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合同法》第58條,下列民事行為無效:1。當事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2. <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依法獨立執行;3.一方欺詐、脅迫或利用他人的危險;4.雙方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方利益的;5.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6.違反國家強制性計劃的;7.以法律形式掩蓋非法目的。但是,《合同法》第52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當事人以欺詐、脅迫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的;(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方利益;(三)以法律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一個明顯的區別是“以欺詐或脅迫手段訂立合同的一方當事人"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規定分為兩種情況:損害國家利益的,當然無效;;如果損害的是合同對方的利益,根據《合同法》第54條的規定,對方可以請求變更或撤銷,且不再被視為無效,這不僅尊重合同當事人的意愿,保護當事人的利益,鼓勵交易行為,同時也減少了合同無效給社會造成的損失。筆者認為該規定是正確的,符合合同法理論和司法實踐的發展方向
同時,《合同法》第53條規定,合同中下列免責條款無效:(1)對對方造成人身傷害;(2) 因故意或重大過失給對方造成財產損失的。本條款是合同法的強制性條款。即使合同當事人就合同的相應內容達成一致,違反合同法本條規定的,合同無效。作者認為,《合同法》最重要的特點之一及其對確定合同效力的重大貢獻是第52條第5款的規定,即規定合同或條款在下列情況下無效:“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這是合同無效的根本原因,甚至可以作為判斷合同是否有效的法律標準。廣義上,《合同法》第52條和第53條可以被視為“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強制性規范應分為涉及刑事責任的強制性規范、行政責任的強制性規范、民事責任的強制性規范等。如果當事人違反了某些強制性規范,他們可能會受到行政處罰甚至刑事制裁,但不一定要承擔民事責任。只有當合同一方違反了影響其民事行為和責任的強制性規范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才能作出相應的認定和處理。在任何情況下,在司法實踐中,都應嚴格按照合同法的這一規定進行具體的分析、判斷和處理。與《聯合國銷售合同公約》第49條規定的合同無效原因相比,《公約》的這一規定不科學,混淆了合同的有效性、解除和無效之間的根本區別,因此不適合立法。有效的合同可以生效,因此有必要清楚地了解哪些行為將使合同無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普通累犯的構成條件是什么
2021-01-29同居關系財產分割等糾紛可起訴
2020-11-14勞動條件發生變化能變更合同嗎
2021-01-17保姆續約要交中介費嗎
2021-02-10開發房地產合同范本
2021-01-29沒有補償的競業限制有效嗎
2020-11-22企業停產期間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0-11-17訂立勞動合同時薪水約定不明確如何處理
2021-02-10人身保險與財產保險之間存在什么不同嗎
2020-11-19人身保險合同立法中亟待完善的幾個問題(二)
2021-02-16保險賠償糾紛多,如何有效的解決保險賠償糾紛
2021-02-10交通事故發生后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0-11-26雇主侵占雇員保險金 不當得利被判返還
2021-03-04荒山承包有哪些相關政策
2020-12-25土地轉讓的注意事項有哪些的
2020-12-09調整承包地的情形,條件和程序是什么
2021-01-28農機合作社給土地流轉的好處有哪些
2021-03-10禁養區拆遷不給補償怎么辦
2021-03-24地鐵拆遷補償不合理怎么辦
2020-12-18簽了協議但一直沒拿到拆遷補償,村民沒有搬走便是釘子戶了嗎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