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
為了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利益,加強海關監督管理,促進對外經濟貿易和科技文化交往,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特制定本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是國家的進出關境(以下簡稱進出境)監督管理機關。海關依照本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監管進出境的運輸工具、貨物、行李物品、郵遞物品和其他物品(以下簡稱進出境運輸工具、貨物、物品),征收關稅和其他稅、費,查緝走私,并編制海關統計和辦理其他海關業務。
第三條
國務院設立海關總署,統一管理全國海關。
國家在對外開放的口岸和海關監管業務集中的地點設立海關。海關的隸屬關系,不受行政區劃的限制。
海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向海關總署負責。
第四條
國家在海關總署設立專門偵查走私犯罪的公安機構,配備專職緝私警察,負責對其管轄的走私犯罪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
海關偵查走私犯罪公安機構履行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職責,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辦理。
海關偵查走私犯罪公安機構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可以設立分支機構。各分支機構辦理其管轄的走私犯罪案件,應當依法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檢察院移送起訴。
地方各級公安機關應當配合海關偵查走私犯罪公安機構依法履行職責。
第五條
國家實行聯合緝私、統一處理、綜合治理的緝私體制。海關負責組織、協調、管理查緝走私工作。有關規定由國務院另行制定。
各有關行政執法部門查獲的走私案件,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移送海關依法處理;涉嫌犯罪的,應當移送海關偵查走私犯罪公安機構、地方公安機關依據案件管轄分工和法定程序辦理。
第六條
海關可以行使下列權力:
(一)檢查進出境運輸工具,查驗進出境貨物、物品;對違反本法或者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可以扣留。
(二)查閱進出境人員的證件;查問違反本法或者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嫌疑人,調查其違法行為。
(三)查閱、復制與進出境運輸工具、貨物、物品有關的合同、發票、帳冊、單據、記錄、文件、業務函電、錄音錄像制品和其他資料;對其中與違反本法或者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進出境運輸工具、貨物、物品有牽連的,可以扣留。
(四)在海關監管區和海關附近沿海沿邊規定地區,檢查有走私嫌疑的運輸工具和有藏匿走私貨物、物品嫌疑的場所,檢查走私嫌疑人的身體;對有走私嫌疑的運輸工具、貨物、物品和走私犯罪嫌疑人,經直屬海關關長或者其授權的隸屬海關關長批準,可以扣留;對走私犯罪嫌疑人,扣留時間不超過二十四小時,在特殊情況下可以延長至四十八小時。
在海關監管區和海關附近沿海沿邊規定地區以外,海關在調查走私案件時,對有走私嫌疑的運輸工具和除公民住處以外的有藏匿走私貨物、物品嫌疑的場所,經直屬海關關長或者其授權的隸屬海關關長批準,可以進行檢查,有關當事人應當到場;當事人未到場的,在有見證人在場的情況下,可以徑行檢查;對其中有證據證明有走私嫌疑的運輸工具、貨物、物品,可以扣留。
海關附近沿海沿邊規定地區的范圍,由海關總署和國務院公安部門會同有關省級人民政府確定。
(五)在調查走私案件時,經直屬海關關長或者其授權的隸屬海關關長批準,可以查詢案件涉嫌單位和涉嫌人員在金融機構、郵政企業的存款、匯款。
(六)進出境運輸工具或者個人違抗海關監管逃逸的,海關可以連續追至海關監管區和海關附近沿海沿邊規定地區以外,將其帶回處理。
(七)海關為履行職責,可以配備武器。海關工作人員佩帶和使用武器的規則,由海關總署會同國務院公安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準。
(八)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由海關行使的其他權力。
第七條
各地方、各部門應當支持海關依法行使職權,不得非法干預海關的執法活動。
第八條
進出境運輸工具、貨物、物品,必須通過設立海關的地點進境或者出境。在特殊情況下,需要經過未設立海關的地點臨時進境或者出境的,必須經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機關批準,并依照本法規定辦理海關手續。
第九條
進出口貨物,除另有規定的外,可以由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自行辦理報關納稅手續,也可以由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委托海關準予注冊登記的報關企業辦理報關納稅手續。
進出境物品的所有人可以自行辦理報關納稅手續,也可以委托他人辦理報關納稅手續。
第十條
報關企業接受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的委托,以委托人的名義辦理報關手續的,應當向海關提交由委托人簽署的授權委托書,遵守本法對委托人的各項規定。
報關企業接受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的委托,以自己的名義辦理報關手續的,應當承擔與收發貨人相同的法律責任。
委托人委托報關企業辦理報關手續的,應當向報關企業提供所委托報關事項的真實情況;報關企業接受委托人的委托辦理報關手續的,應當對委托人所提供情況的真實性進行合理審查。
第十一條
