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事人的稱謂
民事訴訟是在利害關系相互對立的兩方當事人之間進行,但由于審級和訴訟程序的不同,當事人在訴訟中的稱謂也不完全相同。在第一審普通程序和簡易程序中,稱為原告和被告;在第二審程序中,稱為上訴人和被上訴人,其中既包括一審的原告和被告,也包括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和被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在特別程序中,稱為申請人、債務人等。在審判監督程序中,若適用第一審程序審理,分別稱為原審原告、原審被告、原審第三人;若適用第二審程序審理,則分別稱為原審上訴人、原審被上訴人、原審第三人;在執行程序中,則稱為申請人和被申請人(或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
當事人有狹義當事人和廣義當事人之分,狹義當事人僅包括原告和被告。從訴訟中直接對抗的當事人結構來講,當事人也只包括原告和被告。所謂原告,是指以自己的名義起訴,向法院請求保護權利或者解決其他爭議,并受法院裁判約束的一方當事人,而被告則系被原告聲稱侵犯其權利或者與之發生其他爭議,從而以自己的名義應訴、并受法院裁判約束的對方當事人。
廣義的當事人除原告和被告外,還包括共同訴訟人、訴訟代表人及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也有人認為,廣義的當事人只包括原告、被告、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和被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不包括共同訴訟人和訴訟代表人。因為,共同訴訟人總要成為原告或者被告;代表人訴訟中,人數眾多的一方當事人也要推舉或者與人民法院商定代表人作為原告或被告參加訴訟,所以訴訟代表人也可以包括在狹義當事人范圍內。本章取狹義當事人概念,如沒有特別說明,共同訴訟人、訴訟代表人和第三人并不包括在當事人范圍之內。
二、當事人定義
當事人,是指民事訴訟中以自己的名義要求人民法院保護民事權利或者法律關系、受人民法院裁判約束的起訴方和被訴方。當事人有狹義當事人和廣義當事人之分,狹義當事人僅包括原告和被告。從訴訟中直接對抗的當事人結構來講,當事人也只包括原告和被告。
通過上文,我們知道了當事人的定義,以及當事人在民事訴訟中不同情況又有著怎樣的。若是您還有什么疑惑,歡迎您進行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什么時候交付
2020-11-25工傷認定過期了怎么打官司
2021-01-15被判過刑的能參加村委會主任競選嗎
2020-12-102019年交通事故司法鑒定費用標準
2021-02-18提了管轄異議可以撤訴嗎
2020-12-10財產保全涉及夫妻雙方嗎
2020-12-19非血緣父親能否獲得撫養權
2020-12-18離婚時一方主張財產是個人財產應提供什么樣的證據
2021-02-22裝修工程預定合同簽字有效嗎
2021-03-15遲交人壽保險的保險費會有什么后果
2020-11-25投資型保險的費用及給付型態
2020-11-30責任保險和解制度的重構
2020-12-05重復保險怎么賠
2020-12-25無證駕駛保險公司是否有責
2021-03-05保險欺詐的法律后果是怎么樣的
2020-11-09保險受益權問題研究
2021-03-12鄉級人民政府怎樣確認土地承包經營權
2020-12-02陽江測量標志拆遷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1-20北京農村房屋的拆遷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17公租房拆遷如何補償
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