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情形,可以延期開庭審理
(一)、民事案件中可以延期開庭審理的情況是:
1、必須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有正當理由沒有到庭的;
2、當事人臨時提出回避申請的;
3、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勘驗,或者需要補充調查的;
4、其他應當延期的情形。
(二)、刑事案件中可以延期審理的情況是:
1、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的;
2、檢察人員發現提起公訴的案件需要補充偵查,提出建議的;
3、由于申請回避而不能進行審判的。
(三)、除此之外,在刑事訴訟中,根據《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因為公訴人的建議可以延期審理的情況是:
1、發現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或者遺漏罪行、遺漏同案犯罪嫌疑人,需要補充偵查或者補充提供證據的;
2、被告人揭發他人犯罪行為或者提供重要線索,需要補充偵查進行查證的;
3、發現遺漏罪行或者遺漏同案犯罪嫌疑人,雖不需要補充偵查和補充提供證據,但需要補、追加或者變更起訴的;
4、申請人民法院通知證人、鑒定人出庭作證或者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提出意見的;
5、需要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的;
6、公訴人出示、宣讀開庭前移送人民法院的證據以外的證據,或者補充、變更起訴,需要給予被告人、辯護人必要時間進行辯護準備的;
7、被告人、辯護人向法庭出示公訴人不掌握的與定罪量刑有關的證據,需要調查核實的;
8、公訴人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證明,需要調查核實的。
二、申請延期審理申請書
申請延期審理申請書
_________人民法院:
關于_______(原告姓名或名稱)訴_________(被告姓名或名稱)……(案由)一案,貴院于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開庭審理的通知我已收到。現因……(簡要陳述請求延期審理的理由),特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二條第______項之規定,申請人民法院延期開庭審理,請貴院審查批準。
申請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
(法人或其他組織加蓋公章)
說明
根據《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遇有以下特殊情形,致使法庭審理無法按期或繼續進行時,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才可以提出延期審理申請:
(1)必須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有正當理由沒有到庭。民事訴訟中,必須到庭的當事人指能夠正確表達意志的離婚案件當事人和負有贍養、扶育、撫養義務和不到庭就無法查清案情的被告。必須到庭的其他訴訟參與人則泛指如:其不到庭就無法查清案情甚至無法進行庭審的其他訴訟參與人,如:給國家、集體或者他人造成損害的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知道案件重要情況的證人,開庭審理不可缺少的翻譯人員等。
(2)當事人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勘驗,或者需要補充調查的。法庭審理過程中,當事人找到了新的重要證人,發現了新的證據線索時,可以申請延期審理,以收集、調查新的證據,并通知新的證人到庭作證。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認為需要重新予以鑒定、勘驗,或者已有證據材料不清、不足,需要補充調查的,可以申請延期審理。
(3)其他應當延期審理的情形。這是一項概括性規定,由當事人根據具體情況,認為需要延期審理,以便準備充分的資料參加訴訟,而向人民法院提出。如一方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變更或增加訴訟請求,另一方當事人認為需針對變更或增加的訴訟請求,收集證據,作應訴準備的,可以提出延期審理申請。
上述知識就是小編對“哪些情形,可以延期開庭審理”問題進行的解答,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延期審理的情形是不相同的,民事訴訟延期審理的情形包括當事人沒有出庭、臨時提出回避申請等。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試用期是否計入勞動合同期
2021-01-09二手房押金能退押金嗎
2021-03-16軍人轉業費是共同財產嗎
2021-03-21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經營單位不可以制作什么信息
2021-03-01反擔保抵押物怎樣進行財產保險
2020-12-03抵押擔保責任屬于連帶債務嗎
2021-01-11服刑減刑通知家屬嗎
2021-03-01因一方過錯導致離婚的,夫妻共同財產如何分割
2021-01-16去拘留所探視要帶什么手續拘留所
2020-12-08房屋土地轉讓違約金怎么算
2020-12-08醫療保險長期未繳納如何賠償
2021-01-01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的義務是什么
2020-12-22員工簽保密協議公司不給保密費怎么維權
2020-12-23員工簽訂七天無工資試用期是否合法
2021-01-12公司降職降薪需要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2-13保險公司提出開業申請需要哪些材料
2020-11-12產品責任險中的被保險人有什么義務
2021-02-21保險公司監督檢查的相關規定有哪些
2021-01-23勞動爭議糾紛案件現狀及情況分析
2021-03-06吉化爆炸案理賠可能僅幾萬元 損失應由誰買單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