接證明陳堅承提供技術與被告合作;即使證據體現了的雙方當事人的產品不同,但按照我國法律規定,如果是執行原單位的任務,在離開原單位一年之內作出的發明創造,仍然應屬于原單位所有,因此被告的主張不能成立。對被告開庭后提交的《合約》,認為該證據已超過舉證期限,而且又不是新形成的證據,按照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不予質證;另外,就此證據而言,其內容與公證書所附的《合作協議書》內容相矛盾,《合作協議書》并沒有規定陳堅承出資,而且《合約》顯示陳堅承提供的技術沒有歸被告所有,所提供的技術也非本案訟爭的專利技術。因此被告的主張也不能成立。

  根據本案雙方當事人的質證情況,本院先對各證據的真實性和合法性進行認證,至于各證據與案件事實的關聯程度以及各證據之間的聯系,將在后面進行綜合審查判斷。對證據的真實性和合法性,本院認證如下:

  對雙方所提交的證據中真實性沒有異議部分,本院予以確認。包括:原告提供的證據1-32,33-39 ,被告提供的證據2-4.

  對原告提供的證據33和證據40-44,被告本人在庭前證據交換時已認可其真實性,被告的委托代理人在開庭時提出不予確認并沒有提出相反的證據,因此這些證據的真實性應當予以確認。

  對原告開庭時提供的1672號公證書,雖然原告提供時已超過規定的舉證期限,但該證據是指向被告證據交換時提供的1297號公證書的反駁證據,而且該證據形成于舉證期限屆滿后。因此1672號公證書是證據交換后提出反駁的新證據,符合法律規定的情形,應作為本案證據使用,被告的質證意見不能成立,不予采納。由于原告的1672號公證書與被告的1297號公證書內容完全相反,該兩份公證書的證明力應結合本案的各證據進行綜合審查判斷。為查清本案事實,本院在開庭時要求被告在開庭后提供1672號公證書和1297號公證書所附的《合作協議書》原件,但被告至今沒有提供。2004年11月19日,本院通知原告、被告和陳堅承到庭,就陳堅承出具經公證的兩份內容相反的聲明書一事進行詢問,陳堅承聲稱:原告提供的1672號公證書是實事求是的,而被告提供的1297號公證書是應被告本人的要求,為了案件訴訟需要而共同出具的;兩份公證書所附的《合作協議書》的實際簽署時間是2004年的9月份而非2003年1月2日,與被告本人簽訂《合作協議書》后,原件都在被告本人處,其沒有保留原件。結合以上事實,對原告提供的1672號公證書和被告提供的1297號公證書兩份相反的證據,由于被告無法提供公證書所附的《合作協議書》原件,而且作為聲明人之一的陳堅承對所證明的事實予以否認,因此原告提供的1672號公證書的證明力明顯大于被告提供的1297號公證書的證明力,本院對1672號公證書予以確認。

  對被告開庭后提供的《合約》,由于該證據形成于本案訴訟前,并非在舉證期限屆滿后新發現的證據,被告也不存在在舉證期限內無法提供的客觀原因,因此該《合約》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規定的新的證據的條件,本院不予采納。

  在開庭中,原告與被告還認可以下事實,本院予以確認:1997年被告進入原告處工作前,從事鋼材貿易。本案爭議的“塑料編織袋雙面印刷機翻面裝置”(專利號 03223144.X)的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與臺灣地區名為“PP編織袋雙面印刷機翻面裝置”的專利技術在技術內容和技術效果上均相同。

  綜上分析,本院認定以下事實:

  原告成立于1976年,主要經營塑料機械成套設備的加工和制造。原告在生產經營中,于1997年被廣東省科學技術廳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被汕頭市人民政府授予“汕頭市先進單位”稱號;1999年,被廣東省科學技術委員會評為民營科技企業。此外,原告的“電磁動態鋁塑復合管生產線”于1999年8月被廣東省科學技術委員會評為廣東省級重點新產品,1999年11月被國家科學技術部等評為國家重點新產品:“FM—5200智能控制土工布復合機組”于2002年被廣東省經濟貿易委員會評為廣東省優秀新產品,被國家科學技術部列為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并在2000年榮獲汕頭市人民政府頒發的汕頭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SJDD425—PL1100型電磁動態塑化擠出平膜扁絲機組”于2002年榮獲汕頭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01年,原告申請了“一種帶能形成拼縫的阻復合層的復合土工布”實用新型專利并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實用新型專利權。自2001年起,原告已掌握了單色印刷機、印刷版輥總成等技術。

