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有關條款賦予了當事人委托代理人、提出回避申請、收集提供證據、進行辯論、請求調解、提起上訴、申請執行以及查閱、復制有關材料和法律文書、自行和解等權利,第52條明確規定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并沒有規定原告可以變更被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對這個問題也沒有明確的規定。
《民事訴訟法》關于起訴條件的規定中,要求應有明確的被告,所以從法理上來說,原告有權利選擇被告,只是如果選擇不當或者錯誤則要面臨敗訴的風險。如果因為原告錯告,比如被告根本就不是應承擔責任的主體,這種情況下,原告還應賠償被告為了應訴所花費的律師費和誤工交通等損失。本來應該告張三結果告成了李四,原告方要求變更被告,法院是否應允許?這里首先應該明確一點:變更被告和追加被告并不相同。所以不能以在必要共同訴訟中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追加為依據認為原告有權利要求變更被告。追加被告本質上是因為遺漏責任主體而增加訴訟請求指向的對象,而變更被告則意味著責任主體的徹底改變。
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經濟審判庭關于法院應原告變更被告之請求而恢復訴訟,變更后的被告是否有權提出管轄異議問題的答復中,規定變更后的被告應享有法律規定的一切訴訟權利。從這個批復中,可以看出原告可以要求變更被告。那么在司法實踐中,我認為應分兩種情況來區別對待:第一種是法院根據原告提供的被告信息已經進行了送達,起訴狀副本已經到了被告手里,這種情況下,應該由原告針對錯誤的被告撤訴,由法院裁定準許撤訴,如果被告只有一個,則原告只能另行再次起訴;如果被告有幾個,則首先由原告針對錯誤的被告撤訴然后根據法律有關追加當事人的規定申請追加被告。第二種情況是,法院還沒有依據原告提供的被告信息進行送達,這種情況下應本著便利當事人的原則允許原告直接變更被告。對于實踐當中原告訴狀中將張三寫成了章三,或者將同一地區名稱相近且有關聯關系的某公司與其子公司名稱混淆,但是地址、電話或者法定代表人都準確的情況,并不會也沒有因為名字或者名稱的錯誤而導致送達錯誤,該誰來還是誰來了,這種情況下,應以筆誤對待,允許原告直接改正即可,無須變更被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院患者走失是誰的責任
2021-01-18醫療事故罪包括哪些犯罪行為
2021-03-08用手機拍別人算侵權嗎
2020-12-13刑事賠償有沒有期限
2021-03-10搬運視頻侵權嗎
2020-11-072015年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與精神損害撫慰金標準
2021-03-25工程勞務合同家屬終止有效嗎
2021-01-25行政處罰不交多久被強制執行
2020-12-13工傷交通事故賠償標準
2021-01-26夫妻關系受競業協議限制嗎
2021-01-08勞動法規定試用期一般是幾個月
2021-01-30個人所得稅專項扣除有哪些方面
2020-11-23玩忽職守導致公司受損被辭退怎么維權
2020-12-28勞動糾紛也是一裁終局嗎
2021-01-27公司收取押金和扣押身份證件需要負什么法律責任
2020-12-25產品責任保險責任范圍
2021-02-08家用車擅改運營,保險公司是否能拒賠
2020-12-21自家車被撞 反要賠對方
2021-01-22被保險人死因不明保險公司應否理賠
2020-11-19擅自設立外資保險公司如何處罰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