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裁員計劃:
一、目的:精簡員工隊伍,提高工作效率。
二、基本原則:各部門各單位一律按現有人數20%的指標減員;
三、減員對象:
1.工作效率低下者
2.工作屢出差錯者
3.在上半年有過2次曠工者
4.經常遲到、不服從上級工作安排、不遵守公司規定者;
5.工作量不飽和、經常利用工作時間做與工作無關的事情者;
6.與本部門領導有裙帶關系且表現較差者;
7.經研究有其它具體事件不再適合繼續留任者。
四、運作指引:
1.各部門按現在的工作情況,重新進行本部門組織架構設計,做到因事設崗,杜絕因人設崗,嚴格定員從緊;
2.各部門重新對本部門人員進行崗位重組、工作分析、職務說明,量化工作量、力求在崗人員的工作量飽和;
3.8月10日召開工作分析說明會,聽取各部門負責人對部屬人員的工作量報告,向公司人事行政部提交本部門應減人員名單;4.應減人員由本部門直屬主管進行首次溝通,溝通的過程應做到對事不對人;
五、補償政策:
1.經濟補償金:按在公司工作的年限,每滿1年支付1個月工資;6個月
以上不滿1年的,按1年計算;不滿6個月的,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2.提前通知金:公司要求被裁減并立即辦理手續離職的,公司予以支付其一個月工資。
(注:支付標準中的月工資是指員工之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六、離職手續辦理:
1.人事行政部負責主持減員工作、做好離職人員談話,辦理合同解除證明,簽訂離職補償協議。
2.用人部門負責協助做好離職人員的談話思想工作,做好離職人員的工作交接、包括材料物資、設施設備的交接等。
3.財務部門負責核算離職人員工資和經濟補償及發放工作。
(操作流程:各部門重新設計本部門組織架構——>崗位重組——>職務說
明——>提交減員名單——>人事部出具解除勞動合同通知——>離職談話——>補償協議——>財務核算——>結束。)
員工被公司裁員后的做法
1.對他人保持專業作風
并不是說被裁員了,就可以給所有人臉色看了。不要將戲劇性的離場拍攝下來發布到YouTube上。在這個當口上,所有人的處境都很艱難,哪怕是那些沒有丟掉工作的人。不要再制造任何額外的消極因素了。
2.對自己保持積極的心態
這也不是對自己采取消極態度的時候。也許你會后悔不早點開始找工作或省錢,但沉溺于“如果當初”對你沒有幫助,只會加重你的焦慮和沮喪。相反,你應該想想過去曾克服的障礙,專注于能給你帶來自信的事情。
3.就你的遣散費和離職日期進行協商
遣散費往往是可以討價還價的。注意你的離職日期,看看你的保險期限有多長,退休賬戶能給你返還多少,或你帶薪休假用掉了幾天。不要認為你必須立刻簽署任何協議。確保你清楚自己的遣散費安排,不要害怕問問題。
4.考慮公司內部的橫向跳槽
不管是正式職位還是臨時職位。你的部門可能正在裁員,但其他部門卻可能在招收員工。不要忘了考慮現任雇主的附屬公司或合資企業。詢問一下有沒有咨詢職務,有時一個部門沒有全職職位,但卻有一定的咨詢預算,如果找到已經熟悉內部業務流程的人做顧問,他們將受益匪淺。
5.準備好如何表述自己被裁員的經歷
當你們公司的大規模裁員都已經登上了報紙頭條,這時要概括你的經歷就不會很難。但對于那些鮮為人知的公司重組,你將不得不向你的熟人和可能的未來雇主解釋裁員的原委。陳-述只要簡單一點就可以了——我的部門進行了重組,或我的職務由下級的兩個職位分擔了,或我的專業職位被移到了總部。確保你的解釋跟你的經理或任何聯絡人會提供的版本不會有出入。
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有關公司的裁員的計劃所應該要包含的東西了。其實公司的裁員一般都是要付出一些經濟補償金的。當然了員工在遇到裁員的時候也需要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大家還有什么不懂的話可以來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質押股權融資區別是什么
2021-01-10結婚的法定程序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10未經傳喚缺席判決的適用情形
2021-01-30不可撤銷的擔保合同幾年失效
2021-02-24老公有外遇離婚財產怎么分割
2020-11-19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
2020-12-09淺談美容手術醫療糾紛及其防范
2020-12-11勞動局怎么認定行為是勞務派遣
2021-01-11實習協議重要嗎,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17人壽險理賠需要準備什么資料
2020-11-26酒后駕車被撞死 保險公司可拒賠
2020-12-05去交警隊處理事故要叫保險公司的人嗎
2021-02-15被保險人保護代位求償權實現的義務辨析
2020-12-09風險代理是怎么一回事?
2020-11-28個人購房如何辦理保險
2020-12-31家庭承包和其他方式承包的不同點
2021-01-22征地拆遷申請信息公開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1-25無證面積不等于違建面積,可以主張合理的補償
2020-11-26拆遷安置房產權證辦理
2020-11-24行政執法中哪些情形應當履行聽證程序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