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以要求停止專利侵害的情況是什么
對于停止侵害這種民事責任形式而言,其構成要件只有一條,那就是:行為人違反法律實施了侵害專利權的行為,而且該行為仍在繼續。
二、侵害專利權的條件
所謂侵害專利權的行為,根據我國專利法第五十七條規定,是指在專利權有效期內,行為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以營利為目的實施他人專利的行為。可見,侵害專利權的行為應滿足以下條件:
1、侵害對象是有效專利
專利權作為一種依法取得的獨占實施權,只在特定時間、特定地域內受法律保護。專利權期限界滿的技術或者雖然期限未到,但專利權人拒交專利費而放棄的專利技術,都不受法律保護。獲得中國專利的技術,被他人拿到外國去實施,也不會構成侵權。
2、侵害行為的目的是營利
出于個人愛好或研究需要使用有關專利的行為,不是以生產經營為目的,不屬于侵犯專利權的行為。專利法做出這種規定的原因在于,不以營利為目的地使用專利,不可能與專利權人形成市場上的競爭,不會對專利權人的經濟利益造成影響。發明創造人申請專利權的著眼點在于專利技術的物質回報,個人使用并不是為了工業目的,無損于專利權人經濟收入,自然無需承擔專利侵權責任。
3、實施了違反法律的侵害行為
專利法一方面明確規定了權利人的權利內容和范圍,另一方面,又以列舉的方式明確規定了侵害專利行為的樣態、種類。實踐中侵害行為既有直接侵權行為,也有間接侵權行為。
專利權是一種排他性的權利。沒有經過專利權人的許可,任何人都不能擅自實施專利。但為了維護公眾的利益和防止專利權人濫用專利權,各國專利法都規定了一些不視為侵權行為的例外。
凡是行為人實施了侵害行為,又不屬于侵權例外的,無論行為人是否是主觀故意,是否給權利人造成了實際損害,一律要承擔停止侵害的民事責任。這種責任形式在專利侵權制度中的作用和意義相比于賠償損失等,絕不可同日而語。傳統的侵權責任理論認為侵權責任就是損害賠償,但在權利客體為無形物的知識產權領域中,這種觀念必須改變。被侵權人到司法機關起訴侵權人,決不僅僅要求損害賠償。他們會首先要求司法機關認定自己是權利所有人,要求對方停止侵害活動。世貿組織trips協議的執法部分,對損失補償的具體規定并不多,卻用了大量條款對停止侵權生產、停止侵權銷售等,作了具體的規定。它要求各成員著眼的侵權責任重點也就不言而喻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單位不給繳納社保,勞動仲裁后怎么補償
2021-02-26成立公司錢可以取出嗎
2020-12-02交通肇事與交通肇事罪有什么區別
2020-11-20經濟賠償金有上限嗎
2020-11-22信用卡逾期多久會被終止合同
2021-01-01房產中的公攤面積怎么算
2020-12-14民間借貸房屋抵押必須辦理抵押擔保手續嗎
2021-02-15出售民間偏方治病出售民間偏方都構成銷售假藥罪嗎
2020-11-15民事訴訟法對于公益訴訟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13崗位調動了合同要重新簽訂嗎
2021-03-12國企可以被私企接收改制嗎
2020-12-31用人單位是否可以單方變更工作崗位
2021-02-04公益崗糾紛是否勞動爭議
2021-01-10人壽保險公司的責任是什么,人壽保險合同有哪些內容
2020-12-13保險合同的法律特征有哪些
2020-12-31人身保險合同的效力問題
2020-11-26財產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時的相關事項有哪些
2020-12-22撞傷牙齒鑲牙在意外傷害險的理賠范圍呢嗎
2020-12-22保險合同的關系人
2021-01-10房屋在拆遷范圍內,就一定會拆遷嗎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