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合伙存在的理由
第一、法人具有獨立的民事主體資格,故有權獨立決定自己的生產經營活動,包括根據生產經營需要處分、使用自己的財產。對外轉投資是法人生產經營活動重要組成部分,法人參加合伙,是法人基于自己的意志和利益,以所有者或經營者的身份使用、處分自己的財產的民事法律行為,既然確認法人的獨立民事主體地位,就應當承認法人處分自己財產的權利能力,就應當允許法人基于自身的需要選擇不同的投資方式組成不同的市場主體,這也是企業經營權內在要求的外在體現。法人投資設立公司和設立合伙本質并無實質差別,《公司法》允許公司通過轉投資設立公司,那么同樣也允許公司通過轉投資加入合伙。法人(公司)以其擁有的獨立財產加入合伙,形成共有關系,法人在合伙財產中的應有份額仍是法人財產的組成部分,法人本身財產并未因其加入合伙而減少。當然,公司加入合伙,要受《公司法》有關轉投資數額的限制,但是這種轉投資量上的限制不能改變公司加入合伙的質的規定性。
第二、公司加入合伙,以其全部財產對合伙債務承擔無限責任,這與公司應承擔的有限責任并不矛盾。這里,我們首先應當弄清有限責任和無限責任的確切含義。長期以來,人們形成了一種普遍的觀念:“合伙的責任是無限的,公司的責任是有限的”,其實,這種觀念并不準確。法人責任制度中的有限責任和無限責任,是特指企業成員對企業債務承擔財產責任范圍的有限與無限,而非指企業本身的責任。任何企業或者其他組織對其自身的債務,都應盡其所有承擔全部責任,不存在責任的有限與無限問題,責任的有限與無限,只能是企業成員責任的有限與無限,企業成員承擔企業債務的根據在于其作為企業成員的法律地位,而限定企業成員責任范圍的理由在于
債務并非企業成員個人的債務,而是企業的債務,企業成員的財產無非分為出資于企業的財產和企業成員個人的財產,責任有限與無限的分界線正在于企業成員的出資,以出資額為限即為有限責任,超越出資額的即為無限責任。[8](P74)公司加入合伙,它就不僅以其對合伙的出資為限承擔責任,而是以其所擁有的全部公司財產承擔責任,這對公司債務清償責任并沒有影響,因為
公司作為合伙人用來承擔合伙債務的財產和公司的全部財產在總量上是完全相等的,易言之,公司加入合伙所負的財產責任同公司不加入合伙而直接從事經營活動所承擔的財產責任在數量上是完全一致的,根本不會危及股東的利益,股東更不會因公司加入合伙而承擔無限責任,因為法人(公司)與法人成員(公司股東)雙方對外并沒有權利義務的牽涉,他們是彼此獨立的兩個主體,股東認繳出資后,便失去了對出資的所有權而只享有股權,該出資成為公司獨立財產,由公司支配,股東只享有到期收取利潤的權利,即使公司破產,股東也僅以出資為限承擔有限責任。公司加入合伙以后,須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規定表明公司不僅以出資,而且以公司所有或經營的全部財產作為清償債務的保證,但公司的債務清償責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轉化為公司成員的責任,法人加入合伙只會以法人所擁有的全部財產負無限清償責任,不會涉及到公司成員出資額以外的財產,所以,不能得出公司加入合伙后,公司股東由承擔有限責任變為承擔無限責任的結論。
第三,有的學者認為法人加入合伙會使法人母體受到限制,因而主張禁止法人合伙,我們認為,一個公司參加任何形式的企業聯合都會削弱該公司董事會對公司的控制能力,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這并不能成為禁止法人加入合伙的正當理由,因為公司如果擔心其加入合伙會因此削弱其董事會對公司的控制能力,那么它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意志自由決定不加入合伙,恰恰相反,一公司加入合伙,正是其根據自己的意志和利益而作出選擇的結果。[9](P150)如果以此作為禁止法人加入合伙的正當理由,那么就不會存在任何形式的企業聯合。
第四,許多學者擔心,允許法人與個人組成合伙,如果法人的廠長、經理與個人合伙人通謀,轉移國有資產,會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因此主張禁止法人合伙。應當說,這種擔心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能成為禁止法人參加合伙的根據。法人與個人組成合伙后,全部出資財產形成了共同共有關系,這種共同共有關系決定了合伙人在合伙企業進行財產清算以前無權請求分割合伙財產,非經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合伙人也不能轉讓、處分合伙財產。合伙財產在合伙關系存續期的這種穩定性,有效地防止了國有資產的流失,而且,為了有效地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我國應當通過國有資產立法來規范、調整國有企業與公民組成合伙的問題。
