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婚后和離婚后的債務分配方式是什么
婚后債務原本是夫妻共同承擔的債務,應該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以清償的,或者共同財產屬于對方的,應當經雙方協議清償。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具體規定如下:
1。第十九條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和婚前財產歸自己所有,或者部分歸自己所有,或者共同所有。本協議應采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定。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和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均有約束力。如果夫妻雙方同意擁有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獲得的財產,且第三方知道該協議,則夫妻所欠債務應以其擁有的財產清償。第四十一條離婚時,夫妻共同生活的債務,應當共同清償。共同財產不足以清償的,或者該財產屬于對方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作出判決。第1條(夫妻共同債務之認定)夫妻二人共同簽署或一人追認之債務,認列為夫妻共同債務。第二條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債權人以夫妻共同債務為由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夫妻一方因家庭日常生活需要以個人名義承擔的債務。第三條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承擔的債務超過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為夫妻共同債務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除非債務人可以證明債務用于夫妻的共同生活、共同生產和經營或以夫妻的共同意圖為基礎,
< P>擴展數據< /P> < P >律師陳飛,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總結了夫妻債務償還的五個標準:1。夫妻共同欠債,共同償還。即夫妻結婚后,雙方有共同的外債,因此債務屬于夫妻共同債務,需要夫妻共同償還。夫妻應共同償還日常債務。這條規定也叫夫妻日常債務,夫妻雙方應償還。也就是說,婚后,夫妻雙方中的一方以自己的名義承擔對外責任,但這些責任是用于夫妻雙方的日常需要,即為了滿足夫妻雙方未來生活的需要。屬于共同債務,需要夫妻雙方共同償還。特別債務由個人償還。這一規則也被稱為特別債務。丈夫欠丈夫。也就是說,婚后,夫妻中的一方以自己的名義負有對外債務。超過生活需要的,不屬于夫妻共同債務,僅由債務人個人清償。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已婚夫婦中的一方以自己的名義承擔對外債務,即使債務超過終身所需,該債務仍用于夫妻共同生活,仍需由夫妻償還。賭博和毒品債務由個人償還。這一規則也被稱為賭博和毒品債務,丈夫欠丈夫的。也就是說,結婚后,夫妻雙方中的一方欠債,這些債務被用于賭博和吸毒等非法犯罪活動。僅由債務人個人償還,不屬于夫妻共同債務
5。虛構的債務由丈夫償還。也就是說,如果丈夫和妻子中的一方償還債務,則只有一方應償還該債務
第二種方法可以將移出賬戶作為支付余額的先決條件。也就是說,在同意支付余額之前,賣方應離開賬戶,否則賣方無法支付余額,賣方也可能承擔違約責任。買方可以更適當地保留余額,這將對賣方有更大的限制。第三種方法是同意,如果賣方在期限內不移動其賬戶,并且不超過一定期限,買方可以終止銷售合同,并追究賣方的違約責任。這將對賣方產生更大的限制。如果買受人的購房目的主要是為了安頓下來,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地限制出賣人拖延時間和拒絕搬出去
二手房買賣糾紛很多,買賣雙方在選擇時需要選擇最好的一方。在進行正式關聯交易之前,雙方必須經過多重考慮。簽署合同時,你需要仔細檢查合同,不要遺漏一些細節。這樣,買賣雙方就不會有房屋買賣糾紛了
首先,夫妻共同債務的償還需要根據債務的用途來計算。一人所借外債未用于夫妻生活的,不屬于共同債務。共同債務的清償必須由夫妻雙方共同承擔,具體分配由雙方協商確定。如果協商不成,問題可以通過法律程序解決
擔保人的債務是否屬于夫妻共同債務?
/P>
如何避免彼此逃避夫妻共同債務
關于夫妻共同債務需要補充履行的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索賠需要哪些證據
2021-03-03故意殺人罪辯護詞
2021-01-23江蘇省泰州市的精神損害賠償計算方式有哪些
2020-11-20法律援助案子需要辯護證嗎
2021-01-02新三板上市律師提供的法律服務有哪些
2020-12-18被取保候審了就表示結案了嗎,還會判刑嗎
2020-12-03冒名頂替簽訂勞動合同的效力
2020-12-19用人單位私自修改合同期限該合同還有效嗎
2020-12-25公司更名后原來的合同還有效嗎
2020-12-25實習期記滿12分該怎么辦
2021-01-04投保人壽保險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16化名保單有沒有效
2021-01-12對無過錯車主未投強制險應如何擔責的思考
2020-12-12保險公司可否直接給付賠償金
2020-12-04什么是代位追償權
2021-01-03從一則保險拒賠案分析國際貨運
2021-01-06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個人代理人保險代理合同
2021-01-31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利與弊
2021-01-12房屋被拆遷人的范圍應該怎么劃分
2021-03-02自建房屋拆遷補償標準如何計算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