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合同成立不等于合同有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四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第四十五條規定,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從上述規定可以看出,合同成立和合同生效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合同成立是一個法律事實的判斷問題,關系到合同的存在與否;合同生效是指已經成立的合同根據法律規定在當事人之間產生一定的法律后果,它是一個法律評價問題,關系到合同能否取得法律認可的效力。合同成立主要體現當事人的意志,體現合同自由原則;合同生效則體現國家的價值判斷,反映了國家對合同關系的干預。
《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條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自貸款人提供借款時生效。這一規定顯示,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雙方達成一致并不是合同生效的充分條件,需要待出借人借出款項后合同才生效。《合同法》之所以作這樣的規定,是因為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大多為無償合同,出借人并不因此享受任何利益,如使其因承諾而背負合同義務,顯得過分嚴苛;另一方面,出借人不提供借款一般也不會給借款人造成損失。
對于自然人和不從事貸款業務的企業之間的借款合同是否適用上述規定,《合同法》并未明確,但從主體性質和合同內容來看,自然人與不從事貸款業務的企業之間的無償借款合同和自然人與自然人之間的無償借款合同,并無差別,因此,可以認為自然人和企業之間的借款合同,也適用《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條規定。
合同成立形式的法律風險及防范
企業訂立合同,一般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三種
書面形式一般指合同書、信件、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及電子郵件等有形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書面合同可以找載體證明其合同關系,對合同是否存在上一般是不會出現糾紛的。
但口頭形式成立的合同,一旦發生糾紛,對方如否認全同的存大,而企業又無其他證據證明,則很可能要承擔舉證不力的法律風險。
其他形式是一般是指行為,最高人民法院的《合同法解釋二》第二條規定:當事人未以書面形式或者口頭形式訂立合同,但從雙方從事的民事行為能夠推定雙方有訂立合同意愿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是以合同法第十條第一款中的“其他形式”訂立的合同。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合同法》第36條: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采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當事人未采用書面形式但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也是對其他形式的一種直接規定。
鑒于口頭形式與其他形式在舉證存在的困難,建議企業在簽訂合同時最好是采用書面形式。
合同成立為什么不等于合同有效?在看了文章介紹的具體內容之后,大家對于合同生效要件也清楚了,簽訂合同的時候必須要仔細看看它的內容。合同成立之后不確定它是否有效的時候要提前去了解下,這時可以來律霸網找律師幫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執法規范化建設包括哪些
2020-11-10域名侵權人不明確怎么立案
2021-01-28效力待定合同有哪些特征呢
2021-02-25結婚的法定程序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10贍養人負有哪些贍養義務?
2020-12-21打官司贏了訴訟費怎么退呢
2020-11-22對交通事故認定書不服不能提起行政訴訟
2021-01-29“試用工”應該得到勞動報酬嗎?
2021-02-02員工收到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2021-02-20夫妻關系受競業協議限制嗎
2021-01-08沒有補償的競業限制有效嗎
2020-11-22保險公司怕擔責是否可以起訴解除保險合同
2021-02-25我方全責保險會全賠嗎
2021-02-13保險公司及工作人員的禁止行為包括哪些
2020-11-24保險合同的訂立需經過哪些階段
2021-01-22黑龍江殘保金的計算方式
2021-02-09保險公司不理賠如何起訴
2021-03-14交通事故保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0-12-30集體土地征收上的房屋拆遷補償方案有幾種
2021-01-19拆遷補償時,產權置換和貨幣補償選擇哪種更好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