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賠技巧一:一次申請勞動仲裁時,盡可能多提出索賠項目,適當夸大索賠標準。由于勞動爭議案件仲裁程序不收費,法院程序只按照案件個數收費因此盡可能多地提出索賠項目,在調解時作些適當讓步可以獲得較好的效果。但是在與委托人溝通時,要提示委托人盡量縮小賠償期望,這樣既有利于結案,也能適度增加當事人的滿意度。
索賠技巧二:勞動報酬案件索賠技巧:拖欠勞動報酬案件,按照《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用人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分別責令限期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勞動者工資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差額或者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照應付金額50%以上1倍以下的標準計算,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報酬的;
(二)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
(三)解除勞動合同未依法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
由此可見,對于當事人拖欠工資較多的委托人,可以在與委托人簽訂了代理合同后,先向勞動監察局投訴,由勞動監察向用人單位書面通知限期支付工資及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如果單位不支付再申請勞動仲裁。可以獲得拖欠勞動者待遇50%以上1倍以下加付賠償金。如果沒有這樣的程序,勞動仲裁通常是不會支持加付賠償金的。
索賠技巧三:工傷案件,很多農民工,沒有簽訂勞動合同,這為索賠增加了很大難度,有的案件用人單位甚至直接拒絕承認,受傷民工,不是該公司的人員,在遇到與其他工友不熟悉的情況下,有的甚至連事故發生時的證人都找不到。這時要求醫生開出診斷證明后,向安全生產監察機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建委安全監督站)報案,政府單位有調查取證權,行政處罰權,這些單位出面,會收集有利于委托人的證據,為會后索賠奠定基礎。對于某些用人單位主體不明的案件,可以將業主起訴到法院,這些單位會推脫責任而舉證證明工程發包給哪個施工單位。在取得了書面證據后,再重新收集證人證言,從而走工傷認定勞動程序。對于在城鎮有固定住所的受傷都,直接起訴請求雇傭關系索賠比請求工傷索賠會獲得更高效的賠償結果。在向行政單位報案時,要注意錄音錄像,當這些單位行政不作為時,可以先提起行政訴訟,請求履行法定職責,還可以打市長熱線投訴,請求監督行政單位履行職責。
索賠技巧四:盡可能多列明被訴人。1存在工程承包或者多次勞務轉承包時,勞動合同法第九十四條規定:“個人承包經營違反本法規定招用勞動者,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發包的組織與個人承包經營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2、勞務派遣第九十二條用工單位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3、非本原因單位變更。
第五條勞動者非因本人原因從原用人單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單位工作,原用人單位未支付經濟補償,勞動者依照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與新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或者新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提出解除、終止勞動合同,在計算支付經濟補償或賠償金的工作年限時,勞動者請求把在原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計算為新用人單位工作年限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在個人承包經營的情況下,承包人與發包人是共同當事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二條勞動者在用人單位與其他平等主體之間的承包經營期間,與發包方和承包方雙方或者一方發生勞動爭議,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應當將承包方和發包方作為當事人。
二、社會保險費補繳問題是主要是行政爭議,少量是勞動爭議。《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1年頒布第一條三)勞動者退休后,與尚未參加社會保險統籌的原用人單位因追索養老金、醫療費、工傷保險待遇和其他社會保險費而發生的糾紛。《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一條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手續,且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能補辦導致其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為由,要求用人單位賠償損失而發生爭議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2010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頒發的《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一條規定了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手續,且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能補辦導致其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為由,要求用人單位賠償損失而發生爭議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而對用人單位欠繳社會保險費或者因繳費年限、繳費數額等發生爭議的,未規定由法院受理。因社保機構對用人單位欠繳費用負有征繳的義務,如果勞動者、用人單位與社保機構就欠費等發生爭議,是征收與繳納之間的糾紛,屬于行政管理的范疇,帶有社會管理性質,不是單一的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社保爭議。因此,此類爭議不宜納入民事審判的范圍,勞動者對用人單位欠繳社會保險費或者因繳費年限、繳費數額等發生爭議的,應向相關部門申請解決。實際上主要涉及到如何正確認識人民法院受理社會保險爭議的范圍。對于這一問題,我們在《勞動爭議司法解釋(三)》已經作出了明確規定。這個問題主要關系到如何正確界定人民法院司法職責權限與人力資源的社會保障部門行政權能的合理分工。我們認為,在確定這兩者界限范圍時,應當以《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和《社會保險法》的規定作為依據。
