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等學校的行政主體地位
一般認為,高校是事業單位法人。我國《民法通則》依據法人宗旨、任務的不同,把法人分為企業法人和非企業法人。劃分企業法人與非企業法人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是否以營利為目的,凡是以營利為目的均為企業法人,而不以營利為目的的組織則為非企業法人,如機關、事業、社團法人。我國《教育法》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營利為目的舉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我國《高等教育法》第24條規定,“設立高等學校,應當符合國家高等教育發展規劃,符合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不得以營利為目的”。國務院頒布的《社會力量辦學條例》第6條也規定,“社會力量舉辦教育機構,不得以營利為目的”。因此可見,我國高校屬于非企業法人中的事業單位法人。
作為事業單位法人的高校,其法律地位比較特殊。“一類是以權力服從為基本原則,以對學校的行政管理為主要內容的教育行政關系;另一類是以平等有償為基本原則,以財產所有和流轉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民事關系。”教育行政關系反映的是國家與教育的縱向關系,其實質是國家如何領導、組織管理教育活動。這一關系主體的權利與義務事先由法律規定,當事人沒有自由選擇的余地。政府與高校即是一種不對等的領導與服從的法律關系。政府有絕對的權威,高校則必須履行行政機關的命令。而民事法律關系則是高校與其他機關、企業、社團法人的橫向關系,其實質是當事人之間的關系是平等、自愿的,各主體之間不具有行政上的隸屬關系,高校在取得法人資格后,有權獨立行使和參與民事活動。
因此,在現實的教育法律關系中,高校可以具有兩種主體資格:當其參與行政法律關系,取得行政上的權力和承擔行政上的義務時,它就是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當其參與民事法律關系,取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時,它就是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但是,高校民事法人資格的取得,主要是高校與周邊、鄰近的環境發生關系時取得的,直接與學生之間發生的關系涉及到民事法律關系還不是很普遍。也就是說,高校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多地是一種行政法律關系。而行政法律關系的構成中,其構成主體有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所謂行政主體是指依法享有并行使國家行政權力,履行行政職責,并能獨立承擔由此產生的相應法律責任的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而行政相對人就是行政法律關系的參加者和當事人,是行政主體享有權利或承擔義務的公民、法人或組織。
依據行政主體的概念界定,要具備行政主體的資格,要么是行政機關,要么是被授權的組織或被委托的組織。因此判斷一個非行政機關的組織是否有行政主體資格的關鍵,在于它是否有法律法規的授權或者國家機關的委托而享有行政權力。一般而言,社會組織、團體、企事業組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被法律、法規授權或被行政機關委托后都能成為行政主體。當高校接受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與管理,在與教育行政機關的法律關系中,教育行政機關是行政主體,高校是行政相對人。但是,隨著角色、地位、場景等的變化,當高校管理學生時,它能否成為行政主體?
在全國首例大學生訴高校拒發“兩證”即畢業證和學位證的行政訴訟案發生后,全國行政法學會會長應*年指出:“學校尤其是國家設立的、在教育部備案的高等院校,應是國家法律法規的授權機關。”學校是教育制度的執行者、實施者,而教育制度的執行與實施,正是國家教育行政的重要內容。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生與高校不能形成平等的民事法律關系,高校與學生之間只能是行政法律關系。“高校與學生的關系不同于普通的民事主體之間平等的法律關系,而是具有管理與被管理,命令與服從等性質的行政關系。”顯然,高校行政權力的取得基于對學生的管理與被管理、命令與服從的不對等基礎之上的,是因行政管轄而產生的。同時高校行政權力的取得是同教育者的教育權緊密相連,在很多情況下,行政權力的取得是由教育權轉化而來的。
二、高校處分權的可訴性
2005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57、58條規定:“學校對學生作出開除學籍處分決定應當由校長會議研究決定。”“對學生開除學籍的處分決定書報學校所在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同時,我國《教育法》第42條規定:“受教育者有權對學校給予的處分不服,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訴,……”也就是說,高校對學生的開除學籍處分,一是學校必須報上級機關備案;二是學生如果表示不服,可以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訴。除此之外,法律上就無其它規定,沒有言及訴訟。因此,在司法實務當中,法院依據《教育法》的這一條規定,完全排除了學生對學校給予的處分尋求司法救濟的途徑。只有當申訴處理的決定仍不合理時,才允許申訴人以申訴的行政主管部門為被告,以高校為第三人提起訴訟。這一法律上的真空,即有“空白授權”之嫌。所謂“空白授權”的原則就是指“立法對本來應當由法律規定的法律構成要件甚至法律效果,授權由行政機關來規定,容易使公民的權利義務陷入不確定的狀態,也使行政權的濫用可能性增加到最大程度”。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侵權能主張精神賠償嗎
2020-11-13老年人無兒無女財產的第一繼承人是誰
2020-12-08交通事故出院發票歸誰
2021-03-03住房公積金貸款的條件有什么
2021-02-24二次固定合同到期終止怎么賠償
2020-12-12低于標準的競業限制協議是否有效
2020-11-19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0-12-10為什么要簽第三方勞務合同
2021-02-18確認勞動關系是否引起訴訟時效中斷
2021-03-10裁員補償標準怎么算
2020-11-12勞動爭議處理機關是如何處理因養老保險而引起的勞動糾紛
2020-12-07怎樣簽訂房地產保險合同
2021-03-08保險提醒、說明義務嚴格,保險人說明義務的履行標準是什么
2021-02-10學生溜出校園被車撞身亡 “校方責任保險”應否理賠?
2021-02-03吉化爆炸案理賠可能僅幾萬元 損失應由誰買單
2021-03-04小學生被踢后身亡保險是否賠付
2020-11-13保險合同期限屆滿或履行完畢是指什么
2021-03-24不計免賠特約條款如何使用
2021-02-15車禍后保險公司理賠時間
2021-03-20公眾責任險稅前扣除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