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自治原則和民事主體平等原則所謂民事主體平等原則,是指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任何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對方。(現行法律依據:《民法通則》第三條、《合同法》第三條)。它強調所有的主體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應該遵循同樣的法律規則。平等原則的含義是,參與民事活動的當事人,無論是自然人還是法人,無論其所有權性質如何,無論其經濟實力如何,在法律地位上一律平等。任何一方都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同時,法律也為雙方提供了平等的法律保護。所謂意思自治原則也變成了契約自由原則,即參與民事活動的當事人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享有完全的自由,根據自己的自由意志訂立合同關系,為自己設定權利,對他人承擔義務,任何機關、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現行法律依據:《民法通則》第四條和《合同法》第四條)意思自治原則與民事主體平等原則的沖突。公平原則所蘊含的民法價值主要是公平正義。一般說來,自由是公平正義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公平原則的基本價值要求。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自由刑可能損害他人利益,違背社會公平正義。此時,公平意味著對自由的限制和干涉。意思自治原則的存在和實現是以平等原則的存在和實現為基礎的,并由此衍生出新的民法基本原則。在民法原則體系中,最重要的是私權神圣原則。正是由于每個民事主體私權的神圣性,使得他們在交往過程中具有平等的主體地位。正是由于主體地位的平等,不同的民事主體在意志上是獨立的,任何一方都不受制于另一方的意志,意志自治才得以實現。隨著神圣私權和意思自治的發展,給社會結構和制度帶來了諸多不利因素。因此,人們以誠實信用原則、遵守公序良俗原則和禁止濫用權利原則來限制私權的神圣性和意思自治。從而,整個民法原則體系達到了權利平衡的理想狀態,共同支撐和建構了復雜的民法理論體系。意思自治原則和民事主體平等原則是非常重要的原則,在立法和司法實踐中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的許多法律都體現了這兩個原則,這足以說明這兩個原則的重要性。如果您有任何疑問,律霸還為律師提供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參加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發生人事爭議如何解決
2020-11-18如何辦理失業證
2020-12-25申請人如何申報工傷
2020-11-29專利權人是單位還是發明人有什么界定
2020-11-30第三人抵押擔保要多長時間
2020-12-21怎么查自己是否有罰單
2020-11-14<交通事故篇> 發生交通事故,賠償責任如何承擔?
2020-11-29怎樣才能要回購房的定金
2020-12-02斷絕關系永不回家犯法嗎
2020-11-17預抵押登記有優先受償權嗎
2021-01-28山西銀監會非法集資條例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6繼承權公證程序有哪些
2020-11-11開發商無證賣房子欺騙消費者怎么維權
2020-11-09拆遷安置房加子女名字怎么弄
2021-02-16“國五條”解讀
2021-01-16未經協商單方變更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1-02勞務關系有哪些法律規定
2021-03-13勞動爭議調解期限
2020-12-24被判刑軍人的工齡如何計算
2020-12-26怎么投保人壽險,投保人壽險要注意什么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