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口頭上與合同的交付日期不一致,以書面合同為準。房屋買賣合同是民事法律行為,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合同當事人必須具備主體資格。房屋買賣雙方均有資格依法行使權利,承擔義務。
(1)一般主體要求。根據民法通則,房屋買賣雙方均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房屋買賣行為復雜,涉及的標的物較多。法律一般禁止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參與,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無效,除非事先得到法定代理人的批準或事后得到法定代理人的批準
(2)特殊主題要求。為了維護房屋交易秩序,現行法律和政策對房屋交易當事人設定了一定的條件和限制,必須符合具體要求。在目前的商品房銷售中,房地產開發企業作為房屋的出賣人,必須具有法人營業執照、資格證書、土地使用權證書、土地使用許可證、規劃許可證和建設許可證。商品房預售,除具備上述條件外,預售方還應當持有預售許可證,并確定建設進度和交付日期。商品房出賣人違反上述規定的,視為不具備簽訂房屋買賣合同的主體資格,該合同無效,并賠償買受人因此遭受的損失。此外,只有政府確認的城鎮低收入家庭符合主體資格并有權購買保障性住房,只有本單位員工符合主體資格并有權購買自理公共住房,只有機關等機構,學校和部隊符合主體資格,經批準有權購買城市私人住房
2。房屋買賣雙方應當表達真實意思。根據現行法律法規和相關司法解釋,民事法律行為應當是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的結果。只有在自愿平等的基礎上,房屋買賣才能真正實現雙方的利益。因此,因欺詐、脅迫、乘人之危、無權代理、以法律形式掩蓋違法目的,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房屋買賣合同不是買賣當事人的真實意思,原則上無效。因重大誤解和明顯不公平而簽訂的房屋買賣協議,也是可以變更或撤銷的民事行為。無效或者解除的房屋買賣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有權不履行。房屋買賣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法律效力的,其他部分繼續有效。房屋買賣不得違反政策、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共利益。房屋買賣應當遵守房地產政策,遵守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不得違反社會公德。否則,房屋買賣無效。例如,在房屋銷售活動中,中國的法律法規明確規定,房屋買賣雙方不得買賣土地,不得隱瞞房屋買賣價格,不得偷稅漏稅,不得買賣已拆遷房屋,關于律霸,你不妨咨詢我們的律師。com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案件無罪辯護流程
2021-03-17數罪并罰最高多少年
2021-02-24什么是公司破產程序終結
2021-01-11什么是家庭冷暴力,遭到冷暴力該如何處理
2020-12-31崗位調動了合同要重新簽訂嗎
2021-03-12被動物咬了該如何維權
2020-12-10被保險人自殺,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0-11-10比例再保險經營方面的條款有什么
2021-03-07人身保險合同理賠起訴狀怎么寫
2021-03-11對內資保險公司誠信問題的深層思考
2021-03-09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有哪些監督管理要求
2021-02-08寧波正式實施商業車險二次費改
2021-03-03交警隊和保險公司對事故認定不一樣怎么辦
2021-03-09預定死亡率 Expected mortality
2021-01-04承包土地轉包合法有效嗎
2021-03-25土地出讓算土地使用權嗎
2021-01-04土地流轉后,土地補償款該歸誰
2021-03-20拆遷住改非補償款歸房主還是經營者
2021-02-08回遷房和拆遷安置補償協議中的面積不一致怎么辦
2021-03-16腹中胎兒可以享受征地拆遷補償嗎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