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婚姻法及兩個解釋,有些問題仍無法解決。筆者擬就此文談談一點淺見,以期拋磚引玉。
一、婚姻法上的財產關系
夫妻間的財產關系是婚姻關系的一項重要內容,新修訂的婚姻法對這一關系做了重要的補充和完善——明確規定了夫妻約定財產制的方式,完善了原有法定夫妻財產制的內容。
只要存在婚姻關系,就必然存在夫妻間的財產法律關系。婚姻關系當事人要么選擇事先約定夫妻間的財產關系,要么就直接適用法律關于夫妻財產制度的規定。
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資、獎金;(二)生產、經營的收益;(三)知識產權的收益;(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夫妻的個人財產是指歸夫妻一方個人所有的財產,具體分為五類:
婚姻法第十八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一)一方的婚前財產;(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在無法確定為個人財產或夫妻共同財產時,應推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二、審判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以上是現行婚姻法的有關規定,符合法定的財產情形,對共同財產及個人財產的認定和分割有了明確的法律依據,在離婚案件中比較容易解決。但審判實踐中的財產問題錯綜復雜,種類繁多,卻并非能夠生搬硬套的。比較常見的有這樣兩類情形:一是登記時間與舉行結婚儀式時間不一致而形成的財產如何定性?二是婚前個人購置的房產婚后交了部分房款取得房產證,該房屋如何定性及分割?筆者圍繞這兩個問題進行分析。
(一)登記時間與舉行結婚儀式時間不一致而形成的財產如何定性及分割。
筆者所在的基層法院,90%的當事人來自農村,按照農村的風俗習慣,男女雙方只有在民政機關進行登記以后,雙方父母才會選擇黃道吉日為兒女舉行結婚儀式。因此,按農村的風俗習慣舉行結婚儀式才算真正意義上的結婚。結婚的同時,女方父母要為女兒陪送嫁妝,結婚當天將該財產送至男方家中,男方父母也同樣要為兒子購置結婚必備的生活用具。男女雙方的以上財產均是在登記以后,舉行結婚儀式之前購買,離婚時該類財產如何認定和分割?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交通違法影響政審嗎
2021-03-16不得減刑的幾種情形
2021-02-26經偵大隊的傳喚方式
2021-03-20探視權怎么行使,一方不履行協助實現探視權怎么辦
2021-01-15拆遷返還的宅基地可以買賣嗎
2021-01-01顧客不小心在超市摔倒誰賠償相關費用有哪些
2021-03-09與中介公司簽約如何避免糾紛
2021-01-16人壽保險理賠指南的各種規定
2020-12-01人壽保險合同履行地確定
2021-01-20分析 家庭財產保險為何難進百姓家
2021-01-21人身保險合同案例分析
2021-03-20人身保險合同立法中幾個問題
2021-02-08交保費未出保單合同是否成立
2021-03-22人身保險理賠需要提交什么材料
2021-01-21保險理賠的方式有幾種
2021-02-05汽車他人放火燃燒保險賠嗎
2020-12-13保險合同成立后能否退保
2021-01-27事故后保險公司已理賠結案保險公司應否對后續損失擔責
2021-02-17誰可以解除保險合同
2021-03-13保險代理人的種類包括了哪些
2021-01-15