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裁決人事爭議仲裁原則
1.雙方自愿原則
自愿,是人事爭議協商的基礎和前提條件,人事爭議雙方都愿意協商時,協商才能進行。如果一方當事人表示不愿意協商,要求通過其他渠道來解決爭議,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干涉。
2.平等互信原則
事業單位和職工是平等的民事主體。在進行人事爭議協商時,雙方只有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可能妥善地解決爭議問題,形成和諧的人事關系,不能把一方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更不能采取欺詐手段蒙蔽對方。
3.合法原則
人事爭議的協商過程,就是雙方增進了解,互諒互讓,爭取達成協議的過程。協商過程和采取方式要做到合法,協商的結果不僅要體現單位和職工的共同意志,雙方都能夠接受,而且還必須符合國家有關的政策規定,否則達成的協議就失去了合法性,不能履行。
人事爭議仲裁時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的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根據中央組織部、人事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2007年頒布的《人事爭議處理規定》(國人部發[2007]109號)第四章第十六條規定;“當事人從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60日內,以書面形式向有管轄權的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超過申請仲裁時效,經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調查確認的,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應當受理。”就是說,從爭議發生之日起,當事人必須在60日內行使請求仲裁的權利。超過這個時間,除特殊情況以外,仲裁機構不再保護其請求仲裁的權利。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辯護的技巧與策略有哪些
2020-12-26什么是中國委托公證人公證文書
2021-02-11未交房租房東直接不讓住合理嗎
2021-02-15申請出國結婚需哪些證明材料
2021-01-02兒媳女婿有贍養義務嗎
2020-12-11如何認定非道路事故
2021-03-01交通事故處理責任認定有期限么
2021-01-05孩子商場受傷賠償有哪些相關內容
2020-12-07學生死在學校,學校有沒有責任
2020-11-10勞務派遣的員工致害由誰擔責
2020-12-10汽車“全保”不全保 新車涉水得不到賠償(2)
2021-03-04保險合同訂立的程序是如何的
2021-02-26保險費的征集方式有哪些
2020-12-30未盡提示和說明義務 保險免責條款屬無效
2021-02-12如何正確理解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包和出租
2020-11-27兩類“地補”糾紛應當作為民事案件由法院立案審理
2021-02-19農民可以自主要求延長承包期嗎
2021-03-11國有土地出讓必須凈地嗎
2021-02-14土地轉讓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0-11-17怎么處理農村宅基地轉讓糾紛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