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裁決人事爭議仲裁原則
1.雙方自愿原則
是人事爭議協商的基礎和前提。只有當雙方都愿意談判時,才能進行談判。如果一方表示不愿意協商,并要求通過其他渠道解決爭議,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干涉。2.平等互信原則公共機構和員工是平等的民事主體。在人事爭議協商過程中,雙方只有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能妥善解決爭議,形成和諧的人事關系。一方的意志不能強加于另一方,更不用說用欺詐欺騙另一方了。合法性原則人事爭議的談判過程是雙方增進理解、相互理解和妥協,努力達成協議的過程。談判過程和方法應當合法。協商結果不僅要反映單位和員工的共同意愿,雙方都能接受,而且要符合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否則,達成的協議將失去合法性,無法履行
人事爭議仲裁時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申請勞動爭議仲裁時效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犯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一方向另一方主張權利而中斷,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另一方同意履行其義務。仲裁時效期間應從中斷時開始重新計算
如果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當原因未能在本條第1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內申請仲裁,則仲裁時效期間應暫停。仲裁時效期限自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繼續計算
在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工人的仲裁申請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期限的限制;但是,如果勞動關系終止,根據中央組織部《人事爭議處理規定》(國人部發[2007]109號)第四章第十六條的規定,在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交,2007年,人事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在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犯之日起60天內,以書面形式向有管轄權的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超過申請仲裁期限,經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調查確認的,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應當受理。“也就是說,自爭議發生之日起,雙方當事人必須在60天內行使請求仲裁的權利。此后,除特殊情況外,仲裁機構將不再保護其請求仲裁的權利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幫助,請訪問luba.com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股權轉讓怎么合法轉讓
2021-03-03交通占主要責任能否視為工傷
2021-01-08扣押勞動者工資作為保證金的勞動合同無效
2021-03-18公證遺產之后可否不繼承轉賣
2021-02-03離婚后還有哪些民事權利和義務
2021-02-07財產繼承權的訴訟期限怎么認定
2020-12-01承包關系算雇傭關系嗎
2021-02-12青州律師土地糾紛怎么處理
2021-02-24勞務用工法律須知
2020-12-31人事外包風險有哪些
2020-11-23產品責任險的賠償問題如何處理
2021-03-15產品責任險的特點有哪些
2021-03-19職業變了 保險是否要變
2021-02-08沒有責任認定書的追尾事故保險理賠嗎
2021-01-16車禍賠償后訴保險公司要求理賠嗎
2021-01-10交警事故雙方自行調解完保險公司會理賠嗎(交通)
2021-02-22投保人告知義務解析
2021-01-27村委會非法轉讓土地如何處罰
2020-11-20土地出讓金屬財政收入嗎
2021-02-02拆遷不簽字會強制執行嗎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