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訴訟法》第七十六條第二款規定,海事請求人提供的擔保金額應當等于可能給被申請人造成的損失。提交人認為,這一條款應理解為,只有在可能存在保全錯誤和損失的情況下,才應命令索賠人提供反擔保。如果不存在保存錯誤和損失的可能性,則無需提供反擔保。根據這一標準,原告不需要提供反擔保的例外情況可以歸納為四種情況:一是請求可以依法確定,保全措施不存在錯誤的可能性;第二,雖然可以依法駁回請求,但保全措施不會給被申請人造成財產損失;第三,雖然索賠可能得不到終審判決的支持,并可能造成損失,但索賠人顯然具有相應的責任能力,不存在未來無法維持錯誤損害賠償執行的現實可能性;第四,原告是一個無法提供反擔保的弱勢群體,如因船員勞動合同和海上人身傷害責任糾紛而提出的索賠。在實質性審判中,被告承認海事索賠為民事索賠,屬于當事人自由處分的范圍。因此,如果被申請人同意海事請求,可以相應排除保全錯誤和損失的可能性。《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第78條規定,海事請求人要求的擔保金額過高,給被申請人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因此,扣押船舶的錯誤包括兩種情況:被申請人對海事請求不負責任,被申請人要求的擔保金額過高。據此,被申請人在實質性審判中認可的情況可以進一步分為兩種類型:
首先,海事賠償責任和近似金額都得到承認。根據實踐中的共識,當申請人要求被申請人提供的擔保金額(即海事索賠擔保總額)超過終審判決支持金額的50%時,應視為要求的擔保金額過高。換言之,如果終審判決支持的金額少于海事請求總金額的三分之二,則可以認定保全是正確的。因此,如果被申請人在實質性審判中承認申請人所主張的海事賠償責任,且超過索賠金額的三分之二,則申請人在不提供擔保的情況下申請保全。二是承認海事賠償責任和部分金額。被申請人對海事賠償責任和部分金額的接受表明,申請人最終至少贏得了部分案件,被申請人有義務支付申請人的部分金額。只有當被申請人要求的擔保金額過高時,才可能發生保全錯誤。在這種情況下,可將認可部分的金額視為索賠人提交的反擔保。如果保全措施可能造成的損失不超過認可部分的金額,則可以不要求提供反擔保。但是,海事法院應當事先向請求人說明,如果海事請求的數額不足將來終審判決支持數額的三分之二,海事法院在執行后不得暫時退還執行款,并將在錯誤損害賠償保全案件審理完畢后予以退還,或者被申請人未在法定期限內要求保全錯誤損害賠償。這樣的制度設計,對于原告來說,不僅可以達到依法保全的目的,而且可以在終審判決前充分利用資金,不損害被申請人的利益,因此是經濟高效的
此外,在被申請人不承認自己對請求負責的情況下,但對申請人索賠金額的計算無異議,由于不確定被申請人是否對該請求負責,存在保全錯誤和損失的可能性,應責令申請人提供反擔保。經終審調查,法院認為無需提供反擔保,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法規,一般海事案件適用二審制度。海事法院是一審法院,海事法院所在的高級法院是二審上訴法院。在海事法院一審判決生效前的任何階段,海事請求能否依法得到支持都是不確定的,海事請求保全有可能出現錯誤,給被申請人造成損失。因此,海事法院作為一審法院,無權根據案件實體的判決免除原告的反擔保義務。在二審裁定生效前,如果法院調查完畢,當事人提供了充分的證據、質證和意見,高等法院可以判斷海事請求是否得到支持。此時,如果它認為索賠人的請求可以成立,它可能不會要求索賠人提供反擔保,為了盡可能減輕原告的負擔,充分發揮海事請求保全制度的功能,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海事法院是否可以適用小額索賠程序的批復》,海事法院可以適用小額索賠程序,對簡單的海事和海事案件實行一審和終審。本案一審法院調查完畢,當事人提供充分證據、質證并發表意見的,合議庭可以對海事請求是否成立作出判決。此時,如果海事法院認為原告可以勝訴,則不得命令原告提供反擔保。在保全措施不會造成損失的情況下,并非所有的海事請求保全都會對被申請人造成損害。為了最大限度地防止保全措施對被申請人利益的影響,《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第二十七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九條規定了與實際扣押船舶有關的“活扣押”措施(“死扣押”),即:,海事法院裁定對船舶實施保全后,經請求人同意,可以通過限制船舶處分或者抵押的方式允許船舶繼續經營,但一般限于在國內航線航行完成航程的船舶。由于“寬松扣減”一般不會給被申請人造成損失,“寬松扣減”措施考慮到被申請人的利益,基于公平原則,可以給申請人提供反擔保的便利,暫時不會被責令提供反擔保。但是,海事法院在采取保全措施之前或者采取保全措施之后,獲悉被申請人有必要出售正常營運的船舶的,被申請人應當提起復議,海事法院經審查認為被申請人確有必要出售或者抵押該船舶,應謹慎處理,并根據具體情況仍要求索賠人根據可能造成的損失提供反擔保。此外,扣押非營運船舶通常不會造成損失,如船舶仍在建造中,扣押漁船暫停捕魚等。在某些情況下,船上貨物和其他財產被扣押,海事法院或申請人接受被申請人提供的企業一般信用擔保以放行船舶。在這種情況下,保全措施的繼續通常不會造成任何損失,并且索賠人也可能不需要繼續提供反擔保。在保全措施不會造成損失的情況下,索賠人不需要提供反擔保,這有利于引導申請人選擇對被申請人損害較小或沒有損害的保全措施,防止被申請人濫用保全措施,造成被申請人的經營困難和財務拮據,從而達到“不戰而屈敵”的不當目的,并盡可能促進雙方通過互利而非“互害”來解決爭議。三、如果原告有能力承擔責任并有良好信譽,即使保留了錯誤并造成損失,如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訴訟參與人是指什么
2020-12-14非法行醫的概念
2021-03-12哪些情況下可以適用民事司法賠償
2021-02-11為被繼承人提供主要經濟來源算不算盡了主要贍養義務
2021-01-23申請破產后法人會被列入黑名單嗎
2021-01-21商業銀行可以經營哪些業務
2020-12-17代書遺囑的有效條件及見證人資格
2021-03-16賦予業主委員會民事主體資格的理由
2021-03-05轉業軍人喪葬費怎樣拿
2021-03-21勞務分包內部承包協議是否合法
2021-02-03醫療意外保險可以包含死亡保險責任嗎
2020-12-06保險合同的變更與終止發生是由哪些
2020-12-11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時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2021-02-09淺析保險人在保險合同中欺詐行為的認定與救濟
2020-11-17保險公司如何履行明確說明義務
2020-11-30車險理賠7個月沒結果
2021-01-20保險投保時需注意什么
2020-11-10如何挑選合適的保險代理人
2020-12-09煤礦建筑安裝工程承包合同的格式是怎樣的
2020-11-20土地互換后可以要回來嗎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