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案例一:FOB裝運前貨物保險我國一家進出口公司以FOB價格向國外客戶購買了一批集裝箱貨物。收貨時發現貨物被盜。最后確認貨物在海外運輸公司倉庫被盜。進出口公司要求保險公司賠償,保險公司拒絕了。法院認為,本案買賣合同規定的價格條件為FOB,即貨物在裝貨港越過船舷或裝船后,風險才轉移。在此之前,貨物的風險仍由賣方承擔。因此,貨物被盜時,進出口公司沒有保險利益,無法得到賠償。在CIF貿易中,賣方作為被保險人投保一切險,貨物在越過船舷后由于保險風險而滅失。買方此時已被外國法院宣告破產。賣方作為被保險人持有保險單并向保險人提出索賠,但因賣方無保險利益而被拒絕。賣方向法院起訴,要求保險人賠償保險風險造成的貨物損失。案例3:轉售在途貨物的貨物保險。由于保險風險全損,保險公司拒絕賠償,因為a在轉讓保單時沒有保險利益。
在上述情況下,拒絕賠償的原因與保險利益有關。問題在于被保險人沒有保險利益,因此即使海運貨物因保險事故實際遭受損失,也無法獲得保險賠償。上述情況在海運貨物保險中經常發生。保險公司通過對保險利益存在的嚴格技術抗辯,規避應當由其承擔的貨物滅失風險責任,損害了國際貿易當事人的利益,已不能適應國際貿易和國際航運快速發展的需要。保險利益原則可以區分具有經濟補償功能的保險合同與純粹的投機賭博行為,確定保險合同的主體資格,影響保險合同的內容和效力。然而,過于“嚴格”的觀點確實會限制貿易的正常運作,使能夠通過適當的保險轉移風險的人受到不適當的限制。保險利益的定義經歷了從占有貨物到所有權轉移再到承擔風險的過程。在海盜和劫船時代,貨物的占有是法律關注的焦點;在歐洲海盜和劫船逐漸消失后,19世紀末開始出現CIF銷售合同。貨物可以憑單證進行交易,海運貨物可以一次又一次地轉售,法律要件逐漸轉變為所有權的轉移。但是,這不符合國際貨物貿易所有權與風險分離的原則。20世紀初以來,在各種國際貿易條件下,何時完成交易程序,誰承擔損失風險成為關鍵。法律的焦點不再是貨物的所有權或占有,而是貨物的風險承擔。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給網賭打工員工怎么量刑
2020-12-11效力待定合同如何追認
2020-12-24簽訂廠房租賃合同時應該注意什么
2021-01-18施工過程中受傷的哪里的法院有管轄權呢?
2020-12-19一般情況下公司辭退孕婦員工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0-11-20婚內協議及應注意的問題
2021-03-15拆遷返還的宅基地可以買賣嗎
2021-01-01合同債權質押及其法律效力是怎樣的
2021-01-15交通事故磕碰需要賠償嗎
2020-12-27用人單位末位淘汰解除勞動合同合不合法
2021-01-03離職多久中斷勞動關系
2020-11-19勞動關系狀態種類有哪些
2021-02-06用人單位調崗降薪合法嗎,怎么樣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020-12-29對代理收付款項及代理保險業務的理解
2020-11-21司機太激動操作失誤,乘車人被本車壓傷,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1-01-26保險合同包含的三種免責條款有哪些內容
2020-12-05機動車拒賠第三責任險可行嗎
2020-12-03保險條款解讀-車險
2021-02-23保險人的權利和義務
2021-01-31人壽保險的基本概念和原則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