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婚姻法及兩個解釋,有些問題仍無法解決。筆者擬就此文談談一點淺見,以期拋磚引玉。
一、婚姻法上的財產關系
夫妻間的財產關系是婚姻關系的一項重要內容,新修訂的婚姻法對這一關系做了重要的補充和完善——明確規定了夫妻約定財產制的方式,完善了原有法定夫妻財產制的內容。
只要存在婚姻關系,就必然存在夫妻間的財產法律關系。婚姻關系當事人要么選擇事先約定夫妻間的財產關系,要么就直接適用法律關于夫妻財產制度的規定。
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資、獎金;(二)生產、經營的收益;(三)知識產權的收益;(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夫妻的個人財產是指歸夫妻一方個人所有的財產,具體分為五類:
婚姻法第十八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一)一方的婚前財產;(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p>
在無法確定為個人財產或夫妻共同財產時,應推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二、審判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以上是現行婚姻法的有關規定,符合法定的財產情形,對共同財產及個人財產的認定和分割有了明確的法律依據,在離婚案件中比較容易解決。但審判實踐中的財產問題錯綜復雜,種類繁多,卻并非能夠生搬硬套的。比較常見的有這樣兩類情形:一是登記時間與舉行結婚儀式時間不一致而形成的財產如何定性?二是婚前個人購置的房產婚后交了部分房款取得房產證,該房屋如何定性及分割?筆者圍繞這兩個問題進行分析。
(一)登記時間與舉行結婚儀式時間不一致而形成的財產如何定性及分割。
筆者所在的基層法院,90%的當事人來自農村,按照農村的風俗習慣,男女雙方只有在民政機關進行登記以后,雙方父母才會選擇黃道吉日為兒女舉行結婚儀式。因此,按農村的風俗習慣舉行結婚儀式才算真正意義上的結婚。結婚的同時,女方父母要為女兒陪送嫁妝,結婚當天將該財產送至男方家中,男方父母也同樣要為兒子購置結婚必備的生活用具。男女雙方的以上財產均是在登記以后,舉行結婚儀式之前購買,離婚時該類財產如何認定和分割?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單方簽名的協議有效嗎
2020-12-26行政訴訟可否提起再審或者抗訴
2020-11-10行政訴訟法幾幾年頒布
2021-03-10職業病工廠要不要賠
2021-03-03未登記抵押權是否享受別除權
2021-01-15商事審判中幾個法律適用問題
2021-03-12上海醉駕追究幾年刑事責任
2021-01-11自己租房合同掉了怎么辦
2020-12-23怎么讓法官調解離婚
2020-12-26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有何區別
2021-01-04業主委員會的概念以及職責是什么
2021-03-20集體土地入市交易規則是什么
2021-02-05農村住房可以登記為個體戶經營場所嗎
2020-12-03政府非法拆遷怎么處罰
2020-12-18現金價值的扣除的問題有哪些
2021-02-17農村小額人身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0-11-21患抑郁癥自殺能獲得意外險理賠嗎
2021-03-21保險法車險有哪些新變化
2021-01-03防范保險欺詐的對策是怎樣的
2020-11-29老人還能買保險嗎,該回避什么險種,適合什么險種及有什么投保竅門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