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組織與工作規則》(勞發〔1993〕301號)第14條至第17條規定,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調解程序一般為:(1)申請和受理。勞動爭議發生后,當事人不愿協商或者協商不成,自愿選擇調解的,應當及時提出申請。調解委員會收到調解申請后,應當審查調解申請是否符合受理條件和范圍。經審查決定接受的,應當與對方協商。另一方愿意調解的,應當口頭或者書面通知雙方調解的地點和要求;另一方不愿調解的,應當做好記錄,并在三日內書面通知申請人。不予受理的,應當向申請人說明理由,調解委員會應當自收到勞動爭議調解申請之日起四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調解委員會不能決定是否受理的,由調解委員會主任決定是否受理。(2) 調查和核實。對決定受理的案件,調解委員會應當及時指定調解人對爭議事項進行全面調查核實。調查應當記錄,并由調查人員簽名或者蓋章。調查一般包括:① 查明案件的基本事實:雙方爭議的原因、過程、焦點及相關人員和情況。② 掌握勞動法律法規的規定和勞動合同中與爭議事項有關的規定,明確雙方責任,制定調解方案和調解意見。(3) 調解。對于更復雜的案件,調解委員會主任應主持爭議雙方參加的調解會議(如果爭議中有三名以上的雇員,并且有共同的上訴理由,則應選舉一名代表參加調解活動)。有關單位和個人可以參加調解會議,協助調解;對于簡單糾紛,調解委員會可以指定一至兩名調解成員進行調解。通常,調解會議的議程是:① 會議記錄員向會議主持人報告與會者的情況;② 主持人宣布會議開始。然后,會議主席宣布了申請調解的爭議事項、會議紀律和各方應持的態度;③ 聽取雙方對爭議的陳述和意見,進一步核實事實;④ . 調查人員應當公布核實的情況和調解意見,征求雙方意見;⑤ 督促雙方根據事實、法律和勞動合同,通過協商達成協議。無論是否達成協議,均應記錄并經雙方核實后簽字。(4) 準備調解協議或調解意見。調解達成協議的,應當訂立調解協議,雙方應當自覺履行。協議書應當載明爭議雙方當事人的姓名(單位、法定代表人)、職務、爭議事項、調解結果以及其他需要說明的事項,由調解委員會主席(簡單爭議的,由調解委員會)和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并加蓋調解委員會印章。調解協議一式三份(爭議各方各執一份,調解委員會執一份)。調解不成的,應當做好記錄,并在調解意見中說明情況。調解意見應當載明當事人的姓名(單位、法定代表人)、年齡、性別、職務、爭議事實、調解不成的原因以及調解委員會的意見;調解意見書由調解委員會主任簽字蓋章,并由調解委員會蓋章。調解意見一式三份(爭議雙方各執一份,調解委員會各執一份),及時送達當事人,并通知當事人在規定期限內向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院撤訴后能否再起訴
2021-01-04醫療糾紛的賠償標準
2021-02-14勞動監察大隊受理范圍
2021-02-27福州律師收費標準
2021-02-19第三方支付實現原理是怎樣的
2020-11-12雙倍退回定金合同還需要履行嗎
2020-12-20假合同章的合同生效嗎
2020-11-13發生交通事故,警察怎樣劃分責任歸屬
2020-12-21房貸新政下毀約能否要回購房定金
2020-12-17五保戶誰贍養誰繼承嗎
2021-01-19醉駕撞車不賠償怎么辦
2021-02-21專利申請書范文應該怎么寫
2021-02-10政府回購房贈與他人需要哪些材料
2021-01-14離職單位扣除招錄費用合法嗎
2021-01-31調崗原因怎么寫
2021-03-01人身意外險賠償給誰
2020-12-22保險合同生效的含義具體是怎樣的
2020-12-28陳某訴一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0-11-22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一條有什么內容
2021-02-24保險受益權相關法律問題探析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