根據這兩部法律法規的規定,我國社會保險從辦理登記、繳費、發放社保費用到監督檢查等均明確規定了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和管理,這一規定是與我國當前社會發展階段相適應的,如果人為地由司法權強行介入和干預,不僅不利于日益完善的社會保險功能的正常運行,而且不利于合理劃分司法權與行政權的職責,導致二者權限交叉重疊混亂,最終不利于對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切實保護。
因此,只有那些未被《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和《社會保險法》明確規定由社會保險管理部門負責處理的事項,因而發生爭議的,才納入到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圍。
二、勞動關系與雇傭關系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七條用人單位與其招用的已經依法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的人員發生用工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按勞務關系處理。
第八條企業停薪留職人員、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內退人員、下崗待崗人員以及企業經營性停產放長假人員,因與新的用人單位發生用工爭議,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按勞動關系處理。
第十條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就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辦理相關手續、支付工資報酬、加班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達成的協議,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且不存在欺詐、脅迫或者乘人之危情形的,應當認定有效。
前款協議存在重大誤解或者顯失公平情形,當事人請求撤銷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關于雇傭關系與勞動關系的競合問題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第一款所指的雇傭關系是狹義的雇傭關系,不包括《勞動法》及《勞動合同法》所指的勞動關系(第十一條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雇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雇主承擔賠償責任。雇主承擔賠償責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雇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屬于《工傷保險條例》[3]調整的勞動關系和工傷保險范圍的,不適用本條規定。)
。第十二條指的勞動關系則是《勞動法》及《勞動合同法》所指的勞動關系。第十一條第一款和第十二條分別規范了雇傭關系和勞動關系下,雇員和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受到傷害時如何主張權利的問題。因此,不存在此兩種情形下雇傭關系與勞動關系的競合問題。
三、非法用工關系:某些法官將無營業執照的個體老板雇傭勞動者作雇傭關系處理。這種作法是違法的。國務院頒布《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2003年3月1日起施行)規定:“第二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從事無照經營。”《工傷保險條例》第六十六條無營業執照或者未經依法登記、備案的單位以及被依法吊銷營業執照或者撤銷登記、備案的單位的職工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由該單位向傷殘職工或者死亡職工的近親屬給予一次性賠償,賠償標準不得低于本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用人單位不得使用童工,用人單位使用童工造成童工傷殘、死亡的,由該單位向童工或者童工的近親屬給予一次性賠償,賠償標準不得低于本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具體辦法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前款規定的傷殘職工或者死亡職工的近親屬就賠償數額與單位發生爭議的,以及前款規定的童工或者童工的近親屬就賠償數額與單位發生爭議的,按照處理勞動爭議的有關規定處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是指無營業執照或者未經依法登記、備案的單位以及被依法吊銷營業執照或者撤銷登記、備案的單位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或者用人單位使用童工造成的傷殘、死亡童工。”《關于確定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勞社部發(2005)12號}規定認定勞動關系的用人單位是合法主體,這是針對正常勞動關系而作出的規定。工傷保險條例第第六十六條規定,無營業執照而非法經營的,用工單位的賠償不得低于合法用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賠償標準。《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第八條傷殘職工或者死亡職工的近親屬、傷殘童工或者死亡童工的近親屬就賠償數額與單位發生爭議的,按照勞動爭議處程序的有關規定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刑事犯罪中的罰金一定要交嗎
2020-11-10勞動爭議管轄時效
2021-03-17怎樣申請暫停行政處罰決定
2020-12-26行政處罰一般程序多長時間辦結
2021-01-15有經濟適用房可以接受贈予房產嗎
2021-02-07船舶修理受傷由哪個法院管轄
2021-01-25連帶責任進入執行程序需要多久時間
2021-01-09轉載侵權責任是什么
2021-02-04商業銀行破產清算存款怎么辦
2020-12-10終止合同需要約定還款期限嗎
2021-02-12依法成立的合同自多久生效
2021-01-14家長把學生打了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6業主實現共有物權有哪些形式
2021-03-23企業如何與員工約定競業限制條款:對象、范圍、期限、義務
2021-01-03繳納五險是否等同于建立勞動關系
2021-01-05離職補償金如何能獲得
2021-02-16公司倒閉派遣制制員工怎么賠償
2021-01-07實習期沒工資轉正要壓工資嗎
2021-03-23兒童意外險可以賠付別人嗎
2021-02-02如何申請飛機延誤賠償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