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27日,原告胡某與被告**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XX分公司簽訂保險合同,根據合同,原告胡某投保了主險平安康泰人壽保險,保險金額2萬元,附加險為意外傷害險,保險金額10000元。附加意外傷害保險條款規定,“被保險人因意外傷害事故自事故發生之日起180日內接受治療,實際支付的合理醫療費用超過100元的部分,由本公司支付意外傷害保險賠償金。”意外傷害保險條款還規定了11項免責條款。雙方在合同專用條款中約定,如果原告受到第三人侵害并獲得第三人賠償,被告將不支付第三人賠償部分的保險金。合同簽訂后,雙方應按合同規定履行各自的義務。2006年8月6日,原告胡某的摩托車與第三人張某駕駛的農用運輸車相撞,致其受傷。事故由當地交警大隊處理,認定農場主張某負事故主要責任,原告胡某負事故次要責任。原告胡某因傷住院治療,花費醫療費2萬元。醫療費由車主支付1.5萬元,原告胡某支付5000元。此后,原告胡某按意外傷害保險條款向被告索賠意外傷害保險金1萬元。被告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只向原告支付了5000元保險費,拒絕支付差額5000元。原告以特別約定條款違反人身保險合同中的損失賠償不適用原則,應當認定為無效為由提起訴訟,請求被告給付保險金5000元。在本案審理過程中,有兩種不同的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我國壽險合同不適用損失賠償原則,保險合同雙方不能任意約定適用損失賠償原則,第二種意見認為,我國壽險合同雖然采用了不適用損失賠償原則,但保險合同雙方當事人仍然可以約定適用損失賠償原則,本案的特別規定是有效的,所以原告的要求應該被駁回。顯然,本案的焦點有兩個:一是損失賠償原則是否適用于人身保險合同;二是人身保險合同當事人能否約定執行損失賠償原則。(1) 人身保險合同是否適用損失賠償原則。《保險法》第二條規定,人壽保險是投保人按照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并承諾在被保險人死亡、殘疾、患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時支付保險金的商業保險行為。根據這一定義不難看出,對于人身保險而言,保險人給付保險金的前提僅僅是被保險人的死亡、殘疾、疾病或者達成合同協議的情形,并不涉及“損失賠償”的含義。根據《保險法》第六十八條的規定,人身保險的被保險人因第三人的行為死亡、殘疾或者患病的,保險人向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給付保險金后,無權向第三人要求賠償,但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仍有權要求賠償在取得保險金后有權向第三人索賠,人向侵權人索賠,反之亦然,充分說明壽險合同不是損失賠償合同。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產抵押債務履行期限過了怎么辦
2021-01-21什么是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在社會上轉讓股權是否屬于發行行為表現形式
2021-02-06房租到期房客不搬走該如何
2021-03-23臨時工工傷已得到了工傷賠償了單位要開除怎么辦
2020-11-23依法不追究原則有哪些
2020-12-21注冊資金可以是資產嗎
2020-12-28交通事故逃逸致人死亡怎么如何處罰
2020-12-13現在離婚財產怎么分配
2021-01-10遺囑財產需要交納繼承稅嗎
2021-02-25專有技術侵權糾紛是否適用專屬管轄
2020-11-24二審先予執行費用
2020-12-27委托合同對于委托他人辦事的理解是什么
2021-03-17臨時用工算雇傭關系嗎
2020-12-20學生補課導致猝死是誰的責任
2021-03-19學歷造假公司可解除勞動合同嗎
2020-11-24保密協議是否屬于勞動合同糾紛
2020-11-30沒有簽勞動合同怎么進行勞動調解
2021-01-09去瑞士旅游買保險需要什么手續
2021-01-15倉儲物的保險賠償金及保險代位求償權的案例分析
2021-01-17企業參加的財產保險包括什么
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