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合同法》第114條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另一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不按照合同約定履行合同義務,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相當于違約造成的損失,包括履行合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約方在訂立合同時預見或者應當預見的可能的違約損失,這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這些規定表明,一方當事人在另一方當事人違約時要求損害賠償的方式有三種:一種是約定違約金,即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一方當事人違約時,應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相應的違約金。在施工合同中,誤期損害賠償金屬于違約金的一種方式。二是賠償數額的計算方法。這種方法在建筑合同中應用最為廣泛。例如,FIDIC合同條款第63條和第69條分別規定了承包商違約和業主違約情況下損害賠償金的計算方法。三是依法確定賠償方式。這是《合同法》第113條規定的方法,主要用于無合同情況下確定損害賠償金額。同時,本文還確立了違約賠償的一般原則。一般認為,我國現行合同法采取的是違約完全賠償原則,即違約方應當對受害人因違約而遭受的一切損失承擔全部賠償責任。完全賠償原則是現代各國違約賠償的基本原則,也是各國立法的通則。設定違約賠償的目的是使受害人在金錢賠償的限度內恢復到正常履行合同所能達到的狀態。一方面,它要求對受害人進行充分賠償,包括履行合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主要是利潤);另一方面,它通常不支持讓違約方承擔違約懲罰性責任。根據《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違約金“不得超過違約方在訂立合同時預見或者應當預見的因違約可能造成的損失”,第一百一十四條規定:“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賠償。”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適當減輕損失;約定的罰款數額高于造成的損失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適當減輕損失。”這些規定體現了這一立法的精神。在具體適用法律確定違約賠償金數額時,有以下幾條規則值得注意:(1)主觀臆測的損害不能得到賠償;(2)賠償方式不能導致經濟浪費;(3)受害方不能在其不能賠償時要求賠償表演。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項目解散員工該怎么安置
2020-11-11侵權間接損失賠不賠
2021-02-24現役軍人是否可以隨便選擇戀愛對象
2020-12-12老婆不愿意生小孩,她侵犯了我的生育權嗎
2021-02-20公司名稱變更稅務流程需要多長時間
2020-12-30法律關于同居的規定有哪些
2020-11-19對保險欺詐規定的三種仲裁方式是
2021-03-03車禍傷殘鑒定時間
2020-11-18員工要被挖走可以與其簽競業限制協議嗎
2021-01-28員工在下班路上受傷公司如何處理
2021-01-16分公司簽定擔保合同有效嗎
2021-01-04房地產糾紛案件舉證須知
2021-01-19勞動合同過期是否有效力
2021-03-05沒有補償的競業限制有效嗎
2020-11-22實習期滿工傷 未簽合同的賠償
2020-12-092020員工勸退賠償標準是怎么規定的
2020-12-04弘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服務承諾包括哪些
2020-12-25交通事故理賠有哪些事項
2021-01-24投資保險的常見誤區有哪些
2021-01-24保險與法:車輛定損誰說了算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