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一審開庭次數是幾次
一般的民事訴訟是只用一審就開庭一次,如果對于一審的審判結果不滿意的才會開庭第二次,也就是二審。
民事訴訟一審的流程
人民法院對起訴進行審查并決定受理案件后,審理前的準備工作包括:
1、依法發送起訴狀、答辯狀。
人民法院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向被告發送起訴狀副本;被告收到起訴狀副本后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人民法院收到答辯狀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
2、告知當事人有關訴訟權利和義務。
人民法院決定受理的案件,應當在受理案件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中告知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和義務。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主要有:委托訴訟代理人,申請回避,收集、提出證據,進行辯論,請求調解,提起上訴,申請執行,查閱或復制本案的有關材料,自行和解;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并有權提起反訴等。訴訟義務主要有:必須依法行使訴訟權利、遵守訴訟秩序,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書等。
3、依法組成合議庭。
適用第一審普通程序審理案件,應當依法組成合議庭。從開庭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到案件審結,都應當在合議庭所有成員的參與下進行,合議庭成員自始至終應對全案的審理負責,以充分發揮合議庭的作用,保證辦案質量。合議庭組成人員確定后,應當在三日內告知當事人,如果在受理、立案后就已確定了合議庭組成人員的,也可以將合議庭組成人員在受理案件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中連同當事人訴訟權利義務一并告知當事人。
4、審核訴訟材料,調查、收集必要的證據。
合議庭組成人員要認真審核訴訟材料,輪流閱卷。通過閱卷,找出雙方當事人爭議的焦點,明確下一步需要收集哪些必要的證據和需要進一步查證的內容,以便做好其他準備工作。調查收集必要的證據,這是審理前的準備工作的重要內容。應當指出,在民事案件中,進一步強調當事人的舉證責任是完全必要的。這就是說,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請求和需要證明的事實必須提供證據。在當事人舉不出證據而法院也收集不到證據的情況下,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要承擔敗訴的法律后果。但當事人舉證和法院調查、收集證據相結合,是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特點。
5、依法追加當事人。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參加訴訟,追加為當事人。這一規定說明,普通的共同訴訟不發生追加當事人的問題,只有必要的共同訴訟才能適用此條規定。追加當事人既可以由當事人提出申請,也可以由人民法院依職權主動追加。當事人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進行審查,申請無理由的,不予追加;申請有理的,應當及時書面通知被追加的當事人參加訴訟。追加的當事人可以是這一案件的共同原告,也可以是共同被告。屬于共同原告的,如果被追加的當事人放棄實體權利,不愿參加訴訟的,可不予追加;如果既不放棄實體權利,又不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列為共同原告適用缺席判決,屬于共同被告的,在接到追加當事人的通知后拒不到庭的,如果符合法律規定的拘傳條件,可以適用拘傳,不是必須到庭的被告,也可以適用缺席判決。這里要注意的是,人民法院不能依職權更換當事人。因為更換原告,涉及到原來的原告是否愿意退出訴訟,新更換的原告又是否愿意參加訴訟。尤其在多數原告的情況下,還可能發生有的愿意參加訴訟,有的不愿意參加訴訟的問題;如果更換被告,也涉及到原告是否愿意告這個被告的問題。為了尊重當事人的訴權,更好地維護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如果發生了起訴或應訴的人不符合當事人條件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不予受理,是否更換,由當事人自己決定,人民法院不應依職權主動更換。
民事訴訟一審開庭次數是幾次?民事訴訟開庭審理的時候,當事人對于庭審的次數特別的關注,可以提前了解下庭審開始結案的方法。關于民事訴訟一審開庭次數跟相關的范圍等等你存在著不懂,來律霸網與律師一對一探討找尋方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正常車禍死人要坐牢嗎
2021-01-31終止勞動合同通知書范本怎么寫
2020-12-17海洋鉆機平臺能不能向海里處置含油工業垃圾
2021-01-15婚內協議及應注意的問題
2021-03-15國有資產的拍賣程序介紹
2021-02-16根據侵權責任法能否主張被撫養人生活費
2021-01-26買賣二手房違約法院調解要多長時間
2021-02-16哪些房產案件人民法院不受理
2021-03-23電梯房地下停車位收費合理嗎
2021-02-01偽造銀行對賬單怎么量刑
2021-02-03什么是查封,對于查封法律有什么樣的規定
2020-11-11簽訂住宅購買合同的注意事項
2020-12-23訂單式購銷合同樣本
2020-11-12買地皮土地使用證是一定需要的嗎
2021-03-14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數額是多少
2021-02-11辭退發工資嗎
2021-02-28人壽保險無效的情形有哪些,人壽保險索賠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10企業為員工買人壽保險有哪些作用
2021-01-24意外險國家規定最高賠付多少
2021-01-01海洋運輸貨物有幾種保險
20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