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民事案件最顯著之特征莫過于其涉外性——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外國人、訴訟標的物在國外、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法律事實存在于國外。這種涉外性對于當事人和法院的影響力顯然是不同的。申言之,對于在中國無住所之當事人來說,由于其距離法院所在地路途遙遠,故其實施相應的訴訟行為,如答辯、舉證以及上訴等都需要更多的時間。
此種涉外性對當事人和受訴法院所具有的不同影響直接決定了不同階段期間的長短差異。具體說來,在訴答程序和審前程序直至庭審結束之前這一階段,訴訟的進展主要依賴于當事人雙方。為了保證距離法院較遠之當事人能夠順利地完成相應的訴訟行為,立法設置較長之期間應屬無可厚非。然而。庭審結束后,案件進入評議和裁判階段,法官根據言詞辯論的內容,斟酌辯論意旨及調查證據之結果,依自由心證判斷事實之真偽,與當事人之行為基本無涉。換言之,在這一階段法官所實施的行為與非涉外民事案件之評議、裁判并無二致,根本無須再去考慮“路途遙遠”等因素,因此也就不需要規定過長的時間。
涉外民事案件期間
人民法院審理涉外民事案件的期間,不受《民事訴訟法法》第一百三十五條、第一百五十九條規定的限制。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準。
第一百五十九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
涉外民事訴訟的上訴和答辯期間
《民訴法》第248條規定:“被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人民法院應當將起訴狀副本送達被告,并通知被告在收到起訴狀副本后三十日內提出答辯狀。被告申請延期的,是否準許,由人民法院決定。”第249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當事人,不服第一審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的,有權在判決書、裁定書送達之日起三十日內提起上訴。被上訴人在收到上訴狀副本后,應當在三十日內提出答辯狀。當事人不能在法定期間提起上訴或者提出答辯狀,申請延期的,是否準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民事訴訟法》246條:被告在我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法院應當將起訴狀副本送打被告,并通知被告在收到起訴狀副本后30天內提出答辯狀。被告申請延期的,是否準許,由法院確定。
《民事訴訟法》247條,在我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當事人的上訴期、被上訴人的答辯期也都是30天,并且經法院準許還可以延長。
《民事訴訟法》248條法院審理涉外案件的期間不受國內案件審理期間的限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未約定保證方式保證人能免除保證義務嗎
2021-02-11“購房協議”可當買賣合同履行
2020-11-21遭人辱罵如何維權
2021-03-01勞務派遣安全事故如何認定
2020-12-31工業廠房租賃合同
2021-02-01強行隔離戒毒怎么通知家人探視
2021-03-06北京離婚農業戶口撫養費標準
2020-11-09啥時候能放棄遺產繼承權
2021-03-14玻璃窗意外掉落砸死男童,誰來負責
2021-01-20房屋長期出租是一年一簽嗎
2020-12-01勞動合同終止的,用人單位是否支付經濟補償?
2020-12-21離職補償金沒給怎么辦
2020-12-27懷孕期間可以要求調崗位嗎
2021-01-03哪些勞動爭議可由調解委員會調解
2020-12-03勞動監察大隊和勞動局是一回事嗎
2021-02-14意外險的責任期限和保險期限有區別嗎
2021-03-12再保險合同的分類具體有哪些呢
2021-03-22本案已經獲得侵權人賠償后被保險人能再否向保險公司申請賠償
2020-11-13法院能否直接劃撥保險賠償金
2021-02-04借車給別人出了事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