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口頭上與合同的交付日期不一致,以書面合同為準。房屋買賣合同是民事法律行為,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合同當事人必須具備主體資格。房屋買賣雙方均有資格依法行使權利,承擔義務。
(1)一般主體要求。根據民法通則,房屋買賣雙方均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房屋買賣行為復雜,涉及的標的物較多。法律一般禁止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參與,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無效,除非事先得到法定代理人的批準或事后得到法定代理人的批準
(2)特殊主題要求。為了維護房屋交易秩序,現行法律和政策對房屋交易當事人設定了一定的條件和限制,必須符合具體要求。在目前的商品房銷售中,房地產開發企業作為房屋的出賣人,必須具有法人營業執照、資格證書、土地使用權證書、土地使用許可證、規劃許可證和建設許可證。商品房預售,除具備上述條件外,預售方還應當持有預售許可證,并確定建設進度和交付日期。商品房出賣人違反上述規定的,視為不具備簽訂房屋買賣合同的主體資格,該合同無效,并賠償買受人因此遭受的損失。此外,只有政府確認的城鎮低收入家庭符合主體資格并有權購買保障性住房,只有本單位員工符合主體資格并有權購買自理公共住房,只有機關等機構,學校和部隊符合主體資格,經批準有權購買城市私人住房
2。房屋買賣雙方應當表達真實意思。根據現行法律法規和相關司法解釋,民事法律行為應當是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的結果。只有在自愿平等的基礎上,房屋買賣才能真正實現雙方的利益。因此,因欺詐、脅迫、乘人之危、無權代理、以法律形式掩蓋違法目的,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房屋買賣合同不是買賣當事人的真實意思,原則上無效。因重大誤解和明顯不公平而簽訂的房屋買賣協議,也是可以變更或撤銷的民事行為。無效或者解除的房屋買賣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有權不履行。房屋買賣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法律效力的,其他部分繼續有效。房屋買賣不得違反政策、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共利益。房屋買賣應當遵守房地產政策,遵守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不得違反社會公德。否則,房屋買賣無效。例如,在房屋銷售活動中,中國的法律法規明確規定,房屋買賣雙方不得買賣土地,不得隱瞞房屋買賣價格,不得偷稅漏稅,不得買賣已拆遷房屋,關于律霸,你不妨咨詢我們的律師。com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抵押聲明是否證明抵押擔保成立
2021-02-19退伍軍人跟沒當過兵的人犯法怎樣判刑
2020-11-21離婚后女兒歸我,可以不讓男方看望嗎
2021-03-20法律規定離婚證據與婚外情證據有哪些
2021-03-07冷暴力算家庭暴力嗎
2021-03-05婚外生子需承擔的法律責任是什么
2021-01-30斷絕父子關系能分家產嗎
2021-01-11因公殉職撫恤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10置業顧問收客戶錢違法嗎
2020-11-24辭退老員工屬于非法辭退嗎
2021-03-22辭職以后怎么辦理居住證
2021-03-18勞動糾紛處理的方式有哪些
2020-12-04辭退發工資嗎
2021-02-28壽險投保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22壽險理賠有哪些流程
2021-03-17私家車投保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情
2021-02-24商業車險訂過了退保是否可以
2021-02-04推進人身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
2021-03-15保險法一般是調整哪兩方面的關系
2020-12-07自然災害車受損強保會賠嗎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