  1997 年,被告到原告處工作,之前則從事鋼材貿易。2003年3月15日,被告在原告處最后一次領取了2002年12月份的工資6000元。在原告處工作期間,被告曾多次代表原告與其它廠家簽訂合同,銷售了多臺塑料擠出復膜機組、紙塑成筒粘合制袋機組、制袋機組中的立式印刷機、吹膜機等原告生產的機器設備。

  2003 年1月17日,被告以本人為設計人和專利權人,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塑料編織袋雙面印刷機翻面裝置”的實用新型專利。2003年3月10日,被告成立了汕頭市歐格包裝機械有限公司(下稱歐格公司)并任法定代表人,公司類型屬私營的有限責任公司,主要經營包裝機械、印刷機械和塑料工業專用設備的制造和銷售。2004年2月18日,國家知識產權局作出授予被告實用新型專利權的決定并予以公告,該實用新型的專利號為03223144.X.

  2003 年,由中國塑編企業聯合主辦發行《塑編包裝》雜志第6期上,刊登了原告和歐格公司的產品廣告,原告廣告的產品沒有包括印刷機。2004年,臺灣地區中經社發行的春季版《臺灣機械雜志》上,刊登了北信興業有限公司和歐格公司的產品廣告,其中涉及使用專利的產品,原告也在該雜志刊登其它產品的廣告。

  根據被告提供的2002年6月11日臺灣地區關于“PP編織袋雙面印刷機翻面裝置”實用新型的專利公報,該實用新型專利設計人是陳堅承,申請人是北信興業有限公司。將被告設計的“塑料編織袋雙面印刷機翻面裝置”與“PP編織袋雙面印刷機翻面裝置”比較,兩者的技術內容和技術效果均相同。

  2004年11月12日,陳堅承出具經汕頭市公證處公證的聲明書,聲稱其自2003年1月與被告合作以來,并未提供名稱為“塑料編織袋雙面印刷機翻面裝置”(專利號03223144.X)的專利技術。

  為本案訴訟,原告支付了15000元的律師代理費。

  本院認為:本案是一起專利權屬糾紛案件。要確定爭議的“塑料編織袋雙面印刷機翻面裝置”究竟是職務發明創造,還是非職務發明創造,其前提是爭議的技術是否屬于發明創造的范疇。

  所謂發明創造,按照《專利法》規定,是指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而本案的爭議的“塑料編織袋雙面印刷機翻面裝置”是一實用新型專利,依《專利法》規定,實用新型應當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如果一項技術不具備前述的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就不是發明創造。本案被告申請的“塑料編織袋雙面印刷機翻面裝置”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雖經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但該技術與在2002年6月11日臺灣地區專利公報公布的“PP編織袋雙面印刷機翻面裝置”技術相比,無論在技術內容還是技術效果上均相同。對此,雙方當事人也予認可。由于與“塑料編織袋雙面印刷機翻面裝置”相同的“PP編織袋雙面印刷機翻面裝置”技術已在臺灣地區發表過,被告的專利技術已不具備新穎性,屬已有技術;而且,被告的這一專利技術與已有的技術相比,沒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不具備創造性。所以,本案的“塑料編織袋雙面印刷機翻面裝置”技術不是發明創造,當然也不具備由法院確定權屬的前提條件。原告請求確認該專利權歸其所有沒有法律依據,依法應予駁回。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二條、第二十二條的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汕頭市光華機械實業有限公司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610元,由原告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本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正本及副本一式五份,上訴于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余洪波

  審 判 員 郭建龍

  審 判 員 吳偉峰

  二○○四年十二月二十日

  書 記 員 張優武

  林 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相關文章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王任

王任

執業證號:

13207201610902917

江蘇念黎律師事務所

簡介:

王任,現為江蘇念黎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具有深厚的法學理論素養,通曉現行的重要法律法規。執業以來,辦理大量的訴訟及非訴訟業務。在勞動爭議、工傷賠償、刑事辯護、交通事故、金融借貸、婚姻家庭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的辦案經驗。現主要辦理勞動爭議案件及刑事案件。對待承辦的每一起案件,始終保持著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工作作風,堅持以律師執業道德為基礎、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這一原則,最大限度地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捍衛當事人的尊嚴。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王任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律文書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达县| 贺州市| 鸡东县| 客服| 漠河县| 祥云县| 兴业县| 交城县| 安化县| 梅州市| 安塞县| 嘉兴市| 南宫市| 镇安县| 罗甸县| 海丰县| 新巴尔虎左旗| 如皋市| 西乌珠穆沁旗| 光山县| 昭苏县| 岳西县| 项城市| 金川县| 自治县| 洞头县| 宁蒗| 新民市| 四子王旗| 平潭县| 深圳市| 庆元县| 高雄市| 连平县| 宁武县| 连江县| 梅州市| 青州市| 平舆县| 图木舒克市| 灵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