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通則》規定的顯失公平民事行為是指三種情況:。合同一方利用另一方的緊急情況、缺乏實踐經驗或無知,提出或接受明顯的不利條件。一方不正當地利用其在經濟地位、社會影響或人際關系方面的優越條件,使另一方接受或提出明顯不公平的交易條件。由于第三方的不當干預,雙方必須達成重大不公平協議,以區分明顯不公平和其他一般行為。明顯的不公平和合同欺詐。當事人因欺詐行為訂立的合同是一項意思不真實的合同,其效力不為法律所承認。所謂欺詐,是指一方故意將虛假情況告知另一方或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另一方錯誤表達意圖的行為。其中,故意隱瞞真實情況類似于利用對方的無知造成明顯的不公平。二者的主要區別在于,欺詐行為的當事人對合同條款或要約的內容是清楚的,但條款或內容缺乏真實性,這顯然是不公平的。本合同的條款和內容是真實的,但當事人因缺乏經驗和無知而作出承諾,致使其利益受到更大的損害。明顯的不公平和利用他人的危險。(1)一方處于利用他人的危險中,情況危急。所謂危機,除了一些緊急的經濟需要外,還包括處于危險或困難中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其范圍更不公平,緊急需要更廣泛。(2)營利方利用他人的危險,大多表現為積極推動行為的發生及其后果,而在明顯不公平的合同中,營利方處于消極狀態,表現為受害方積極提出不公平條件或作出承諾。(3)從立法角度看,我國《民法通則》區分了利用他人危險和明顯不公平,將前者歸為無效合同,并將后者作為可撤銷合同的理由。明顯的不公平和重大誤解。合同法中的誤解是指當事人對合同關系的主要內容的錯誤理解。因重大誤解而訂立的合同,是由于誤解一方或雙方的主觀錯誤造成的,并給被誤解一方帶來重大不利后果。明顯的不公平和情況變化(1)情況變化的原因是合同當事人以外的客觀情況。雙方無主觀過錯,不可歸責于雙方。明顯的不公平是由一方的主觀惡意行為造成的。(2)法律后果不同。在明顯不公平的情況下,受害方只能依法要求解除合同。在情勢變更中,遭受不利后果的一方可以依法請求變更或終止合同。(3)情勢變更的前提是合同有效,即合同的效力成立,明顯不公平的合同是效力待定的合同,其效力取決于合同解除權人是否行使合同解除權,合同應當保護雙方的權益。如果合同不公平,我們應該通過法律渠道保護我們的權益,否則合同將失去其自身的意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校園欺凌屬不屬于犯法
2021-02-18法律顧問代理案件需要另收費嗎
2021-01-102020年公司具備什么條件才能上市
2021-02-22轉讓專利權的程序是什么
2021-02-03立約定金未簽訂合同可以返還嗎
2020-11-17房屋拆遷中的搬遷費由誰支付
2021-02-11如何對債權進行分類
2020-12-07AA制夫妻婚內財產協議注意事項
2020-12-20瞞著寫首付贈與協議是否有效
2020-11-14立遺囑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1-02-26車禍死亡26歲該賠多少錢
2021-02-11銷售折扣合同中是否要約定折扣率
2020-12-29公攤面積最后被用到了什么地方你造嗎
2021-02-06怎么區分婚前財產和婚后財產
2020-11-25二手房已過戶能否按揭
2021-01-24如何繞開二手房中介陷阱
2020-11-08開發商違反銷售廣告承諾該怎么做
2020-12-15勞務輸出的內容
2021-03-02壽險投保指南
2021-03-10意外保險理賠范圍包不包括猝死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