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評估報告不服可提起執行異議嗎
可以提出異議。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拍賣、變賣財產的規定》第6條規定:“當事人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對評估報告有異議的,可以在收到評估報告后十日內以書面形式向人民法院提出。當事人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有證據證明評估機構、評估人員不具備相應的評估資質或者評估程序嚴重違法而申請重新評估的,人民法院應當準許?!?/p>
一、對評估報告異議的法律規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拍賣、變賣財產的規定》(以下簡稱《拍賣規定》),財產拍賣之前必須經過評估程序,并將評估報告作為拍賣價格的重要參考依據。由于評估財產價值重大,當事人對程序規范性的關注程度高,為防止評估報告受到各種主客觀因素影響給當事人利益造成損害,司法解釋明確賦予當事人和其他利害關系人一定的救濟權利。
根據《拍賣規定》第6條規定:“當事人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對評估報告有異議的,可以在收到評估報告后10日內以書面形式向人民法院提出。當事人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有證據證明評估機構、評估人員不具備相應的評估資質或者評估程序嚴重違法而申請重新評估的,人民法院應當準許。”此項規定雖然賦予了當事人就評估、鑒定結論具有提出異議的權利,并沒有明確救濟的具體途徑和方式,在司法操作中也存在著不同的處理模式。從實踐中看,法律或者司法解釋對于評估程序規定因概括性較強而導致操作性較弱,因縝密性不足而導致漏洞遺存,因裁判尺度缺乏而導致爭議頻生,異議程序設置不明,導致對于評估程序的保護程度明顯不足,因此有必要結合目前司法實踐探索評估異議程序的建構。因評估、鑒定、拍賣等行為均為司法程序中法院委托的三方行為,且均基于法院的職權強制啟動,三種行為具有同質性,因此關于評估異議的研究及其程序建構同樣適用于鑒定、拍賣程序。
二、評估報告處理方式的爭議
目前司法實踐中關于評估報告的救濟途徑和審查范圍均存在爭議,而救濟途徑的處理方式不同決定了審查的主體、救濟程序等方面的區別。在司法實踐中,關于評估報告救濟途徑的主要爭論點在于是否將其納入執行異議。有觀點認為,除當事人等提出錯誤評估或標的物等實體權利主張的外,不可以提起執行異議。程序性救濟所針對的執行行為應不包含依附于執行行為的非法院行為,對于評估異議司法技術輔助部門進行審查,仍可以進行救濟。認為評估行為本身不屬于執行行為,民事執行工作與司法技術輔助工作已經相互獨立和分離,兩者不可混同,納入執行異議會造成被執行人惡意異議拖延執行,侵蝕民事執行的效率價值。
關于評估異議的審查范圍存在著形式審查和實質審查的爭論。形式審查的觀點認為,評估報告的正確與否由評估公司承擔責任,人民法院只須對評估報告進行形式審查即可,及評估公司評估資質、__評估范圍、評估程序等是否符合法院的委托評估要求等,至于評估結論、評估方法等實體問題,法院不應作審查。實質審查的觀點認為,法院在對評估報告的審查中,應依職權進行全面審查,既包括程序上的異議,也包括評估結論等實體上存在的問題。
筆者認為,對于評估異議應納入執行異議程序,由執行裁決部門作為審查主體,對于當事人等提出的各類評估異議,在審查范圍上既包括形式審查,也應進行實質審查。
三、評估異議應納入執行異議程序
(一)評估報告的異議的種類對于評估報告的異議指向不同,可將異議分為三類:
一是實體性異議,即案外人對評估標的主張實體權利的異議。執行程序往往遵循所謂形式化原則,在對執行標的物進行評估時,僅根據其外觀判斷權屬,難免會出現將案外人的財產作為被執行人的財產進行評估的情況。如動產的執行,人民法院往往以被執行人實際占有該標的物而判斷權屬,就很難判斷該標的物屬法律規定的系第三人所有的情形。此外,案外人對評估標的主張實體權利并不限于所有權,案外人對執行標的物享有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等用益物權,或者其對標的物占有、使用的權利因強制執行而受到妨害,或者其他足以阻止標的物交付或者讓與的權利的,均可以提出案外人異議。對于實體性異議,應屬于第三人異議的范圍,按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二條規定處理,故不存在爭議。
二是程序性異議,即對法院評估過程中執行行為所提出的異議。主要包括:評估程序啟動違法,如對人民法院應當啟動評估而沒有啟動的行為,對應當評估的財產未經評估即進行拍賣;評估機構選定違法。如當事人已對評估機構協商一致,或者當事人雙方申請通過公開招標方式確定評估機構,人民法院無法定理由不予準許的;評估程序違法。有證據證明評估機構、評估人員不具資質或評估程序嚴重違法;評估報告送達違法。
