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當前,隨著用工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選擇權越來越充分。應當說,勞動者的紛紛“跳槽”,是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的,但是,這種擇業自由應該以尊重和不違反勞動合同為前提。《勞動法》第102條規定:“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的條件解除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事項,對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根據勞動部1995年5月10日發布的《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第4條規定,勞動者違反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解除勞動合同應賠償用人單位下列損失:(1)用人單位招收錄用其所支付的費用。(2)用人單位為其支付的培訓費用,雙方另有約定的按約定辦理。由于用人單位對勞動者進行職業培訓系執行法定義務,加之勞動者經培訓后通過勞動已為單位創造了一定價值,因此,培訓費用的賠償應當依據培訓費的總額及勞動合同期限和勞動者為用人單位實際服務的時間來合理確定數額。(3)對生產、經營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即用人單位既得利益的損失。(4)勞動合同約定的其他賠償費用。此外,根據勞動部的有關規定,如果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除該勞動者承擔賠償責任外,該用人單位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其連帶賠償的份額應不低于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的經濟損失總額的70%.6、提前解除合同應否付違約金?上述問題涉及對《勞動法》有關條款的理解問題。《勞動法》第31條規定,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30天書面通知用人單位。從表面上看,《勞動法》第31條似乎規定了勞動者絕對的辭職權,但實際上,理解《勞動法》第31條應結合《勞動法》第17條第2款的規定。《勞動法》第17條第2款規定: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而勞動合同期限和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是勞動合同中的必備條款。違反勞動合同期限,提前解除勞動合同應屬違約行為,應當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7、法律規定勞動者享有哪些權利?1994年7月5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下簡稱《勞動法》)第三條規定:“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當事人怎么調取法院審理的案卷
2021-01-29什么樣的裝修合同無效
2020-12-28工傷一年多沒申請怎么處理
2020-12-17輕傷案件找個律師收費方式有哪些
2021-01-11家庭冷暴力離婚能索要賠償嗎
2021-03-11交通事故私了保險公司怎么陪
2021-03-22精神病人如何解除婚姻關系
2020-11-22保管物因自身瑕疵毀損損失誰來承擔
2021-03-24認定勞動關系后可否進行工傷賠償
2021-01-23拘留期間能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8實習期記滿12分該怎么辦
2021-01-04公司裁員流程是什么
2020-12-22旅游意外保險的保障有什么
2021-01-29飛機延誤一天賠償多少
2021-02-23建筑工程保險的特點有哪些
2021-03-20保險合同的中止是什么
2021-02-02交通事故受害方保險理賠流程
2020-12-28航班延誤險得不到理賠怎么辦
2020-12-15家中失火保險可以賠嗎
2021-01-24摩托車必須買保險嗎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