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惡意談判,一般是指一方當事人在無意與對方達成協議的情況下,開始或繼續進行談判。如果一方當事人以惡意進行談判,或惡意終止談判,則該方當事人應對因此給另一方當事人所造成的損失承擔締約過失責任。締約過失的情況主要有:
一、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所謂“假借”就是根本沒有與對方訂立合同的目的,與對人進行談判只是個借口,目的是損害對方或者第三人的利益,惡意地與對方進行合同談判。如:甲知道乙有轉讓餐館的意圖,甲并不想購買該餐館,但為了阻止乙將餐館賣給競爭對手丙,卻假意與乙進行了長時間的談判。當丙買了另一家餐館后,甲中斷了談判。后來乙以比丙出價更低的價格將餐館轉讓了。乙的損失是兩種價格的差價。
二、在訂立合同中隱瞞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在訂立合同的過程中,一方當事人已知悉了與合同有關的重要情況,知道合同是成立不了的,但不告訴對方,在無意與對方達成協議的情況下,繼續與對方進行談判,給對方造成損失,應當予以賠償。有一例可以說明這個問題:甲為推銷乙生產的特種設備,正與乙進行談判。甲了解到乙將不可能從政府的主管部門取得必要的出口許可證,而這正是甲向乙付款的先決條件。但甲不告知乙這一事實,且最后簽訂了合同,該合同由于沒有取得許可證不可能生效。甲要承擔在了解情況后乙所發生的一切費用。
三、其他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當事人按照誠實信用的原則進行談判,有談成的,有談不成的,都不足為奇,中途停止談判也是正常的。但是,如果當事人違背誠實信用的原則終止談判,就是不正常的,如果損害對方當事人的利益則要承擔締約過失的責任,賠償損失。比如,甲向乙保證,如果乙努力取得經驗并準備投資15萬美元,則向乙授予專營許可。此后的兩年間,乙為訂立該合同作了大量工作,且一直深信將會得到甲的專營許可。當訂立協議的一切準備工作就緒時,甲通知乙必須投資更多的金額。乙有權拒絕這一要求,同時也有權要求甲補償其為準備訂立合同所發生的費用。
負有締約過失責任的當事人,應當賠償受損害的當事人。賠償應當以受損害的當事人的損失為限。這個損失包括直接利益的減少,如談判中發生的費用,還應當包括受損害的當事人因此失去的與第三人訂立合同的機會的損失。如在餐館的例子中要賠償差價。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打能構成輕傷嗎?
2020-11-15漲工資不兌現怎么維權
2021-03-01交通事故碰到人如何處理
2021-02-28中止父母對子女的探望權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5打官司贏了訴訟費怎么退呢
2020-11-22未取得產權的集資房離婚怎么分
2020-11-20預約合同的基本規則是怎樣的
2021-02-23產假辭退我違法嗎
2021-02-17學歷造假公司可解除勞動合同嗎
2020-11-24法院仲裁派遣工資流程是什么
2021-01-01公司員工購買人身意外保險相關事宜
2020-11-29保險合同確認書后幾日填回執
2021-01-05保單現金價值指的是什么意思
2020-11-13拼車可能涉及到哪些保險
2021-03-20買車險要注意哪些誤區
2020-11-11在房子上刮下來一板磚把車砸了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18福建臺風來襲汽車被水淹了保險賠嗎
2020-12-10騙保的民事后果
2021-01-13不可不知的保險術語
2021-03-15房屋建筑施工承包合同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