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應注意合同的目的性
律師在著手起草或審查合同之前,應通過電話、電子郵件,最好是面談的形式或直接參與談判,摸清當事人擬簽合同的真正目的,包括動機。實踐中,明明是加工承攬合同,有的當事人當作買賣合同處理;明明是一般合作建房合同,有的當事人當作合作開發房地產合同處理,結果導致合同名不副實。有的當事人企圖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例如,明明是企業相互借貸合同,確要搞成一份合作經營合同。
只有明確合同目的,律師才能搞清合同各方的真實意思;只有明確合同目的,律師才能確定合同的性質及合同的準確名稱;只有明確合同的目的,律師才能“規劃”合同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及違約責任;只有明確合同的目的,律師才能確保合同的有效性。
二、應注意合同的有效性
保證合同的有效性,乃律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律師要特別注意我國《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的規定和我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的規定。判斷合同有效還是無效,除了上述規定外,還要注意一些特別法的相應規定。只要不違背我國法律法規強制性和禁止性規定,合同的有效性就得到了保障。律師在起草和審查某一合同時,應特別注意相關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當中強制性和禁止性規定。關于合同有效性問題,事實上包括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合同主體是否適格,二是合同目的是否正當,三是合同內容、合同形式及程序是否合法。合同個別條款無效并不導致整個合同無效,整個合同無效并不導致合同約定的仲裁條款無效。當合同個別條款無效時,律師只需修改該個別條款;當整個合同無效時,律師就要放棄當事人提供的合同草稿,重新起草一份新的合同。
三、應注意合同的平衡性
所謂合同的平衡性是指合同一方權利與義務要相對平衡,合同雙方權利與義務要相對平衡。沒有只有權利而沒有義務的合同,一方享受了權利,就必須承擔相應的義務,權利與義務必須“匹配”,不應出現有權利主題而沒有義務主體、或有義務主體而沒有權利主體的情形,一方當事人的權利內容應與另一方當事人的義務相對應。過分強調一方的權利、忽略合同相對方的利益的合同草稿,要么得不到簽署,要么變成“顯示公平”!雖然律師是受合同一方委托,律師當然要注意委托方的利益,但若不考慮合同相對方的利益或者不注意合同的平衡性,絕對不是一個好律師!有的律師在起草合同時,還往往為合同相對方設立了諸多陷阱而沾沾自喜。殊不知,你的“聰明才智”遲早會被“發現”。要么你辛辛苦苦起草的合同草稿被改得面目全非或被“束之高閣”,要么你起草的合同雖然得到了簽署,但在履行過程中由于這些陷阱會逐步暴露而遭到合同相對方的種種刁難。最終,導致當事人的合同目的不能實現。吃虧的,還是你的當事人,甚至是你本人。“機關算盡反誤了卿卿性命”,教訓不可不吸!
四、應注意合同的可操作性
實踐中,大量合同缺乏可操作性,具體表現在:對合同各方權利的規定過于抽象原則,對合同各方的義務規定不明確不具體,或雖對各方的義務作了詳細規定但沒有違約責任條款或對此規定不清,合同雖規定了損失賠償但沒有計算依據,整個交易程序不清晰,合同用語不確切等等。“實現合同可操作性是合同得以有效利用、完成交易和實現利益均衡的具體保證”,尤其像建設工程合同、合作開發房地產合同、BOT合同諸如此類的履行周期長、影響因素多、風險大的合同,更需要對于可操作性做出更高的要求。關于合同可操作性問題,西方發達國家律師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君不見,在美國甚至我國港澳臺地區,一份“簡單”的個人房屋租賃合同,可能長達十幾頁,各方權利義務規定得清清楚楚,違約責任非常詳盡,對可能產生歧義的名詞還用一章作出“定義”,雖然讀起來有點拗口,但執行過程中不容易產生歧義、誤解和扯皮。從某種意義講,合同就是立約方對合同所涉事項的事先“規劃”和“設計”,這種規劃和設計既包括對立約各方“角色”的規劃和設計,也包括對交易程序的“規劃”和“設計”,還包括立約各方如果在履行過程中產生爭議不能達成共識一旦“訴諸法律”的“規劃”和“設計”。工程建設,如果規劃不當,設計不周,后果可以想象,同樣,合同缺乏可操作性,后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套用現代俗語解釋,合同就是立約各方制定的游戲規則,沒有詳細的規則,何談游戲?
當事人往往礙于情面,不愿意提及違約責任,或對此輕描淡寫,律師在起草和修改合同中,不能被當事人牽著鼻子走,應對當事人曉以利害,不但要規定違約責任,還得盡量詳盡,使各方違約責任與其義務相一致并落到實處。
合同用詞不能使用形容詞如“巨大的”、“重要的”、“優良的”、“好的”、“大的”、“合理的”等等,避免使用模棱兩可的詞語如“大約”、“相當”,亦不要泛指如“一切”、“全部”,簡稱必須有解釋,容易產生誤解和歧義的詞語要定義,標點符號亦不可輕視。俗話說:一字值錢金,合同文書表現尤為典型。合同用語不確切,不但使合同缺乏操作性,而且還會導致糾紛的產生,這方面案例可以說舉不勝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商標侵權行為如何處理或處罰
2021-02-21有限合伙人股東欠伙企業款算侵權嗎
2020-12-15債權人申請破產流程
2021-02-13監獄假釋以后多久出獄
2020-11-17工傷索賠程序
2021-02-14故意傷害罪的民事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27代位繼承的效力如何
2021-03-06我國繼承人的范圍如何規定
2021-03-03房產證已過戶十年現在有效嗎
2021-02-13太原市樓間距規定
2021-02-26酒駕判緩刑會解除勞動關系嗎
2021-01-22跳槽七誡 龍華勞動律師
2020-11-20如何計算加班
2021-01-03勞動糾紛一裁終局的情形
2021-03-06人壽險的理賠知識
2020-11-09車輛未按時年檢保險公司一定不用賠償嗎
2021-03-11房子失火保險賠嗎
2021-01-19海嘯損失可獲得理賠嗎
2021-02-22企業財產險怎么計算賠償金額
2021-01-22交通事故法院判決后保險公司會提起上訴嗎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