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簡易程序轉普通程序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和《關于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下稱《若干規定》)第3條分別規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審理期限到期后,雙方當事人同意繼續適用簡易程序的,由本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審理期限。延長后的審理期限累計不得超過六個月。人民法院發現案情復雜,需要轉為普通程序審理的,應當在審理期限屆滿前作出裁定并將合議庭組成人員及相關事項書面通知雙方當事人。案件轉為普通程序審理的,審理期限自人民法院立案之日計算。”“當事人就適用簡易程序提出異議,人民法院認為異議成立的或人民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發現不宜適用簡易程序的應當將案件轉入普通程序審理。”
程序轉換是否需要履行手續,開庭順序如何開展,當事人異議成立的條件等未明確規定,造成程序轉換的權力通常由主審法官行使或報告庭長安排合議成員,容易導致主審法官審限意識不強,工作效率低;開庭審理時,應對新證據進行質證,不再聽取當事人對原有證據的辯解意見,甚至合議庭變成獨任審,其他合議庭成員則通過閱卷或合議時聽主審法官匯報來了解案件的事實,合議庭審理流于形式,這種做法違背了一審普通程序的規定;對當事人就適用簡易程序提出異議權不通告,提出異議不認真審查,忽略了當事人的程序選擇權。
針對上訴問題和危害,筆者建議:
一是在審判流程管理做硬性規定,印制統一的程序轉換審批表,表的內容設置當事人基本情況,案號,案由,立案時間,案情,疑難復雜情況的表現,連同案卷報庭長同意后由主管院長審批,主管院長審批后由立案庭登記備案,轉換的時間可在簡易程序開庭審理后發現案件疑難復雜,20日內由主審法官填報程序轉換審批登記表,按表中的審批程序辦理。
二是程序轉換后,按民訴法規定的法定普通一審審理順序進行,對原有的證據和新的證據舉證、質證、認證充分聽取雙方當事人的質證辯解意見,使每一位合議庭成員對案件有充分的了解,作出正確的判斷,以次來提高辦案效率。
三是尊重當事人程序選擇權,認真審查當事人異議是否成立,正確界定案件復雜、疑難的標準,盡可能不擴大不縮小,除《若干規定》第一條規定的五種情形外,應當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綜合分析認定;涉及縣級政府機關,縣領導在信訪件批示的案件;在本地區有重大影響,涉及的問題具有典型性的案件;新類型案件;涉及國家利益,社會利益或他人合法權益的案件;適用法律上具有困難的案件等情況作為當事人異議成立案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環境污染糾紛誰有舉證責任
2021-03-13醫院工傷鑒定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10惡意拖欠貨款違法嗎
2020-12-172020年交通事故認定書期限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07女職工哺乳期能變更勞動合同嗎
2021-02-25超市摔倒找不到侵權人怎么辦
2021-03-21國家允許房地產開發資質轉讓嗎
2021-02-11經濟違法會被沒收住房嗎
2021-03-11勞動補償金與賠償金分別是什么
2020-11-08保險公司追償沒財產執行怎么辦
2021-01-25機動車保險的形式
2020-11-12江蘇通州最低職工保險,職工自己需繳多少
2020-12-20車子被撞對方全責,保險公司不賠應該怎么辦
2020-12-02保險利益原則是什么
2021-01-29保險公司管理規定的內容是什么
2020-11-16論保險表見代理
2020-12-22林地的承包期限是多少年
2021-03-10土地承包經營權按照什么分配
2021-01-21土地承包對經營權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02土地轉讓契約怎么寫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