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審判監督程序的概念是怎樣的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5-05-05 · 128人看過

審判監督程序制度具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的審判監督程序,由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以及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效力的判決和裁定認為確有錯誤,而提起再審或申請再審的程序。狹義的審判監督程序是指司法機關為了保證法院裁判的公正,使已經發生法律效力但認為確有錯誤的判決和裁定得以糾正、從而防止適用法律和訴訟程序上的偏差,而特設的一種補救和監督的制度。從我國現行法律來看,審判監督程序包括三種,即人民法院自身的監督;由當事人申請或申訴提起的再審程序;由人民檢查院提起的抗訴而引起的再審程序,這實際上是采納了廣義的審判監督程序概念。

審判監督程序和再審程序聯系是十分密切的。一般認為,所謂再審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對已生效的裁判再次審理的程序,審判監督程序和再審程序是有區別的。[1]但依據我國法律的規定,無論是由法定的審判機關、檢查機關因行使審判監督權而引起的審判監督程序還是因當事人行使訴權而發動的審判監督程序最終的結果是要使已經生效的判決和裁定進入再審程序,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我們認為在我國法律中再審程序審判監督程序并不存在嚴格區別。

從法律上來說,法院作出的已經生效的判決和裁定具有強制性、排他性和穩定性,對法院和當事人以及其他人都具有約束力,任何人都無權改變。尤其是在二審的裁判作出后,如果已經生效,則當事人應當自覺履行判決,如果當事人不履行,則法院要強制執行判決和裁定,由于判決的執行,將涉及到財產的變賣和處分等一系列措施,第三人也會信賴以生效的判決。所以生效的判決在法律上是不能被輕易推翻的,對已經生效的判決應當充分維護其法律效力,禁止任何人隨意推翻已生效的判決,否則不僅影響到司法的權威性,而且將會損害正常的法律秩序。

然而,這并不是說,已生效的判決絕對不應當被更改。我們應當看到,在司法審判活動中,法官也可能因為自身的過失以及缺乏必要的專業知識和實物經驗而導致裁判有誤,法院也可能因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發生錯誤,以及因為審判人員違反法定程序或而作出不公的裁判。尤其是因為現階段監督機制不健全以及地方保護主義的影響,導致司法腐敗和裁判不公的現象依然嚴重存在。錯誤的裁判是客觀存在的,對此我們應當從嚴格執法、努力維護司法公正和程序正義角度考慮,需要糾正失誤的裁判,這樣才能體現貫徹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原則,才能充分體現司法忠實于法律忠實于事實的精神。如果采取“官無悔判”的封建的司法原則,對這些錯誤的裁判不予糾正,既不能體現司法的公正,也不利于當事人權利的充分保護。正是為了對已經生效的判決和裁定,因發現確有錯誤而應當予以糾正,法律設定了審判監督程序,從這個意義上說,審判監督程序也是監督制度的組成部分。

審判監督程序制度作為監督制度的組成部分,體現了對審判活動的監督的作用,但我們必須要區別審判監督程序制度與對審判活動的監督制度。所謂對審判活動的監督是一個十分廣泛的概念,它包括了眾多的主體對法院活動的監督,首先是指執政黨對法院審判活動的監督,同時可包括了國家機關、社會團體、民主黨派、新聞輿論等對法院的監督,還包括了憲法賦予公民享有的對國家機關的活動的監督。這些監督與審判監督程序制度是不同的。表現在,一方面,審判監督程序是由程序法所明確規定的監督制度,而有關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對審判活動的監督雖然也有一定的法律依據,但并不是由程序法所明確規定的,例如各級人大對法院的監督是依據憲法所規定的權限而對法院的審判活動有權監督,但這種監督并不屬于審判監督的內容,所以即使權力機關發現某個法院的裁判存在重大錯誤,也必須要求法院通過審判監督程序進行調查審理及決定是否改正其判決。另一方面,審判監督程序主要是由法院自己及通過當事人的申訴和檢察院的抗訴而發動的,審判監督的程序的進行最終取決于法院是否同意進行該程序,從這個意義上說,審判監督程序主要是法院自身的對自己的審判活動的監督。而其他的監督措施則是各個主體從外部對法院的審判活動所作的監督。

保障人民法院審判權的正確行使,必須要強化監督機制,隨著我國審判方式的改革,法官通過合議庭和獨任庭而獨立審判案件的權利的落實,法官的職責也進一步擴大,與此相適應的是對法官行使審判權的監督也必須加強,權利如果不受到監督和制約,必然會導致專斷和濫用,甚至會形成腐敗。當然,監督必須制度化法律化,在強化監督的同時,必須堅決反對對司法審判活動亂干預,個別領導干部以言代法,干預法院獨立辦案的行為,不僅不是正當的監督,而且是違法的,應當予以糾正。在各項監督措施中,審判監督程序,是一項必不可少的監督措施。

由于審判監督的對象是已經生效的判決和裁定,審判監督程序主要是針對生效的裁判確有錯誤而作出的,因此它是一種事后監督措施。有一種觀點認為,由于事后監督的范圍過于狹窄,而且是一種完全被動式的監督措施,因此應當擴大審判監督的范圍。我們認為這種看法是不妥當的,因為在法院內部對合議庭和獨任庭的裁判強化事先監督,意味著要對這些裁判實現層層把關審批以及由領導聽取匯報和作出指示,這只能強化審判過程中的行政監督機制,但并不符合審判規律也不利于保證裁判的公正。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法律常識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