三是針對評估報告本身提起的異議。主要內容包括:認為評估報告的形式不規范,缺乏必要的形式要件;對執行依據、評估方法異議,即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認為評估機構就標的物所采用的評估方法、評估依據不當等,導致評估價值或高或低所提出的異議;對評估的對象提出的異議,認為評估的對象存在漏評、錯評事項或者超過執行依據所確定的債權范圍確定財產評估范圍,對法律禁止執行的財產進行評估等。
(二)評估報告納入執行異議的理由
對于評估程序的異議集中表現在對評估程序的異議和對評估報告本身的異議,筆者認為此兩種異議應納入執行異議,理由如下:
首先,從執行異議的程序設置上分析,委托評估屬于執行行為的輔助行為,對其提出的異議應視為對執行行為的異議。執行異議是執行中的程序性救濟,是針對執行機構積極實施的瑕疵執行行為,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違背執行程序的規定,不同意執行機構的執行處分,而消極地請求除去其效力,在執行程序中向執行法院提出異議,以期變更或撤銷所作的執行,消除程序合法性的障礙。執行異議的本質內容是執行過程中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法院的執行行為而提出的異議。當事人享有提出執行異議的權利以對抗法院違法執行行為的侵害,如果異議成立的,裁定撤銷或改正違法的執行行為。因此,執行異議的對象只能是法院的執行行為。確認一個行為是否屬于執行行為的重要標準和依據,就是該行為是否屬于法院在執行過程中依據職權作出的。雖然評估機構及其人員評估的具體原則和行為均有其自身的獨立性和規范性,但該行為是法院為了實現執行目的的需要強制啟動,評估工作是由人民法院委托給中介組織,其合法性來源于人民法院的委托,屬于受托行為,其法律效果應由作為委托方的人民法院承擔。因此,評估程序本質仍然是屬于執行工作的一個部分,是主執行行為的輔助行為,法院在執行中作出的確定評估的依據和范圍等行為屬于具體的執行行為,能夠對當事人、利害關系人的程序權利和實體權利產生影響,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有權對法院執行中涉及評估具體事宜的執行行為提出異議;當事人等對評估報告提出的異議,事實上亦屬于對執行行為的異議。
其次,當事人等對執行評估報告異議的權利明確而廣泛,僅進行形式審查難以適應工作需要。最高人民法院《拍賣規定》第6條明確給予了當事人等對評估報告提出異議的權利,其第2款關于重新委托評估的異議范圍是當事人權利的明確,而不是對異議范圍的限制。從司法實踐看,異議的范圍不僅包括評估程序、評估資質,亦包括評估內容的合法性及合理性,當事人等的訴求既可能是要求重新評估,也可能是更正報告內容;且一般而言,當事人等的異議內容均直指實體權利,這已遠遠超出形式審查的范圍。實踐中,通過要求中介組織向當事人釋明的方法,結果往往是其以報告作出程序及內容合法的理由答復當事人等,不具有中立性及權威性。
再次,人民法院對委托評估行為具有監督職能,而不是單純的委托關系。評估工作與執行工作分離的重點是委托行為的規范化,而不是對評估行為與后果的放任。評估結果的非法與不合理最終損害的是當事人的利益及人民法院的司法權威。評估在審判工作中起到專家證人的作用,而在執行工作中作為技術輔助的角色,亦只是為人民法院的執行工作提供參考依據,其合法性與合理性理應受到法院監管。通過強化當事人等對評估報告提出執行異議的角色,進而啟動法院審查程序,是對人民法院執行工作及技術輔助工作機制優化的合理途徑,而不是對執行分權機制的悖離。
最后,借鑒司法實踐中的關于鑒定、拍賣異議等處理方式。因為鑒定、評估、拍賣程序都是第三方機構受法院委托的行為,具有同質性,在處理方式上也應具有統一性。在具體處理中受法院委托的評估、鑒定結論屬于受法院委托,當事人和評估、鑒定機關之間不存在法律關系,因此評估、鑒定結論也不具有可訴性,不可以直接針對評估、鑒定機構提起訴訟。但可以賦予當事人通過執行異議救濟的權利,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公報》中發布的**龍正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景茂拍賣有限公司申請執行復議案[最高人民法院執行裁定書(2012)執復字第6號],在申請人認為拍賣程序不合法存在串通的情形下,可以提請執行異議,并且執行異議成立,人民法院依法宣布拍賣無效或者撤銷拍賣。
四、評估異議的審查方式
關于評估異議,在具體的審查方式上,可以根據情況進行書面審查、質詢或聽證的方式。
(一)書面審查
為了防止被執行人利用異議拖延執行行為,應加大對惡意異議的制裁力度。在啟動時,由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主動提出申請,且要承擔一定的舉證責任,包括對程序、評估方法、依據、范圍中所出現的有關違法情形,對評估公司、評估師資質不符合要求等要舉出相應的證據。如果認為當事人對報告所提異議不能成立的,逕行以書面通知方式予以駁回。
如果針對評估報告的異議純粹屬于執行程序形式上的問題,例如評估人不具有資質,或者案情簡單的,事實清楚、法律關系簡單、爭議不大的案件可以不召開聽證會,采取有限審查的原則,法院僅可對以上提出的程序方面和評估機構資質等方面進行書面審查。
(二)質詢
