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體之間的不平等:企業、單位和工人之間存在不同的程序性權利不平等因素
2.建立關系的合同形式不同:人事糾紛和員工是雇傭合同關系,解決“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因辭職、辭退和履行勞動合同而發生的糾紛”;勞動爭議是解決“因企業原因解雇、退市、辭退員工、員工辭職、自動辭職”的勞動合同關系;由于執行國家有關工資、保險、福利、培訓和勞動保護的規定;因履行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以及法律、法規規定應當依照本條例處理的其他勞動爭議。”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何種合同,合同履行引起的爭議范圍所包含的爭議范圍都非常廣泛。所以,,一些法官認為,“人事糾紛的范圍太大,無法用履行勞動合同引起的糾紛來界定”
3.國家實現管理職能的主體和管理關系是不同的:人事關系是一種行政法律關系國家人事行政機關與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工作人員有直接利益關系。勞動關系是國家勞動行政機關監督各類企業執行國家勞動法律法規,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一種非直接利益監督關系。國家勞動行政機關與各類企業和工人之間沒有直接的行政和法律關系
4.由于中國多年的體制,干部是人事部門指派和管理的人員;勞動部職能范圍內單位的所有員工都是工人
5.在中國實行勞動制度改革并逐步過渡到全員勞動合同制近20年的現代企業組織中,沒有具有干部身份的人員,企業與員工之間存在完整的勞動合同關系,即勞動用工關系
勞動爭議只能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上訴。事業單位的人事情況比企業復雜得多,包括國家機關干部(有人員配備的人員)和用工系統干部(有些稱為合同制干部)。社會保障機構認為,這些干部應該像工人一樣參加養老保險。從本質上講,他們是工人,類似于國企改革前以工代賑的情況。但是,用工制干部仍然是(人事部)指定的人員,有事業單位職工,社會職工,固定職工,臨時工等類別。這些人員與公共機構之間的關系是通過不同的合同關系聯系在一起的,他們的工資和分配制度也不同,這也產生了不同的雇傭法律關系,配備人員的人員可以向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上訴(但這不是目前唯一的情況)。其他人員應以勞動合同關系或勞動合同關系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訴
6.勞動爭議的解決是勞動法調整的社會勞動關系。人事爭議解決是人事政策文件調整的社會關系中的人事用工等關系的一部分。事業單位內部行政處罰存在爭議,一般表現為勞動關系,而非企業內部行政關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單方解除合同告知函范本
2021-01-14在我國怎么處理非法移民
2021-01-17擔保合同的法律效力該如何確定
2020-11-19欠款強制執行會抓人嗎
2021-02-04解除婚姻關系有什么條件
2020-11-15車子做了抵押貸款還能再次貸款嗎
2020-11-15工作中猝死怎么賠償
2021-02-28什么是自由價格機制
2021-03-16競業限制名字簽錯有效力嗎
2020-12-20實習期完還有試用期合法嗎
2021-02-04怎樣為車輛買保險
2020-12-0730萬車貸追不回 保險公司當“賠匠”
2021-01-11保險經紀人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2021-01-03重復保險的規定有哪些
2021-03-17保險受益權之定性分析
2020-12-16對一“保險詐騙案”所涉相關問題探討
2020-11-19交了土地出讓金后可以建房嗎
2020-11-09城管來拆違章建筑合法嗎
2021-02-22房屋拆遷補償有幾種方式
2020-11-13征地拆遷申請政府信息公開,需要什么程序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