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依法進行經濟性裁減人員后,在6個月內重新招用人員的,應當首先通知此前被裁減的人員,并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招用被裁減的人員。因此,對于被裁減人員來說,在用人單位裁員后6個月內重新對外招聘時,有權首先獲得單位通知,并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被錄用。
附:裁員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確需裁減人員的,應當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后,可以裁減人員。用人單位依據本條規定裁減人員,在六個月內錄用人員的,應當優先錄用被裁減的人員。”這里的“報告‘僅指說明,無批準的含義。”優先錄用“指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
用人單位進行經濟性裁員的法定條件有兩個,只要滿足其中一個條件即可以實行經濟性裁員:
一是因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瀕臨破產,被人民法院宣告進入法定整頓期間。“法定整頓期間”指的是企業為了恢復清償債務的能力,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破產法》和《民事訴訟法》的破產程序進行債務調整和企業整理的一種再建型破產制度。如企業經營不善,難以清償到期債務,就可能被債權人申請破產。如企業只是遇到暫時的困難,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就可以恢復清償能力,則企業可以和債權人達成和解協議,并由法院宣布進入整頓期。在我國整頓由被申請破產企業的上級主管部門提出并負責主持。如整頓期限結束,企業仍不能清償債務,則由法院宣告企業破產。“進入法定整頓期間”說明企業經營十分困難。
二是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達到當地政府規定的嚴重困難企業標準,確需裁減人員的,可以裁員。
裁員是集中的辭退員工,所以某些與個別員工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不在適用。同時由于裁員往往牽涉面較大,因此在程序上受到法律的嚴格限制。
由于裁員是用人單位的原因造成的,勞動者沒有過錯,因此如果勞動者符合以下四個條件之一的,就不得被裁減:
(一)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并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二)患病或者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三)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內的;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貪污無罪辯護詞
2020-11-17骨折治成脫臼保健店非法行醫如何承擔責任
2020-12-16如何用法律的手段制裁網絡暴力
2021-03-18公司名稱變更稅務流程需要多長時間
2020-12-30侵犯商標權10萬法院會怎么判
2021-03-01解約定金指的是什么
2021-03-10離婚夫妻財產房屋分割問題
2020-12-23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能否撤銷贈與
2020-11-22提了管轄異議可以撤訴嗎
2020-12-10收買被拐賣婦女兒童罪量刑
2020-11-16仲裁裁決的效力怎樣
2020-12-07政府集資房是什么房
2021-02-02合同保全形式是怎樣的,有哪些方式
2020-12-06購房合同備案流程是什么,購房合同備案有什么好處
2021-02-07合作協議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01校園霸凌到底該如何預防
2021-01-16何為房地產估價
2020-11-20勞動者不承認勞動關系怎么辦
2020-11-10勞動合同續訂需要什么條件
2020-12-01勞動合同與勞動合同的認定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