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報關企業辦理報關手續,必須依法經海關注冊登記。未依法經海關注冊登記,不得從事報關業務。
報關企業和報關人員不得非法代理他人報關,或者超出其業務范圍進行報關活動。
第十二條
海關依法執行職務,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回答詢問,并予以配合,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撓。
海關執行職務受到暴力抗拒時,執行有關任務的公安機關和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應當予以協助。
第十三條
海關建立對違反本法規定逃避海關監管行為的舉報制度。
任何單位和個人均有權對違反本法規定逃避海關監管的行為進行舉報。
海關對舉報或者協助查獲違反本法案件的有功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精神的或者物質的獎勵。
海關應當為舉報人保密。
法律修訂
1987年1月22日
1987年1月2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1987年1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五十一號公布,自1987年7月1日起施行。
2000年7月8日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的決定》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于通過,現予公布,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2013年6月29日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作出修改,將第二十八條第二款修改為:“海關在特殊情況下對進出口貨物予以免驗,具體辦法由海關總署制定?!?/p>
《條例》與海關法、行政處罰法關系
在法律位階上
法律位階是確立(法律)規范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一項重要的法律制度。從理論上而言,國家如只存在一個立法主體,或者說所有的法律規范都來源于一個立法主體,則不會存在法律位階的概念與等級。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立法主體出現多元化,“法出多門”導致諸如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等級以及在法律適用中如何合理解決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法律位階制度隨之應運而生,并且已成為用以說明法律體系中不同法律規范之間相互關系的不可或缺的分析工具。進而言之,在我國現行“一元、兩級、多層次”的立法體制結構體系中,“立法主體”呈多元化的局面,因國家的法律規范體系并不是在同一水平面上并立的諸規范體系,而是由不同層次,不同等級的規范組成的統一體。勢必需要確立:高位階的法律規范決定低位階法律規范的效力,低位階法律規范的效力來源于高位階法律規范的規定,是對高位階法律規范的展開與適用的制度與原則。誠如立法法針對我國成文法的效力等級所確立的原則: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規都不與之相抵觸。法律的效力要高于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簡而言之,即上位法優于下位法之原則。
從我國法律體系當中的成文法淵源的角度出發,《條例》為法律淵源當中的行政法規,海關法和行政處罰法為狹義上的法律,據立法法所確立的上位法優于下位法之原則,海關法和行政處罰法要優于《條例》,換而言之,在法律位階上,海關法和行政處罰法的法律位階在層次上要高于《條例》,而海關法與行政處罰法在法律位階的效力等級上位同一級別,不存在孰先孰后之分。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講解的“我國所制定的海關法相關內容”。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帶動了各國的經濟往來,和文化交流。經濟往來就會產生貨物的交換,因此就會有貨物出境的時候,所以我國法律就設定了相關的海關法,這樣就可以有條理的進出口了。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請上律霸網進行專業的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帳追收的特點是什么
2021-01-04外賣送餐員發生交通事故能認定工傷嗎
2021-01-28內地居民結婚要帶什么材料
2020-12-19以限制離婚自由為條件的協議為什么無效
2021-01-18民法宣告失蹤的前提是什么
2021-01-25在執行協議上確實還不上債怎么辦
2020-12-09交通事故調解書范本
2021-02-23入職協議書要一式兩份嗎
2020-12-16私人之間房產抵押如何處理
2021-02-20私有房向機關等出租或出售的規定
2020-12-28有買賣合同是否可以領取房產證
2021-02-25履行勞動合同的原則
2020-11-15什么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021-03-15辭職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0-12-22人身意外險賠償給誰
2020-12-22達到人身意外傷害標準的應該滿足哪些要件
2021-01-22保險合同的體現形式有哪些
2020-11-22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管轄問題
2021-02-23導游人士購買保險全方位攻略
2021-03-07五種情況!自駕出險不理賠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