質詢的方式,即合議庭會同司法輔助部門通知評估人并組織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和評估人就評估報告有異議的內容進行詢問。該質詢主要是要求評估機構就本次評估所采用的評估方法、評估依據等的合法性、合理性作出口頭和書面的解釋,必要的話可以采取聽證的方式進行。評估機構對標的物的評估所采用的評估方法通常有三種,即市場比較法、重置成本法、收__益還原法,評估機構一般會根據擬估財產的現狀及現有的客觀條件選擇一種或二種評估方法進行評估。如采取的評估方法、評估依據不當,或評估價格明顯偏離市場,計算方法不正確,采用的案例不真實,不符合評估技術路線等問題,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還可以向評估專家委員會申請評估,在規定的期限內評估專家委員會作出維持或建議重新出具報告的意見。質詢實際上屬于評估異議的輔助手段,在爭議較大的案例中,可以組織聽證,通知評估人出庭,接受法院和當事人的異議詢問。
(三)聽證
評估異議案件涉及法院司法技術部門、執行部門、評估機構、被執行人、申請執行人以及其他利害關系人,如果異議屬實體上的問題,或案情復雜的,涉案金額通常較大的,則可通過開庭聽證的方式進行審查,以查明案件事實。以開庭聽證的方式,通過讓雙方當事人、案外異議人、評估公司在法庭上從評估依據、評估方法、評估程序、技術路線、評估結論等方面進行舉證、質證和認證,使評估異議得到全面的審查。聽證的方式在我國一些法院中也已經有所實踐。
五、關于評估異議的處理方式
(一)不停止執行原則
為確保執行效率,執行異議的提出和審查不影響案件的繼續執行,因此在異議處理期間原則上不停止執行。有觀點也認為在執行實踐中,部分被執行人為達到拖延執行、逃避執行的目的,對評估報告提出毫無原則的異議,認為對于此種情形應該不停止執行。筆者認為,評估異議具有特殊性,一般性執行行為異議不同,查封、扣押、凍結等控制性措施不停止不影響當事人的權利處分,只是暫時性影響權利的行使,但評估結束后將進行拍賣措施屬于處分性措施,為防止對當事人權利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害,執行法院可以視情形停止執行。因此對于評估報告即將進入拍賣處分行為時,可以暫停執行,必要時可以責令異議人提供確實有效的擔保。對方提供確實有效擔保申請繼續執行的,也可以繼續執行。
(二)限制重新評估
由于評估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評估結果僅僅是確定拍賣保留價的一個參考因素而不是絕對依據,在評估階段如果花費太多的時間、精力和費用,會增加當事人的負擔,且影響到執行的效率。因此,關于重新評估的問題,司法解釋并沒有采取完全放開的做法,只有在法定的事項出現的前提下當事人或其他利害關系人才可以申請重新評估,例如本案中根據《拍賣規定》第6條規定:“當事人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有證據證明評估機構、評估人員不具備相應的評估資質或者評估程序嚴重違法而申請重新評估的,人民法院應當準許。”對其直接裁定原評估報告無效,評估機構重新制作評估報告,以保護異議人的合法權益,是合法的。
對于評估報告也可以采取補正的方式,依《拍賣規定》第11條關于“人民法院應當將異議書交資產評估機構,要求該機構在10日之內作出說明或者補正”的規定作出處理;當事人等認為評估方法錯誤或評估依據不足、評估內容遺漏以及超出委托內容進行評估的,人民法院可以通知評估機構應進行復核和解釋,或者根據情況要求評估機構對評估報告作出修正,如果無法補正的應重新進行評估。
六、結語
目前有的法院執行規定中已經明確了將評估異議納入執行異議之訴的處理方式,符合執行異議規定的法律內涵。從社會效果的角度考慮,將評估報告納入執行異議賦予當事人法律救濟的權利,也有利于當事人對法院工作的理解和認可。
如果您或者家人、親友的情況比較復雜,需要法律服務,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致殘疾,如何索賠殘疾賠償金
2021-02-01政府制定的律師服務收費如何確定
2020-11-25公司反擔保(保證)合同
2020-11-18怎么界定夫妻共同財產
2020-12-06婚姻自主權的性質是什么
2021-01-03遭遇家暴應當如何保護自己
2020-12-15哺乳期可以做勞動合同變更嗎
2020-11-15哺乳期內是否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2021-03-18勞務合同根據什么法律
2021-01-25勞務合同和正式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1-30商場未盡保障義務是否應當賠償
2021-02-05臨時工發生工傷可以進行工傷認定嗎
2020-11-29海上貨物運輸保險案例
2021-03-21保險合同的訂立與生效是怎樣的
2020-11-14為父投保瞞病史 保險公司拒絕理賠獲法院支持
2020-11-30免責條款不成立保險公司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021-02-11無證駕車所致財損保險會不會賠
2020-12-13什么是保險欺詐
2020-12-07拆遷后無法安置房屋該怎么賠償
2021-02-14舊房拆遷回遷戶補償面積怎么計算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