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的損失由誰負責
2009年2月4日,原被告公司之間簽訂一份購銷合同,約定原告向被告購買223。8萬元的鋼材,全部貨物于2月20日之前交貨。原告于2月9日向被告支付貨款200萬,但被告未按合同約定交付全部貨物。同年2月25日,原告又于第三方簽訂買賣合同,合同約定由原告向對方出售總價款為243。96萬元的鋼材,數量、規格均與原被告2月4日簽訂的合同一致,但兩份合同直接的價差為20。16萬元。原告向法院起訴稱,因被告未能按約交付鋼材,致使其無法向第三方交貨,被告的違約行為實際給原告造成了經濟損失15萬元,請求法院判令被告賠償原告這部分可得利益的損失。
庭審結果:
被告辯稱,原被告訂立的合同約定的交貨時間為2月20日前,原告于2月25日在明知被告未能供貨的情況下仍與第三方訂立供貨合同,基于該合同產生的可得利益損失是因為原告的故意行為造成呢個的,該損失責任應由原告自己承擔。
法院經審理后認為,原被告之間在09年2月4日成立的合同關系中均有違約行為。但在一方違約后,另一方依法負有減輕損失的義務。按照此義務,被告違約后,原告應當采取錯失,防止損失的擴大,而不得采取不合理的行為促使損失擴大。被告至09年2月25日未按約交貨,作為09年2月20日即可依合同受領貨物的買房,原告在明知被告違約行為的情況下,仍與第三方簽訂轉賣合同,設定自己的對待給付義務。該行為違反了合同法所規定的減損義務,對于由此擴大的損失,原告不得要求物資公司賠償。因此,法院駁回了原告的訴訟請求。
未違約方任損失擴大要承擔責任嗎
《合同法》第119條規定:當事人一方違約后,對方應當采取適當措施防止損失的擴大;沒有采取適當措施致使損失擴大的,不得就擴大的損失要求賠償。該規定即為減損歸責,減損義務是法律為促進誠信、維護公平而課以賠償權利人的一項義務,也是對損害賠償責任范圍的限制。該義務內容既包括積極作為,采取措施防止損失擴大,也包括消極的不作為,以避免造成新的損失。作為企業方,應加強法律意識,哪怕在對方違約的情況下,己方也還是要承擔一定的減損義務,如企業在對方違約后,避免損失擴大的意識不強的話,很可能最終由自己來承擔不必要的損失。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問題進行的解答。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到如果未違約方如果要擴大損失的情況下,可能會對此損失承擔相關的減損責任,這是也是為了保證其他人的利益。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養殖場遭遇禁養或環境污染關停等,如何進行維權
2020-12-04行政訴訟中不適用調解的原因有哪些
2021-02-27商標權是否可以繼承
2020-11-09個人公司破產個人財產要抵債嗎
2020-11-11軍人病退的規定是怎么樣的
2021-03-20農民工在用人單位工作期間應享有什么權利?
2020-12-24實習期三個月合同簽幾年
2021-01-08老板拖欠工資超過1年員工還可以追討嗎
2020-12-04勞動仲裁輸了可以打幾年
2021-02-25勞動糾紛處理程序怎么進行
2021-01-08房屋火災屬于意外險嗎
2020-12-04航空意外險有效期是多久
2021-02-22飛機晚點有賠償嗎
2020-11-30人身保險合同引發糾紛可否由法院主持調解
2021-02-13人身意外保險公司理賠
2021-02-07農村拆遷安置標準不統一怎么辦
2020-12-11宅基地拆遷補償如何進行計算
2021-02-20公房拆遷職工如何安置
2021-03-01最高法:法院不受理行政機關提出的強制拆違申請
2021-01-27被拆遷人拒絕支付差價款如何處理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