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經濟補償金按照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一個月的工資標準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六個月以下的,給予勞動者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的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地的直轄市、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公布的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按照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標準執行為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三倍,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年。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終止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的規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月薪,按應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計件工資、獎金、津貼等,補助和其他貨幣收入。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計算。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月數計算平均工資。工資基數的計算一般包括基本工資、應付工資和已付工資。基本工資通常是用人單位為勞動者規定的基本工資,一般不包括加班工資、津貼、補貼、福利等。應付工資是指勞動者提供正常工作時依法應當得到的全部工資,包括基本工資、加班工資、獎金、津貼等工資是勞動者每月實際得到的工資。通常會扣除一些費用,如代扣社會保險費、所得稅、房租、水電、伙食費等。勞動者實際得到的工資通常少于應支付的工資。根據《勞動合同法》,經濟補償金的計算應當以勞動者的工資為基礎,而不是以基本工資和實際工資為基礎。工作年限從勞動者向用人單位提供勞動之日起計算,即從勞動者入職之日起計算(含試用期)。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未訂立勞動合同的,不影響工作年限的計算。用人單位因合并、合并、合營、單位性質變更或者法人名稱變更而變更工作單位的,變更前的工作時間可以計算為“單位工作時間”。根據《勞動合同法》,勞動者工作滿六個月的,按半個月的工資標準給予補償;勞動者工作滿六個月的,按一年以下的工資標準給予補償;勞動者工作滿一年的,按六個月以下的工資標準給予補償,按1.5個月的工資標準給予補償;勞動者工作1年6個月以上、2年及以下的,按2個月工資標準補償等。以上是小編為您安排的相關內容。對被辭退的員工應當給予補償。雙方對經濟補償金額有勞動爭議的,可以向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如果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不妨咨詢我們的律師律師網. 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原因有哪些
2021-01-19民事主體人格權的限制是什么
2020-11-24車輛記分周期是按年檢時間算嗎
2021-02-27打架沒有傷情鑒定能處理嗎
2021-01-21立案前轉移財產的,財產能被執行嗎
2021-02-23集體組織所有權有哪些
2021-01-11如何設立房屋中介機構
2021-01-31可變更勞動合同內容的情形有哪些
2021-02-06違反試用期約定如何賠償
2021-03-17造成損失,保險公司不負責賠償的原因有哪些
2021-01-10五種情況!自駕出險不理賠
2021-01-09個人保險代理人將收取的保險費占為己有應如何定性
2021-01-22保險經紀人的法律地位和法律責任分別是什么
2021-01-07第二輪土地承包時間
2020-12-31住改非拆遷停產停業損失怎么補償
2021-02-20拆遷補償安置方案應當如何進行審查
2020-11-152020年各地最新征地拆遷補償標準從哪獲取
2021-02-01買拆遷戶房子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1-162020拆遷宅基地怎么補償
2020-12-24貴州縣城規劃區內房屋拆遷安置補償方案
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