第五,至于禁止事業法人成為合伙人,有學者認為,事業法人成為經營性的合伙人,是與其目的是相違背的,但有學者亦認為,無論是事業法人還是企業法人都是平等的民事主體,在進入與退出市場方面都享有平等的權利,事業法人完全可以同企業法人一樣進入市場參與交換和分配,并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參加合伙是事業法人行使自己的民事權利,如果限制其成為合伙人,終將人為地制造各種主體地位的不平等,從社會生活的實踐看,事業法人組成合伙的事例,屢見不鮮,最為典型的就是科工貿一條龍開發、研制新產品的產業形式,高校、科研機構利用自己開發掌握的高新科學技術同擁有雄厚資金的企業組成合伙,高校、科研機構負責提供高新技術和新產品的開發、研制,企業提供開發、研制新產品所需的資金并負責新產品的銷售,雙方各取所長,盈虧共擔,這種優勢互補的合作方式不僅充分實現了資源的最優配置,而且也是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最有效的途徑。這種形式的合伙在社會經濟領域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因此,禁止事業法人合伙,在實踐中也是無益的。作者認為允許事業法人成為合伙人就我國目前現狀而言似更有益。
事實上,法人合伙是普遍為許多國家法律所接受的,在德國,普通商事合伙的合伙人并不局限于自然人,諸如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這樣的法人,以及其他普通商事合伙或有限合伙都可以成為普通商事合伙的合伙人;[10](P268)在法國,通過注冊取得商人身份的自然人,合伙法人都可以成為合伙成員;在美國,法律明確規定法人可以成為合伙人。美國《標準公司法》第4條第16款規定,公司可以“充當任何合伙人,成員、合作者或者經理”。美國《統一合伙法》第6條規定,合伙是兩人或兩人以上作為共有人,以營利為目的而從事經營的組合”,該法第2條對“人”的所作的解釋是:“人,包括個人、合伙、公司及其他組合”。在美國各州的實務上,在設立有限合伙時,為了減輕普通合伙人的責任,有限合伙往往利用公司的方式擔任普通合伙人因為公司僅以其全部資產承擔債務責任,而公司的資產一旦完全用來支付合伙的債務之后,即使合伙債權人沒有能夠得到全部清償,一般合伙人(即普通合伙人)仍然不需要負責任。[11](P231)實際上,就全世界范圍而言,只有我國臺灣地區和日本公司法禁止法人合伙,其法律限制公司充當合伙人的理由,一般認為是合伙人負無限責任,公司充當合伙人之后,一旦合伙經營不善,公司必將受制于全體合伙人,結果公司失去作為法人的獨立性,使董事會喪失對公司的控制力。[12](P117)其實,正如上面我們所分析的,這些理由都是很牽強的,不禁止法人合伙才是合伙法人的趨勢。
就我國實際情況而言,我國現行法律政策也是允許法人成為合伙人的。《民法通則》第52條明確規定法人可以組成合伙型聯營,《經濟聯合組織登記管理暫行辦法》也規定法人可以參加合伙,許多企業集團等聯合體就是典型的法人合伙。由于法人合伙在我國已經大量存在,因此,允許法人合伙比禁止法人合伙更為科學,意義更大。
首先,由于合伙具有投資方式靈活、經營管理方便的特點,它有利于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迅速根據市場變化做出選擇,快速占領市場,獲取更大的經濟利益。其次,允許法人合伙還有利于迅速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資產重組,揚長避短,發揮不同企業的各自優勢,優化組合使企業向專業化、集約化經營發展,充分實現社會資源的最優配置。總之,法人合伙在我國有其存在合理性和自身價值,我們應從法律上鼓勵、扶持法人合伙,而不應當采取禁止的方式。如果禁止法人合伙,那么我國現存的合伙型企業聯營和企業集團勢必解體或改變為合同關系,這一方面會違反公平、效率原則,造成社會資源和財產的巨大浪費;另一方面,會削弱、阻礙中國企業聯營和企業集團的作用的充分發揮。
以上便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知識,相信大家通過以上知識都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您還遇到什么較為復雜的法律問題,歡迎登陸律霸網進行律師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軍人干部的配偶條件有哪些
2020-11-25債權優先于物權的情形有什么
2021-02-15交通事故工傷怎么賠償
2020-12-20中止父母對子女的探望權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5現在房產抵押都有他項權證嗎
2021-01-05委托合同該怎么解除
2021-01-21什么是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
2021-01-26如何處理員工擅自離崗的事件
2021-03-09退休人員漲工資新政策
2021-02-18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的意義及完善建議
2020-11-22簽訂房屋保險合同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0-11-23高血壓跌倒死亡是意外嗎可以找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3-01出事后保險公司要通話記錄做什么
2021-01-06降低企業履約風險的“保險杠”
2020-12-20承包的土地被征收有補償嗎
2021-02-07第二輪土地承包時間
2020-12-31土地流轉協議要交押金合理嗎
2021-03-02拆遷補償款是否為行政賠償
2021-03-15小產權房拆遷補償應當歸誰
2020-11-24購買拆遷安置房手續如何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